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4章 移民难题

作品:《明末逐鹿天下

    皇帝苏河正在乾清宫中批阅奏疏。

    帝国民间因为多出来的十二个藩属国,导致人心思动,闹出了一定的乱子。

    朝廷却没有掺和藩属国相关的事情,近期一直在处理这次战争,新占领领土的相关问题。

    这次战争拿下来的领土,一部分成为藩属国的国土,一部分纳入帝国的直接统治。

    皇帝苏河对于这次是否分封藩属国,分封多少个藩属国。

    他也进行过通盘的考虑。

    皇帝苏河之所以这样做,那是综合各种考量而确定。

    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皇帝苏河知道,帝国逃不出历史周期率,寿命也就几百年。

    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全世界所拥有的资源,不足以让全世界所有人,享受着富裕的生活。

    华夏古代是人地矛盾尖锐,华夏的未来也有着更尖锐的矛盾。

    只要社会还是由人来组成,人类的人性不会得到彻底改变,必然会出现剧烈的矛盾。

    寿命长的帝国,内部已然腐朽,必有崩溃的那天。

    帝国把全世界都纳入自己的版图。

    一旦来到帝国崩溃的那天,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牛鬼蛇神。

    皇帝苏河选择分封番薯国,这些藩属国就能在帝国的夹缝之中生存。

    一旦帝国出现变故,这些藩属国必定会趁势而起。

    无论帝国未来怎么样,世界依旧由汉人所掌控。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父亲对孩子的爱。

    他们这些与太子苏蜀有竞争力的皇子,如果留在帝国,下场会比较凄惨。

    皇帝苏河把他们分封到海外,这些皇子折腾到什么程度,他都能接受。

    大臣们的奏疏很快就批阅完。

    皇帝苏河看向几位诸侯王,联名的奏疏。

    他看完之后,眉头一皱道:“这简直是在瞎胡闹,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帝国不掺和这件事。”

