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9章 庆功宴

作品:《大唐奴牙郎

    平康坊的坊门,周钧将醉醺醺的程主事送上了马车。

    看着马车顺着大街一路远去,他又将视线投向身边的解琴。

    后者也在拿眼偷瞧着周钧,见他看过来,连忙撇开了头去。

    周钧沉吟片刻,开口说道“今日宴上,我见程主事面有戚容,本以为他是舍不得长安,原来却是担心你。”

    解琴低着头说道“程主事家中曾有一女,后因急病没了,或许是将妾身当作了女儿,以弥补这份遗憾吧”

    周钧闻言点了点头,又朝解琴问道“你在这北里,过的可顺心”

    解琴知晓对方所想,便说道“假母待妾身挺好,再说了,倘若离了这北里,我身无长技,又如何谋生呢”

    周钧也是面露难色,即便想要帮助解琴,如何为她寻个归宿,也是麻烦。

    解琴见状,笑着说道“二郎莫要多虑,妾身并非稚子,能照顾好自己。”

    周钧叹一声,对解琴说道“倘若有事,当知何处寻我。”

    解琴微笑着点了点头。

    周钧与她道了别,便骑马踏上归途。

    解琴站在平康坊的坊门处,瞧着周钧离去的方向,驻足了许久,迟迟没有离开。

    十日后,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又军中诸将,携九姓功臣,献俘于长安。

    周钧身为都官司主事,和尚书省一众官员,早早的站在春明门外,等着献俘队伍的到来。

    时值正午,日头当中。

    有快马赶至场中,一边敲着锣,一边喊道“朔方又九姓大捷而还突厥可汗传首京师,毗伽可敦帅众来降”

    周钧站在韦员外郎的身后,整了整衣服,向着北面的方向,翘首以盼。

    不多时,只见官道上尘土飞扬,旌旗招展,行来一只蜿蜒数里的车队。

    朔方军的将校和九姓部族的使节,行在队伍的前方,威风八面,喜气洋洋。

    献俘车队停在春明门外的空场上,周钧带着都官司的胥吏们,上去阚录俘虏。

    只听得一雄壮的威武之声,从远方传了过来“周二郎”

    周钧抬头看去,一身明光甲的李光弼,大笑着驱马行了过来。

    瞧见对方胸口处的交梭双紃,周钧笑着拱手说道“恭喜李将军。”

    李光弼的脸上笑意更甚,连连摆手道“都是托二郎的福。”

    周钧与李光弼攀谈了几句,朝车队中看了一眼,问道“王都护呢”

    李光弼没多想,只是指着车队中段,说了方向。

    周钧向胥吏们交待了几句,一个人朝前走去,只见王忠嗣被一群朝廷上官围在中间,却是在还礼同贺。

    周钧远远的站在一旁。

    王忠嗣眼角余光瞧见周钧,起初只是以为后者想来祝贺,便笑着对其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王忠嗣觉得周钧的表现,有些反常。

    后者站在原地,脚步未曾挪动,却是有事。

    王忠嗣与周围的朝官们客套了几句,朝着周钧走了过去。

    走到周钧的面前,王忠嗣双臂一挥,挡住众人的视线,装作一副久逢故人的模样。

    周钧垂着头,靠近了一些王忠嗣,低声说道“庆功宴上,李右相欲使一内侍构陷都护,还请留心。”

    王忠嗣听完,不动神色的又与周钧攀谈了几句,便回到了车队之中。

    周钧看向王忠嗣,心中暗道,希望自己的提醒,能够让后者躲过李林甫的计谋,还朝入相,规劝圣人。

    待得俘虏阚录完毕,周钧陪着车队,入了太府,行毕献俘仪式之后,便回了尚书省视事。

    而王忠嗣和朔方诸将,又九姓部族使节,则入了皇城,参加庆功宴。

    当今圣人领皇亲国戚,又朝中文武,待于宴中,齐聚一堂。

    王忠嗣入了殿门,瞧见李隆基,面色激动,身体颤抖,单腿行了跪礼,大声说道“臣拜见陛下去秋,陛下诏臣率骁骑直至萨河内山,左厢阿波达干等一十一部应时诛擒,独右厢之众未平。今又为九姓所破,白眉特勒之首既传于藁街,骨咄禄娑匐可敦又献于阙下,霜刃未交而群凶尽殪,王师未老而大漠将空此乃大唐之幸,亦是陛下天威”

    李隆基看向王忠嗣,满心宽慰,面有动容,一步一步从御座上走了下来,来到王忠嗣的面前,亲手扶起了对方,只是叹道“闻岁方暮,严冬仲月,出白道誓众,自单于北伐,朕有忠嗣,再无忧患”

    圣人之后,又有皇子诸王、文武百官纷纷来贺。

    王忠嗣一一还礼,唯有见到一人时,眼神变冷。

    李林甫走到王忠嗣的面前,笑着说道“都护真可谓是国之栋梁。”

    王忠嗣沉声说道“右相也是殚精竭虑,从未懈怠啊。”

    李林甫哈哈笑了两声,只是走开了。

    御座上,高力士来到李隆基的身边,轻轻说道“陛下。”

    李隆基微微颔首,问道“准备妥当了”

    高力士“圣旨、功赏、任书、金印龟钮、敕令都已备好,随时都可以”

    高力士的话未说完,只闻得殿上传来王忠嗣的一声呵斥“住口”

    只见王忠嗣站在殿中,正在呵斥一名内侍。

    高力士连忙走了过去,仔细问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来,王忠嗣身为圣人假子,那内侍将其引至皇亲国戚的席位之中。

    王忠嗣因此发怒,只说自己是臣子,怎可与太子诸王们坐在一起。

    李隆基听了,感慨了一番王忠嗣的忠心,便使后者,位入百官首席。

    坐入席中,王忠嗣朝不远处的李林甫看了一眼,只见后者笑容不减,却是举杯遥敬了过来。

    王忠嗣冷哼一声,转过头去,装作未见。

    另一边,李隆基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对高力士说道“准备宣旨,再倒两杯酒来,等会朕要与忠嗣同饮。”

    高力士应了一声。

    不多时,一位内侍端着托盘而来,上面放着酒盅,还有两个酒杯。

    将托盘置于李隆基面前的案台上,那内侍拿起酒盅,先是在第一个酒杯中倒了半满。

    接着,向第二个酒杯中倒酒的时候,那内侍却手腕一抖,酒水溅洒,使得第二杯的酒满溢了出来。

    高力士见状大怒,朝那内侍喝道“杂贱寻死乎”

    那内侍连忙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拼命求饶。

    李隆基瞧着桌上的两杯酒,一杯半满,另一杯却满溢了出来,整个人愣在当场,一动不动。

    高力士瞧出异样,朝李隆基问道“陛下”

    李隆基双眼如炬,朝着宴中诸人看了一圈,又沉声说道“功赏留中不发。”

    高力士闻言,先是一愣,又朝着李隆基看了一眼,见后者神色坚毅,却也不清楚哪里出了错漏,只得回道“谨遵圣意。”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