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1章 小皇后(五十一)

作品:《窃香(快穿)

    u css”tentu”

    139

    丢下这话, 端王甩袖子走了,留下一众侍卫面面相觑。

    端王私下养了几只獒犬,向来对它们极为宠爱, 平时都是喂活物的, 也因此养得十分凶恶, 见人就上前扑咬,除了专门喂养这几只狗的人, 常人难以近身。

    可用这只剩一口气的活人喂狗

    “王爷既然下了命, 你们把人送过去就行了, 难道还会让你们亲自动手不成,不是有专门喂狗的人吗有好东西不会享用, 小心王爷拿你们喂狗。”其中一个侍卫说道,同时对那边哭得瘫倒在地的女人使了使眼色。

    端王向来霸道, 给手下赏女人的事也不是没干过,但他自己用过的女人却从来不会拿出来赏人, 这还是头一遭。尤其能侍候端王的女人, 容貌自然不会差, 他们这群人恐怕一辈子都碰不到这样的好机会。

    一提到女人,一众侍卫顿时来劲儿。

    几人互相对个眼色,心领神会,便分出两人去拖那只剩一口气的侍卫,而另外几个则笑着朝那女人走去。

    院中飘荡着不堪入耳的声音, 因这院子位于王府偏角处,也不怕惹了不相干的人前来, 倒是有人听到风声,想来分一杯盅的人不少。

    一时间院子里进进出出,热闹得仿若王府里的男人都在这儿。

    忽而, 有人扬声痛呼并斥骂,接着只听得咚的一声,似乎有什么东西撞在了墙上,有人骂晦气,有人说扫兴,有人说这可怎么办。

    这时有个仆从匆匆跑进来,因为跑得急,临到门口被绊了一下,摔了个狗吃屎。

    “不好了,不好了,大理寺来人了。”

    大理寺最近来端王府来得频繁。

    弹劾端王的折子多,上面罪状林立,大理寺既然奉命清查,自然少不得问到端王面前来。可现在还没有定罪,上面什么态度暂时还拿捏不住,大理寺自然不可能将端王下狱,有什么话要问都是要大理寺官员亲自上门。

    今日也是凑巧,先是大理寺官员上门,可进了王府大门后,负责迎人的竟是个看门小厮。本来大理寺的人还以为是端王府故意给他们难堪,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不过谁叫人家是皇子,这个委屈不受也得受。

    可今日俨然和寻常时不同,王府的气氛很怪异,一路行来竟见不着几个人。好不容易碰到两个,竟在说哪儿哪儿有乐子,什么人都去了,大理寺本就干的是刑名审案之事,自然看出了蹊跷。

    把人叫住,这两人一看是大理寺的人吓得魂飞魄散。

    虽问了他们什么也不愿说,可大理寺这趟来的人多,除了四五个官员外,还有二十多个随扈衙役,人多对人少,自然是听人多的,于是一行人就被引到了王府的偏角处。

    人还没走近,就听见阵阵吵闹声。

    一下子撞了个正着。

    当时场面就不细述,几个官员俱是掩面只道伤风败俗、有辱斯文,等场上被收拾干净,那撞墙而死的女尸也被盖了层衣裳,几个官员连坐都没坐,就当场审问了起来。

    这一问不打紧,连侍卫被打得只剩一口气被拖去喂狗的事也牵扯出来了。

    人命关天可惜等人赶过去,人已经死了,连尸首也残破不堪。

    简直骇人听闻

    能在这时候被派到端王府来问话的,自然非一般寻常人,寻常人见到这种得罪人的事,聪明点都耍滑头躲了,没躲过的除了抱有自己的目的,要么就是天性刚正不阿。

    当初建仁帝下命将清查端王交给大理寺,大理寺内部也是没酌量过,这种差事太棘手也太得罪人,查轻了不好交差,查重了也不好交差,与其如此为难,不如交给举朝上下都知道的天生就是刺头、天生就榆木疙瘩脑袋、天生就顽固不化、天生就软硬不吃、天生就刚正不阿的去办。

    而这个人就挑中了大理寺丞赵岩。

    这赵岩真跟他名字一样,性格又臭又硬,软硬不吃,只认死理,他入朝为官也有二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是个从六品的大理寺丞,不得不说跟他这容易得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朝中厌恶他的官员众多,可关键此人从不收受贿赂,家中只有一老妻,有个女儿早就嫁了,到现在半百之年,住的还是一进的破房子,家徒四壁,两袖清风,谁的面子都不给,简直就像那茅坑里臭石头,人人敬而远之,人人也拿他没办法。

