正文 第116章 薛崧(26)

作品:《[红楼]当爹那些年

    俞家老太太大寿,只请了些亲近的人家。

    往日里薛俞两家并没有什么交集,薛家这代做了皇商,又无人科举,俞家却是地道的文官家族。虽然同朝为官,也只是混个面熟,两家女眷就更不相识了。

    还是两家女儿一起做了伴读后,才算正式结识,逢年过节开始走礼,却还未登过门,算起来,今日才是两家女眷头回正式见面。

    俞家人口不算多,宅子却不小,女眷们的席位在东北向的一个小院落里,天气冷,没有在室外搭戏台子,只在厅内东北角腾出一片空地,请了小戏班子,热热闹闹地唱着。

    厅里摆了许多席位,俞老太太坐在上首,来贺寿的夫人们坐在一处,边看戏边和俞老太太闲话。未出阁的姑娘来得不多,除了俞家本家的四个姑娘、俞二太太娘家侄女、俞老太太娘家侄孙女,便只有宝钗和一位周姑娘不是俞家的亲戚。

    操持寿宴一应事宜的是俞家二太太,也就是宝芸的婶婶,这会儿忙得不歇脚,一边指挥着下人们上点心上果子,一边还能在闲聊中插上几句话,又亲自伺候着俞老太太用茶水,可谓八面玲珑。

    俞家因长房长年外放,这些年都是二房当家,三房乃庶出,在俞老爷子去世后就分出去了。长房只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京里,便是宝芸和她的兄长,由俞老太太亲自照看,倒没听说与二房有什么龃龉。

    这位二太太容貌与打扮举止皆十分大方明丽,管事手段也不俗,说话声音、语气却温和,冲淡了凌厉之感。

    俞三姑娘是二房嫡出,名宝珠,也就是这位二太太的亲生女儿,只比宝芸小一岁,生得艳丽,红唇粉面,瞧着有她母亲的神采,今日打扮得也很亮眼,满头珠翠,尤其是一支鎏金红宝石簪子,下坠了流苏,随着行动间来回晃动,衬得人平添几分灵动。

    宝钗又看一眼宝芸,宝芸自然也穿得喜气,另两位二房的庶出姑娘也是仔细打扮的了,今日这场面并不失礼,与宝芸坐一处也不突兀,但和俞三姑娘一比就有些寒酸了。

    夫人们那边成团互相说得热闹,宝钗留意到自己母亲也和坐席边上的几个太太、奶奶聊得兴起。

    姑娘们这边,俞家两个庶出姑娘坐在一处认真吃茶看戏,时不时交头接耳几句。俞三姑娘抓着周家姑娘说话,两位表姑娘显然都和宝芸关系不错,将坐席都靠在了一起。

    宝钗坐在宝芸另一侧,一口一口喝着热茶,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耳边的声音,只觉得有些提不起精神来。

    过了一会儿,有人来报,宫中的寿礼到了。

    俞老太太是诰命,又有女儿在宫里为妃,寿辰当日宫中必有赏赐,因此一应事务都已备好。

    俞二太太扶着俞老太太、领着俞家的四个姑娘出去迎旨,戏台子也停了下来。仿佛中场休息一般,许多人趁此起身去更衣。

    宝钗方才也喝多了茶,却懒懒的不想动弹。

    正发着呆,就觉得有人坐到了边上,抬头一瞧,原来是那位周姑娘。

    似乎是看见了宝钗诧异的神情,周姑娘忙解释道“薛家姐姐,原是有个不情之请,还请恕我唐突。”

    “不妨的,周妹妹请说。”宝钗打起精神道。

    “我曾听芸姐姐提及,薛姐姐自己有一个工坊,可以做首饰,可是”

    宝钗点点头“有的。只是算不得什么工坊,只两间屋子、几名匠人,做些东西顽罢了,技艺也是寻常。周妹妹这般问起,可是需要做些首饰”

    周姑娘忙点头应道“正是呢,下月是我母亲生辰,往年我年岁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也就混着过去了。今年是我母亲整生,便想着送点什么,正巧前些日子我祖父送给我一块璞玉,便想着将它打成一套首饰作为寿礼,也算尽了一份心意。只是我无处寻人去做,找家中的路子我母亲定会知晓,失了神秘便无惊喜了。”

    宝钗了然,笑着应下“这却不难,只要不嫌弃我家的手艺便好。只是不知周妹妹想做什么式样的用料除了玉还有什么伯母生辰是下月哪一日玉饰精巧,花费的时间较旁的要稍长些。”

    周姑娘点点头道“我母亲爱金镶玉,用料便是玉和金,我想着做一支钗子、两支耳坠应当够的。我已画了几幅图样,只是未带在身上,可否明天送来”

    宝钗思索片刻,道“不若这样,今日回去后,我给你下帖子。你明日将东西一并带来,我也得先看看你那块玉够做什么,到时一并商议样式等。”

    周姑娘听闻此,高兴地一拍手道“多谢薛姐姐这可好了,薛姐姐真是我大恩人。”

    “不过是小事,周妹妹孝心可嘉,伯母一定会喜欢的。”

    周姑娘脸一下红了,微微低头拿手背贴了贴发烫的脸,知道是自己一听夸就脸红的小毛病又犯了,十分无奈,打算去更衣散散脸上的热度,便邀请宝钗一同去。

    宝钗此刻觉得小腹有些坠坠地难受,担心吃坏了肚子,虽有些不好意思在别人家中解手,但为了避免更尴尬的情况发生,便一起去了。

    然而更尴尬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宝钗看着自己内裙上洇出的一片血渍,愣了好一会儿,才强自冷静下来,将外衣又整整齐齐地穿回去。

    待周姑娘更完衣来寻宝钗时,宝钗便隔着门请她去喊母亲过来。

    周姑娘年岁更小,也不曾经历过月事,还以为宝钗出了什么事,连忙小跑着回去厅里。不一会儿,薛太太也着急地赶了过来。

    到底污了衣裳,宝钗身子也不太舒适,薛太太便打算提前告辞。待俞家人接完旨回来,听说此事,俞老太太还笑着道恭喜,见薛太太连声道歉,忙劝慰几句,又叫俞二太排马车。

    薛家的马车将她们送来俞家便回去了,这时还未到约定的时辰,得派人回家传话,一来一回,十分耗时。薛太太便承了好意,连声道谢,第二日又派人送了谢礼去。

    宝钗在家养了几日,想着自己前去贺寿却中途离席失了礼数,又推后了与周家姑娘的邀约,十分抱歉,修养的几日在家花了几张图样子,打算做些小首饰赔礼。

    养好后,约了周姑娘到家中,不出一日便定好了式样和工艺。那块玉有巴掌大,足够做一对玉镯、一支金镶玉簪、一对耳坠,还能剩下不少边角料,打磨过嵌在银耳坠、银戒指上,带着玩或者打赏丫头们都是极好的。

    这一桩事完毕,年假也没剩几日了。

    乔喻连日忙碌,薛家的摊子渐渐在京城周边城镇铺开,成果喜人,但耗费的心力着实不小,连带着一直被乔喻抓着干活的薛蟠瘦了一圈,脸虽然还是很圆,但已经看得出轮廓了,可喜可贺。

    宝钗也仿佛一夜之间开始长个子,短短一个年假的时间,过去的衣裳都穿不得了。

    看着薛蟠宝钗的变化,乔喻只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待宝钗恢复十日歇半日的伴读生活后,日子就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