    这些诸侯王之前做的其他事情,有金钱和人脉开道,都非常的顺利。

    他们准备大规模移民帝国的汉人,却遇到了困难。

    官员想要获得更高的地位,商人追逐利益。

    他们只要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容易招募过去。

    帝国的农民大部分都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如果子女能出息,他们会更加高兴。

    背井离乡在华夏的文化之中,一直不是美好的词语。

    帝国这些年不缺粮食,乡下没有饿死一人。

    农民不是因为天灾人祸,导致自己活不下去,他们很难下定决心远走他乡。

    这些诸侯王必须要招募大量的汉人,充填他们国内的人口。

    他们通过移民的方式,让境内汉人变成第一大族群。。

    这样他们就能收获稳固的基本盘,不用担心自己被国民推翻。

    这些诸侯王讲的很好,但招募移民的过程遇到困难。

    他们想让帝国出台政策,强制进行移民。

    皇帝苏河看完奏疏很生气,帝国除了占领新领土,为了防止当地原住民太多,对原住民进行大移民。

    帝国对于汉人,都是通过各种引导让他们移民,还没有强制移民的先例。

    皇帝苏河立刻派出太监,对联名的几位诸侯王进行训斥。

    一辆简陋的驴车,拉着一车人从县城回到柳禾镇。

    车上有两位与人群格格不入的人,正在向着四周的田野张望。

    河南当地的冬小麦,现在的时间正在茁壮成长,从驴车上望去一片绿油油。

    驴车上当地的农民,他们挤在一起远离车头的两人。

    车上的人都穿着简单的棉服,随着帝国推广棉花,并在西域等地大量种植棉花。

    再加上帝国纺织业快速崛起,棉衣的价格急剧降低,已经达到农夫能穿得起的地步。

    一件合身的棉衣,只需要不到一百文钱,买布匹让自家人缝制,价格会更低。

    柳禾镇贫穷的农民,只要他不太懒,给全家换上一身崭新的棉布衣,不需要太辛苦。

    但他们穿的棉布衣,一般都是上面没有花色,或是经过多次浆洗,衣服已经洗得掉色。

    坐在驴车头的二人,他们没有穿丝绸,而是穿着棉衣。

    但身上的衣服颜色极为鲜艳,款式也比较新颖,看上去很好看。

    柳禾镇的农民见识有限,但他们也知道这种看上去好看的衣服,绝对不是几十文钱就能买到。

    再加上前面二人的鞋子,直接暴露了他们的身份。

    柳河镇的农民,穿的都是自己家制作的千层底布鞋。

    驴车前方的两人,他们穿着明显是鞋厂售卖的橡胶底布鞋。

    想要买这种鞋子,至少要二百文以上。

    这一双鞋比他们一身衣服都贵。

    赶车的老把式,看到前方村口,村长正在组织村里人,从沼气池中掏出沼气泥准备肥田。

    六皇子唐王苏晟,闻到沼气泥刺鼻的气味,他连忙把口鼻捂住。

    驴车上一位叼着烟斗的老汉,他用手拿着烟斗,哈哈一笑道:“一看就是城里来的小娃娃,连沼气的味道都不习惯。

    帝国的乡下,哪里没有沼气。”

    六皇子苏晟已经在股市上筹集完资金,他开始筹备建国的各种准备。

    建国所需的人才,他要与其余人展开争抢。

    但他知道,想要让唐国真正的建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才很重要,但底层的百姓更重要。

    他本以为招募百姓移民唐国很容易。

    帝国出台移民政策,他们唐国进行配合。

    凭借帝国本土数亿的人口,动员几十万人愿意移民唐国,这是很轻松的一件事。

    六皇子苏晟一直在等待朝廷的政策。

    他已经把建国的物资准备好,很多东西已经通过海运,运往唐国的港口。

    现在只差足够的移民,他就能启程前往唐国,成为一名真正的国君。

    六皇子苏晟不知道什么原因,招募移民非常困难。

    吴王齐刚毅准备的更快,他也只差足够的移民,就能启程前往欧洲。

    他联合几位发愁的诸侯王,联名给父皇上疏,请求朝廷给予一定的支持。

    这几位诸侯王,没有得到朝廷的政策,而是收到父皇的斥责。

    他们这几位皇子,看到父皇的态度。

    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六皇子苏晟相信所有的难题,都会有解决办法。

    他只要先人一步找到解决办法,那就能占据优势,获得更多的移民。

    唐国地处巴尔干半岛,他是奥斯曼人与欧洲人交火的最前线。

    这个地区被奥斯曼人与欧洲人反复争夺。

    当地的民族和信仰都十分复杂。

    六皇子苏晟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想要平衡国内的各方势力,他根本做不到。

    唯一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大量移民汉人前往唐国,让唐国成为汉人的国度。

    他用汉人这个主体民族,压制其他的民族,用汉人包容并蓄的文明,同化国内的其他人。

    六皇子苏晟认为只有这样,唐国才能长期在欧洲立足。

    他为了解决这件事,专门来到之前移民大省的河南。

    他为了获得最真实的消息,还伪装成普通的农民,侍卫化妆之后,在远方警戒。

    六皇子苏晟认为他的伪装还不错,没想到还没有下驴车,他就被人发现问题。

    他听到这位老汉通过沼气泥,就能判断出他不是乡下人。

    六皇子苏晟好奇的问道:“这位老先生,帝国的乡下都有沼气池吗”

    老汉抽了一口烟,哈哈哈一笑,露出一排黄板牙。

    “还是城里的娃娃嘴甜,叫我老先生。

    娃娃问我这件事,我还是比较清楚。

    帝国乡下全部都有沼气池。

    这是当年内阁大臣李志升李大人留下的德政。

    这些沼气池都是乡里出钱,我们出力修建而成。

    修建沼气池之后,我们就可以用沼气煮饭,不用到处砍伐木材,或是购买昂贵的煤。

    沼气池底部的沼气泥,它是很好的肥料。

    人畜粪便直接肥田不太好。

    技术员给我们讲过,直接肥田烧苗。

    人畜粪便之中,还会有寄生虫,让小麦感染疾病。

    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之后,里面有害的东西全部被解决。”

