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3章 税贡入库

作品:《大唐奴牙郎

    数日后,朝会之时,李隆基引百官观内府左藏库。

    众人来到左藏库门前,李隆基向杨钊说道“度支司奏藏库充实,今日朕与百官来观。”

    杨钊向李隆基躬身道“天唐圣佑,四海升平,臣理藏库,不敢懈怠。陛下有旨,臣这就开库请观。”

    说完,杨钊向左藏库的胥吏们摆摆手。

    一群胥吏和库卫,打开重重上锁的大门,将库藏展现在了李隆基和百官的面前。

    只见偌大的左藏库之中,前后左右置列了数百个库柜。

    杨钊又命人打开库柜,每个柜子内分门别类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财货。

    一眼望过去,大半個左藏库被塞得满满当当,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李隆基看着眼前这数不尽的绢帛轻货,心中大悦,对一旁的杨钊笑着问道“这里的财货,折铜几何”

    杨钊“回陛下,布、绢、罗、缎等织物,再加上各种通货,折算下来,共计是五十七万八千五百六十二贯。”

    李隆基先是一怔,接着大笑道“爱卿劳苦功高,朕果真没有看错人,好”

    杨钊心喜,口中兀自谦道“陛下治国有方,天唐蒙得圣佑,臣不过是尽了本分罢了。”

    李隆基听闻此言,心情大好,情难自禁之下,拍了拍杨钊的肩膀,引得百官侧目。

    众人出了左藏库,李隆基令杨钊行于身侧,温言相询,百官落于其后。

    右相李林甫位于百官之首,左相陈希烈走在他的身后。

    陈希烈盯着前方的杨钊,语带酸意的说道“杨家郎得志显达,日后怕是要致于青云之上了。”

    李林甫闻得此言,微微一笑。

    待百官重入朝会,李林甫向旁侧的李岫使了个眼色。

    李岫连忙凑到李林甫身旁。

    李林甫压低声音“凉州来的长行坊,眼下到了哪里”

    李岫“都押在皇城门外,只等父亲一声令下。”

    李林甫转过头,看了眼与李隆基交谈甚欢的杨钊,冷笑一声“放行吧。”

    李岫躬身称是。

    另一边,在朝会上,李隆基当着百官的面,赞赏杨钊之功,赐其紫衣、金鱼,兼代太府卿事。

    圣旨刚刚宣下,杨钊还未来得及跪伏谢恩。

    殿门外来了一内侍,神色匆匆的跑到高力士身旁,小声说了几句。

    高力士闻言,身体一颤。

    这一幕,恰好被李隆基瞧见。

    高力士见李隆基看过来,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前耳语了几句。

    李隆基越听越是心惊,忍不住问道“此事当真”

    高力士“千真万确,就在安上门外。”

    李隆基点头道“放进来。”

    半个时辰后,一只浩浩荡荡的车队,在禁卫的护送下,驶入皇城的长街之中,引来三省六部的官吏们纷纷来看。

    每一辆大车之上,叠着沉重的大箱,行进时车轴的嘎吱声,回荡在道中,显得格外刺耳。

    在大箱上,有着不同州府贴着的封条,上盖还用火漆注明了标号。

    李隆基和百官出了朝殿,看着大车一辆辆的停在了场院之中。

    长行坊随行的官员,从大车上搬下一摞摞阚册,又跪伏在地,向朝殿的方向大声喊道“大唐承天景命,夷邦互市纳贡,大碛通行一年,税贡装车阚录,请陛下准验”

    李隆基看向场院中的大车,长吁一口气,点头说道“准。”第一辆大车在禁卫的看护下,卸下大箱,又扯落封条,露出里面叠落而放的绸罗。

    “陇右道敦煌郡封,上品绫绡六百匹,上品绸罗五百匹”

    紧接着是第二车。

    “陇右道敦煌郡封,极品海珠、玛瑙、琉璃一百七十斟”

    第三车。

    “陇右道安西都护府封,赤宝石、绿松石、青金石、玉髓,八十怀箱,另有夜光璧两座”

    第四车。

    “陇右道武威郡封,西馥香料五十七类,共六百二十五斤”

    一辆又一辆的大车,从朝殿前驶过。

    数不尽的金银珠宝、昂贵财货,在官吏的唱告声中,一次又一次冲击着皇帝和百官的身心。

    众人从起初的震惊,再到感叹,最后变得开始有些麻木。

    李隆基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从皇城长街的方向,一辆又一辆的驶来,心中不由开始怀疑。

    正月里那本由周钧亲笔所写,说道大碛商路一年获利颇丰的奏疏,难不成是真的

    大车的财货,唱告到第八十七辆时,有内侍跑来,苦着脸禀告“陛下,左藏库和右藏库已经全部满了,放不下了。”

    李隆基听得此言,心中一惊,不自觉又确认了一遍“左右两间藏库皆满了”

    内侍用力点头。

    李隆基想了想,说道“将宫苑画阁清出来。”

    内侍领命而去。

    李隆基看向车队,朝身旁的高力士问道“还有多少车没有清点”

    高力士回道“陛下,大约还剩下一半。”

    李隆基睁大眼睛“还有一半的车队尚未清点”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李隆基深呼吸一口气,说道“多开两道行门,再让内侍们去帮忙一起清点。”

    高力士应了一声。

    最终,来自陇右道的商路税贡车队,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大半天才清点入库。

    饥肠辘辘的官员们,眼见最后一车财货,开箱查验后被封册入库,每个人都松了口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总算是结束了。

    负责唱告的官员,捧着厚厚的阚录,跪伏在李隆基面前,声音嘶哑的说道“陛下,大碛商路一年税贡,折算为铜货,计为两百零二万一千一百七十九贯又二百五十钱,尽数入库。”

    李隆基看向一旁的李林甫。

    李林甫从官员手中接过税贡阚录,先是看了一眼不远处脸色铁青的杨钊,接着翻阅到阚末,仔细看过一遍后说道“陛下,沽算所得的这两百万贯,乃是陇右道互市的价准。倘若按照长安市价,这批税贡的价值,怕是还要向上再加个两三成。”

    李隆基闻言,长吁一口气,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沉默了好一会儿,李隆基开口,向那长行坊官员问道“税贡入库,怎么不见周二郎还朝”

    那官员起初还没反应过来,后来想起圣人口中的周二郎就是周钧,连忙回道“禀陛下,大碛商路诸事繁杂,周监还朝之前,为了不使公务生乱,还要安排事宜种种,故而行程落在了后面。”

    李隆基抬起头,脸上显露出感慨之色,只是叹道“正所谓良工不示人以朴,能臣不恃功而僭周二郎家世微却贤良方正,出身低却英才盖世,此等不世之臣,实乃大唐之幸也”

    李林甫笑着应和了一句,又大声称赞圣人慧眼识珠。

    待得朝会结束,百官逐渐散去。

    杨钊行在皇城中道,身旁竟无一人相随。

    他回头看了一眼朝殿,眼神怨毒,咬牙切齿的低声吼道“周钧”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