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7章 春闱之后

作品:《唐时明月宋时关

    苏宸没有第一个交卷,还是等有人交卷之后,他才选择交卷。

    这样不那么凸显,但苏宸的名气,在此谁人不知,所以,考官和巡考等, 不止一次从他身边路过,恨不得亲眼看看他写什么。

    但苏宸都盖住了,免得他们乱传。

    试卷采用了糊名装封的形式,然后上交,在混合装订在一起。

    根据史书记载,古代科举封卷制度正式起始于宋朝。据宋史选举说,宋太宗淳化年间, 为“革考官窝私之弊”,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 推行“糊名考校”法,科考时在试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卷后再拆开弥封。

    具体做法是把试卷糊住姓名,这叫“弥封”。方法是在试卷交上来后,先由弥封官将卷面折叠,封藏应试者的姓名,编上红号。然后由誊录人员将试卷用朱笔誊写,称为“朱卷”,将它送考官评阅。

    放榜的时候,按取中的“朱卷”红号,去调取“黑卷”拆封,看到考生真正卷子,最后唱名写榜。

    南唐的做法,还没有这么麻烦,但也知道先同一盖住这些姓名, 以免判卷者根据人名,徇私舞弊。在重新抄录方面, 倒是没有要求,所以,卷子还是考生自己的字体。

    苏宸走出了考场,松了一口气,自己七言绝句、长短词、散文章,都用的苏轼大文豪的巅峰作品,没理由不得状元。

    如果是在明清,还不好说,可能更注重形式等,但在南唐这种皇帝都是词帝的情况下,文学性愈发重要。

    南唐文学环境,反而更适合苏轼的作品,摘得桂冠。

    这次苏宸有了入门的经验,在出贡院时,长发前披一些,单手遮脸,跟在人群后,低调走出来。

    途中, 不少科举的士子,在谈论着试题难度。

    “今年春闱的三道题,并不难, 幸亏以前我写过登山的七言绝句,正好扣题了。”

    “王兄好运啊”

    “我在岳阳楼记出来之后,有感而发,也模仿写过芙蓉楼记,这次刚好用到。”

    “我也写过几篇怀古咏志的长短词,倒是节省了时间”

    一位蓝衣青年感叹道“总之,今年考题相对容易,也比较空乏,没有诸多限定,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就看谁的文章、诗词写的好,写出千古名篇了。”

    “许兄这么一提,我怎么有一种不妙的感觉,那江左苏郎岂不是更占便宜了。”

    周才子惊叹道“如果他又写出一篇堪比岳阳楼记的文章,那状元郎非他莫属了”

    刘书生迟疑摇头道“这种几率应该不高,毕竟许多大文豪,穷极一生,名篇也就一两篇而已,比如初唐四杰的王勃,一篇滕王阁序可流传千古,但是,他也就写出这么一篇成名作而已,未见第二篇。”

    苏宸夹在人群中,听着众科考举子在议论他是否能发挥好,心中暗笑哥很稳健的

    出了贡院,走向马车位置,快速蹬车,跟彭箐箐、杨灵儿、周嘉敏碰面。

    “苏宸哥哥考得如何。”

    “是啊,苏宸,你快说,考的怎么样,能中状元吗”彭箐箐最担心了,因为她砸了不少银子押他中状元。

    “问题不大,走吧”苏宸笑了笑,依靠在车厢。

    荆云驾车,马车离开贡院门口,回府了。

    当晚,苏宸在府邸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算是科举之后的放松,以后等待放榜日子了。

    春闱之后,最忙碌的,当属于判卷的吏部和礼部的官员了。

    朝廷抽调很多人手在判卷,争取早日放榜。

    “宋大人,有没有看到名篇”

    “还没有,都是一些普通货色。”

    “我这也没有,文章平平,不像是苏以轩的文章啊”

    进行到第二天,韩熙载亲自带一些官员坐镇,等待苏宸的文章被发现。

    直到第六天,有官员惊呼一声“好诗,好词,好文章啊”

    “什么好诗”

    “哈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的是庐山,还真是绝了。”

    “词是什么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哈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哗啦啦

    不少判卷之人,笔墨都落地了,疯狂冲过去。

    这些举动,引发了巡监之人的注意,立即禀告给了韩熙载。

    “让开”

    韩熙载带人亲自过来查看,他是爱才心切,担心有人故意使坏,发现苏宸的卷子之后,给替换了。

    “韩侍郎过来了”

    “韩侍郎”

    这些判卷的小官吏,大多七八品,纷纷躬身施礼。

    韩熙载点头,接过了苏宸的试卷,迫不及待看了一遍。

    当看完之后,忍不住大笑起来。

    诗词文章,三篇竟都是名篇

    这届状元,稳了

    虽然韩熙载没有看糊名之下的名字,但是,他认得这个字体,也明白,除了苏以轩,不会有第二人,能写出这等诗词文章了。

    “这篇试卷,大家也都看过了,不论考生是谁,都是一等一的才子,可以按正常流程,推入一甲了,诸位没意见吧最后是否中状元、榜眼、探花,就让官家亲自看过之后,再钦点这一甲名次了。”

    韩熙载捋着胡须,直接拍板子了。

    一般判卷分三步流程。首先是阅卷人员初阅后中意的卷子,写一个“通”字,代表通过,推交给副主考,这类试卷叫“荐卷”。副考官审阅后,如果也满意,就会批一个“取”字,代表可录取。

    批了“取”字的卷子再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考生的命运就此被决定了,进入三甲。

    至于一甲的前三名,则由皇帝从中挑选,亲自赐予。

    “没问题,韩大人慧眼识珠,绝对公允”

    “这等文章,本就该进入一甲”

    “或许就是江左苏郎的考卷啊,有幸参与,实乃运气。”

    韩熙载听着众判卷考官的议论,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他的城府很深,可不会当场说这是苏宸的试卷,反而站在一个公平的角度,只字不提是不是苏宸。

    他当场表态,这篇试卷不论考生是谁,都有足够理由入选,不落话柄与口舌,也不给苏宸添麻烦。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