    今天这事就是赵岩亲自撞破的,他向来冷硬枯瘦的脸,罕见被怒火烧得通红,当场就去把喝得醉醺醺的端王找了出来,当场审问起来。

    这端王昨日宿醉,今天酒才刚醒,又出了这么件事,把人打得半死,人也处置了,可还是不解气,就又招了歌女舞伶陪酒。

    正喝爽快,突然冒出个老匹夫,还追问他是否处置了那两个人。

    端王生性狂妄,敢做就没有不敢认的,当场就承认了。

    赵岩也没说别的,现场让人起了一份口供,还让端王签字画押。

    端王手印都按上去了,突然一阵冷风吹来,让他不禁打了个激灵,酒也醒了,可这时已经晚了,赵岩抄起口供藏于怀中,就带着人急急走了。

    此时端王生出悔意,想让人拦,可身边侍卫一个不见。方才被人抓了个现行,这些侍卫哪里有脸见人,到现在还被大理寺的人关在那个院子里呢。

    下面的普通仆役都不管事,能管事也不会让大理寺的人闯到这里来。

    端王说是酒醒了,也不过只醒了一瞬,转念他想不过两个下人,死了也就死了,能拿他如何。

    可接下来的发展,完全脱离了端王的想象。

    能有名分的妾室,多是良家女子。

    良民不可随意辱骂打杀,但凡知点事的人都懂。

    赵岩回去后,就把所有证据证词整合,并还写了份弹劾的折子,一起交了上去。

    同时,因为大理寺的人从端王府出来的阵势,只要眼不瞎的人都看出这是出什么事了。

    暗中打听者无数,也不过半个下午不到,端王府发生的事就传遍了大半个京城。

    这也就罢,第二天一大早,那惨死妾室的家人去大理寺上告端王虐杀良家女子。

    事情闹大了。

    其实本身就闹大了,只能说这妾室家人的突然上告,又将整件事推上了一个新高潮,这下不光大半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刑部、内阁、甚至宫里的人都有所耳闻。

    而事情还没完,当天下午,那惨死的侍卫家人也告去了大理寺,同样是告端王虐杀良民。

    事情一经传出,听闻者无不诧异。

    这案子本就惊世骇俗,说端王暴戾残虐不仁可以,怎生这奸夫的家人也敢上告了还去大理寺喊冤

    须知,刑法中有一条,奸夫者,打死不论。

    也就是说,若是丈夫抓到妻妾与人私通,可当场打死不触犯律法。但前提是当场捉奸,且捉奸捉双。

    难道说这案子中另有隐情

    不管如何,事情闹到现在这个地步,不管端王是真冤枉还是假冤枉,不管这男女二人是真私通还是假私通,事情已经闹大了,而且也有人似乎有意想让这件事闹大。

    基于这些,案子很快就开审了。

    虽然没有当众公审,但这案子关注者无数,其实跟当众审也没什么区别。

    审完后,就有消息传出

    原来,这妾室根本没和那侍卫私通,而是成天受端王肆意殴打,实在受不了了,才求那相熟的侍卫偷偷帮她逃跑。

    这侍卫不是别人,正是她邻家的一位大哥,她也是偶然之下才知道邻家大哥竟然在王府当侍卫。

    其实她也曾向家里求助过,可她娘家小门小户,哪里敢得罪王府,她当初嫁给端王当小妾,其实也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为人所迫。这种情形,娘家不敢出头,只能哭着让女儿忍耐。

    后来这小妾倒也对家里露了口风,说是已经想到法子了,至于什么办法却没跟家人说。

    而侍卫家的供词则是,自己儿子向来为人端正,又与家中妻子素来恩爱,绝不会与人私通。那小妾不是别人,而是这户人家邻居家的女儿,侍卫与她从小就相识,将之当做亲妹妹看待。

    侍卫在王府当差,府里的一些事侍卫也都知道,他曾向家人透露过说端王殴打妾室很厉害,动辄打个半死,他知道邻家的妹子就被打得很惨,看着实在让人不忍,想设法帮帮这女子。

    侍卫的家人只知道这些,当初还劝过侍卫不要多管闲事,他家小门小户哪惹得起王府,平时帮她给家里传个话也就算了,这种事可不能做。侍卫只说知道了,谁知事情最后竟然会发展成这样。

    两厢一凑,本来是奸夫,如今成了路见不平。

    其实是不是路见不平,京里的人还真不关心这个,他们只关心端王虐杀良民之事结果如何,当今圣上可会处置。

    都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可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个笑话,没见着那些皇亲贵胄所豢养之恶奴横行于市、欺男霸女,也没见谁受到过惩治。

    四月二十这一日,大理寺卿当朝陈述端王三十余条罪状,其恶行累累,罄竹难书,建仁帝下命将其废为庶人,圈禁于原端王府。

    消息一经传出,人人皆是称赞,道当今乃是明君,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贵妃一系先是方贵妃被禁足,接着又是端王被废,可谓是大受重创。朝堂拥立太子之事,也因建仁帝下命查处端王这一系列的事,暂时没了下文。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