    六皇子苏晟看到这位农村老汉,他说这件事情时眉飞色舞的表情和激动的语气。

    他这个样子,那就是享受沼气池带来的收益。

    六皇子苏晟对于之前的内阁大臣李志升,不算太了解。

    这名官员在官场上的名声不太好,但在民间的声望还不错。

    看来李志升确实做出了很多实事。

    驴车很快到达站点,车上的众人纷纷下车,返回自己的家中。

    六皇子苏晟来到柳禾镇,他是专门想要了解这些农民,为什么不移民

    他走在柳禾镇的乡间土路上,看着真实的乡村情况。

    六皇子苏晟没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村里的农民,根本不愿意搭理他。

    他正焦急的想办法时,看到村中的大柳树下,有十几个人正在乘凉。

    这些人正是他刚入村时,挖沼气泥那些人。

    六皇子苏晟忍着沼气难闻的味道,他说道这些人身前,抱拳说道:“各位兄台帮帮忙,我是河南大学的学生,正准备写一篇关于乡村的调查报告。

    我可以询问你们几个问题吗”

    六皇子苏晟最终决定开门见山,直接问出他最想知道的问题。

    村里的大汉,他们看到学生娃一脸认真的询问。

    他们抽着烟,乐呵呵地答应下来。

    六皇子苏晟趁此良机询问道:“如果有机会移民到欧洲,你们愿意去吗”

    他这个问题一出,在场有许多农民露出了气愤的神色。

    “不去,傻子才去。

    我家在这里有一百二十亩的熟田,平时都是乡里合作社,使用农用机械种地和收割。

    我在农忙的时候都不急,还可以去乡里打打零工。

    移民到海外,多给的那几亩土地,连个趁手的农具都没有,想要我种地,那真的会累死人。

    我年轻之时,种上十几亩地,那已经是极限了。

    想要靠人力种植上百亩地,那就等着自己被累死。

    听说有的藩属国发放土地,还是发刚刚开完荒的生地,还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变成熟地。”

    “现在农村环境多好,乡里面有小学和医院。

    孩子可以在乡里上小学,我们有个头疼脑热,还能去乡卫生所治疗。

    移民到欧洲那种蛮荒之地,一个小感冒都会要人命的地方。

    我这是吃饱撑了,才会这样做。”

    “后生仔,今时不同往日。

    我们镇子在十几年前,很多人在官府的组织下移民各地。

    那是因为当年人多地少,还频繁有灾害发生,根本活不下去。

    只能背井离乡,前往海外讨生活。

    现在国泰民安,我们也安居乐业,没有必要继续折腾。”

    “我这一把老骨头,都已经到了要入土的年纪,根本就没有必要移民。

    咱们汉人讲究落叶归根,老汉我没几年活头,可不能去外面瞎折腾。”

    六皇子苏晟边听边记,他听到这些村里人所讲的信息,已经了解他招募移民失败的原因。

    他乘坐驴车返回县城,准备回城重新调整招募移民的思路。

    他在驴车上,拿出笔记总结这次的收获。

    他之所以招募失败,那完全就是不了解现在帝国乡村的情况。

    他也懒得调查,直接用赵国、魏国当年的方式招募移民。

    那时候乡里的农民见识少,只要稍微忽悠几句,就能把他们忽悠走。

    现在乡里的农民,虽说是大部分不识字,但村里经常用喇叭读报纸。

    乡里的农民,对于帝国和藩属国,已经有了浅显的认知,他们不太好忽悠。

    帝国因为之前的移民,导致人多地少的矛盾消失。

    农民拥有足以养活自己一家人的土地,他不用担忧接下来会饿肚子。

    那也没有动力,前往数万里之外的地方。

    六皇子苏晟认为最突出的原因。

    那就是乡村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

    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去城市的工厂里,一个月挣的工资,比种地一年还高。

    有抱负的年轻农民,全部都涌进城里打工。

    乡村只剩下一群年纪大的人,他们怎么可能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

    六皇子苏晟写到这里,他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次招募移民,要把目标定在年轻人身上。

    特别是未婚的年轻男人,他们不只是优秀的兵员,还能促进汉人同化当地投入。

    这些人什么地方最多

    当然是帝国如繁星一样多的工厂。

    他们招募移民,一开始就把目标搞错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