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寡妇花事(二十一)

作品:《窃香(快穿)

    67

    晚香停住脚步。

    “你说这个我倒想起了, 就是之前我与你说入伙那事,文书我都带来了, 还是签了再走吧。”

    两人又回转账房。

    晚香把灯点燃了, 从怀里掏出两张纸来。

    顾青砚接过来看, 上面大致写着这次重建乔家磨坊, 因银钱不足,找顾青砚借银多少两,顾青砚占据一半的所有权,且上面日期写的很早, 也就是磨坊刚重建那会儿的日子。

    “怎么这么写”

    “不然怎么写无缘无故找你入伙, 外人能信吗我的打算是尽量把二常带走, 但是时肯定要扯皮,自然要做两手准备。如果到时候带不走二常, 后续若是被族里接管, 有这张文书在,不管到时谁接手,咱都不至于失去话语权。这磨坊我必须替二常守住, 等他长大了再交到他手里。”

    这么说顾青砚也能理解, 可她就这么信任他不怕他拿了这张文书,后续若是两人没有成亲, 这不是便宜外人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她没把他当外人。

    想通了, 顾青砚也不是那种矫情的性格,拿起笔来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大名,还按下了手印。

    上面还有晚香的手印, 以及乔二常的。

    有这样一份文书在,日后哪怕去衙门说理都不怕。

    “这东西你收着吧,两张你都拿着。”顾青砚道。

    晚香也没含糊,等上面的墨干了,就折起收进怀里了。

    两人往外走。

    外面依旧很热闹,放河灯的人似乎多了些,从这里望去河面上点点烛光,如梦似幻,十分美丽。

    两人一路避着光走。

    看不见的黑暗中,顾青砚一直拉着晚香的手。

    眼见离人群近了,晚香挣了挣,顾青砚没丢,她转头去看他,正好撞见他看着她的眼睛。

    她小声道“我得过去了。”

    “听说明天戏班子还唱一天”

    “嗯。”

    “晚上也有”

    晚香有点不自在了,移开目光,嗯了一声。

    “那我明晚还来找你。”

    晚香顿时不吱声了,可那大掌一个劲儿捏她手,捏得她很无奈,只能又嗯一声。

    “你有些不情愿”他瞥着她问。

    “哪有没有,我走了。”说完,趁他不防甩开手跑了。

    顾青砚一直目送她背影走到有光亮的地方,才转身离开。

    当晚的戏让许多人回去后都回味了许久。

    又听说明天还要再唱一天,更是满怀期待的心情。

    尤其是外镇和附近几个村的人,都说回去后明儿要多叫些人来看,再加上听说这市集目前不收银子,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挑着家里的东西来了。

    有卖鸡蛋的,卖豆腐、卖鱼的、卖新鲜菜的,卖野鸡野鸭的,还有的卖些自己编的藤器、竹器,绣的鞋垫帕子,自然也少不了一些走家串户的货郎,扛着挑子前来。

    热闹得出乎人意料,市集上密密麻麻都是人。

    码头前停了许多小船,也幸亏晚香早有防备,临着这处码头往前拐角的一处凹陷正适合用来停船,也不至于挡住了河道。

    熙熙攘攘,一片繁荣的景象。

    见此情形,有脑子灵活的镇民,忙回家蒸了一锅馒头来卖,让人诧异的是竟然一会儿就卖完了。

    也是很多人都起的早,到上半晌的时候都饿了,反正馒头又不贵,买来一二吃也不当什么。

    见此,很多人都跑回了家,也有本就在镇上卖早食的,都把摊子移到这里来了。

    这其中,生意最好的就是一家卖馄饨的。

    人脸也熟,正是顾大娘。

    她是市集上最早摆摊卖吃食的,一大早就来了,就在市集临着边一个小铺子门前,这也是那两排紧闭大门的铺子,唯一一家开了门的。

    门脸也不大,但因为是铺子第一次开,许多人来看热闹。

    热闹看着看着,自然要照顾生意,人顾大娘也说了,地方是借的,就借着用两天。

    其实是晚香提前跟顾大娘商量好的,反正有银子送上门不挣白不挣,顾大娘手艺又不错,晚香还专门来给她帮忙,一个负责煮馄饨,一个打下手,门前摆了四张小桌,生意络绎不绝。

    那个回去蒸馒头来卖的,就是瞅这里生意太好,才回去效仿的。

    顾青砚寻了来,看得瞠目结舌。

    “娘,你怎么跑来摆摊了”

    “摆摊怎么了”

    顾大娘瞥了他一眼,一边将锅盖打开,将事先煮好的骨汤舀进碗里。随着骨汤的注入,碗底的佐料、葱花、虾米翻滚着,香气弥散开来。

    若是没吃饭的人闻到这味儿,大抵更耐不住饿了。

    顾青砚的肚子咕咕叫了两声,不过这里热闹,也听不见。

    他确实没吃早饭,也是起了见他娘不在,又听邻居大婶说来市集了,他才寻了过来。

    “早上我没来及做饭,给你煮一碗先垫着吧。”顾大娘道。

    这时,晚香端着几个空碗过来,将碗放到一边的桶里,又把围裙兜里的铜板掏出来放进炉子旁的一个小篓子里。

    “你也在”顾青砚诧异道。

    晚香笑盈盈地看了他一眼“我给大娘帮忙。”

    也顾不得多说,因为馄饨已经煮好了,晚香用托盘端走,给那边还等着的人上馄饨。等她转头回来,顾大娘已经又煮好了一碗,顾青砚找了个空桌子坐下正吃着。

    “秀秀,我也给你煮了一碗,忙了一上午,先吃了垫垫。”

    顾大娘边说边笑着往儿子那边看一眼,再加上确实也就只有这么一张空桌了,晚香也没拒绝,端着馄饨在对面坐下。

    “这主意是你出的你什么时候跟我娘说的,我怎么不知”顾青砚问道,边吃馄饨当打掩护。

    “前两天就说了,大娘没跟你说”

    其实晚香早就在想这事,以前在京里的时候,每次有什么集会庙典,就会十分热闹,这种时候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卖吃食的摊子。那时她出一趟门困难,好不容易有一回见到市井的热闹,一直念念不忘到今日。

    想着今天人多,肯定能挣钱,可她又不能亲自做,身边也没有合适的人,这不就想到顾大娘了。

    本就抱着试试的心思,在磨坊碰见时问了声,谁知顾大娘十分感兴趣。两人为了这事商量了两天,甚至这锅灶和桌椅有一部分还是晚香给的,都是之前盖磨坊时那些劳力们用剩下的。

    听完晚香三言两句的叙述,顾青砚默了默,道“我娘倒是个闲不住的性子。”

    “反正也就做两天,应该不会累到大娘的。”

    “谁说只做两天,这活儿轻省也不累,我打算把这馄饨摊一直摆下去。”身后突然传来顾大娘的声音。

    “说起这个,我还要谢谢秀秀,要不是你出的这点子,我还真想不到这上头。”顾大娘拍了拍晚香肩膀,对儿子道“砚儿,这就是秀秀,人长得好心也善,这地方就是她给我找的,瞧瞧多好的位置。”

    一边说着,她往四处看了看。

    这位置确实不错,闹中取静,但又十分显眼。之前市集还没纳人时,地方就提前给画好了,一个摊儿一块地方,不准乱摆。别的卖吃食的都是夹在各种摊贩之间,唯独这里卓然独立。

    顾大娘说话时,一旁几个桌上都有人,自然少不了镇上的人。不过大家也都没有放在心上,只当是顾大娘和秀秀早就认识。

    唯独有点诧异的是,这顾大娘看着是个和蔼的人,但平时极少见她对哪个年轻女子另眼相看,今儿倒是头一遭。可想到乔秀秀是乔家磨坊的东家,这地方是人家的,倒也不再多想。

    “大娘,快别这么说,也是您手艺好。这馄饨真好吃。”晚香被夸得有点不自在,忙道。

    顾大娘见她那害羞样儿,瞅了儿子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了笑“好好好,我不说了。我说这摊要一直摆,是打心底儿的话,这摆了一上午生意还不错,活儿又轻省,能赚银子就是好事,明年砚儿还要下场,要早点给他做打算。”

    “娘,我下场的事不用你操心。”顾青砚道。

    “我知道你主意大,娘也管不住你,你就当娘是给自己攒棺材本不行趁着娘现在还能动,多攒些银子在手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再说你还要娶媳妇,难道我这个当婆婆的不给儿媳妇置办聘礼”

    说到儿媳妇时,顾大娘又看了晚香一眼,可把她闹的,忙低下头掩住脸上的红晕。

    顾青砚有点无奈地看了看顾大娘,也没说话。

    顾大娘忙做出不再说的样子,又看有生意上门,走开了。

    等人走后,顾青砚轻咳了一声“我娘挺喜欢你的。”

    晚香小声地嗯了声“大娘人好。”

    这种场面实在让人局促,刚好晚香又吃好了,便站起来收拾碗。

    谁知顾青砚倒动上手了,一只碗两人一手捏住一边,晚香扯了下,没扯过来,顾青砚将她手里的碗拿过来,又道“我来吧。”

    这人倒是一点都不含糊,时下读书人都穿的文士衫,袖口很大,他也浑不在意,随意把袖子挽了挽便忙上了。

    这张桌子收捡好,刚好另外一边桌子又空了下来,他便去收拾那边,倒把晚香给闲下了。

    “顾大娘,顾先生可真孝顺。”有人道。

    其实对方挺诧异的,就如晚香所想,从外表去看,一直觉得顾青砚这人有些不食人间烟火,毕竟俗话说君子远庖厨,可万万没想到他竟做这种活儿,还做得很自然。

    一看就不是没做过家务的。

    “我儿一向孝顺。”顾大娘毫不含糊道。

    “以后您老有福气了。”

    这边寒暄着,另一头晚香装作帮忙,实际上在和顾青砚小声说话。

    “大娘说要摆馄饨摊,你没意见”

    顾青砚想了想,也不知想到什么,略微有些感叹道“我娘闲不住,她既然想做,就让她做吧。”

    他的态度让晚香小小地诧异了一下。

    她本以为像他这样的读书人应该很固执很清高才对,可看他毫不避讳帮着干活,无视旁边时不时飘过来诧异的目光,倒让她又对他改观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凌晨更新

    汗,等会儿还有一章,,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