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531.还行 令人精神一振

作品:《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近来年景不似以往, 祝缨年轻时连续若干年全国无大灾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老人口中的“当年”。包括安南在内,气候也不如前了。

    今年又到了各州过来与幕府算账的时候了,赵苏、祝炼的表情都不大开朗。他们的账是交上了, 然而以二人的经验, 收成绝算不上好, 两人开始打腹稿, 预备在制定来年计划的时候向祝缨说明情况。

    祝青君与祝重华反而显得比较轻松, 她们与苏喆、赵苏、祝炼、巫仁、项安一同参与了祝缨主持的拟定来年预算的小会。涉及他们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来年交多少,二、来年他们想花多少。

    收税都是地方上收,却不是全部上缴到幕府的, 各级衙门也会自留一部分用到本地,譬如抚恤、修路、挖渠以及做其他补贴等。同时, 幕府收来的税, 则是要花在涉及到整个安南的事务上,这一项是各州都希望多为自己争取一点的, 比如修渠,会要求先修自己境内这一段的。

    上面希望多收一点, 下面希望多留一点。这与朝廷户部的争吵也很像。

    安南比朝廷和谐一些,祝青君与祝重华都定了与今年相仿的目标,祝重华叫苦的话也只说了“新地还在开垦,头两年收成不定, 缓上三、五年,新田我一定能照常交,我写字据,办不到提头来见。现在却是不行的,还是交旧田的吧。新田产粮还要做种哩。”

    祝青君的话没有那么多,说道“普安州屯田亦如是。”

    赵苏与祝炼却希望户曹能够有个心理准备, 今年这些收入比较勉强,明年可能交不了这么多。巫仁道“无地可垦了么”

    梧州、博州都是比较“老”的地方,开发耕种年载长,条件好的荒地所剩不多,尤其梧州,还有外五县不归管。

    不过博州比梧州要新,应该还有余地的。

    赵苏叹气道“你们没发现么近几年不如往日了。”

    祝重华奈着性子听他说完,惊讶地道“怎么,现在这样还不叫多么”

    祝炼道“当然不算多南方本就贫瘠,产量不如北方,西三州又不如东二州。”

    祝青君想了一下,轻松的表情不见了,轻声说“不是现在多,是先前太差。西征前,西部三州以前少一季麦,水利也粗糙,耕种的人也无力。”

    多了一季庄稼,水利、农具等又变好了,一年的产量自然就提上去了。祝重华是西三州出身,人生前几十年的经验,一年的产量比现在少一季麦子的收成。这还不包括每季产量的提升。所以百姓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包括祝重华在内的不少官吏也觉得没有问题。

    赵苏、祝炼是在山外做过地方官的,经验、标准、底线与她不同。祝青君介于二者之间,一经提醒也想明白了。

    祝重华慢了一拍,又多想了一想,却并不愁“那也比以前强多了,如今兴旺,咱们还是能应付下去的。你们三位不要愁眉苦脸的,再苦,也不会比以前苦。”

    祝炼道“你说兴旺,也包括人口呀吃饭的嘴,也多了。”

    祝缨对巫仁道“明年要有数。”

    “是。”

    祝缨没有同意现在就宣布削减明年的赋税,只是让巫仁在制定预算计划的时候要留一点余地。万一明年减产,也好有个退步。

    一旁,刘遨奋笔疾书,记录着会议的内容,一面在心里吃惊还有这样的看来,二十三娘去普安州是对的,我等该当知晓这些事。

    又想,如今在朝为官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这些细节呢或许知道年有丰歉,个中前因后果,恐怕未必能知。旧家子弟,哪怕到地方上为官,又有多少是想到膏腴之地补贴家用、并不用心治国安民的呢

    越想越是心惊,恨不能提醒一下朝廷。

    到会议结束,她最后两页纸记的记录就显得很潦草。写完了,交给祝缨看之前,刘遨道“这两页容下官誊抄一下。”

    祝缨扫了一想,问道“这时在想什么”

    刘遨支唔着说了。

    祝缨道“以前也有不懂的,只要他们不折磨人,就算不错啦。如今且看王、施如何施为吧。姚辰英应该也不差。”

    “还有冼敬呢”

    祝缨道“以前政事堂里是三个人,现在是四个,会好一点。”

    刘遨略略放心,姑且不提自己也想到地方上的事,暗忖科考、铨选、学校,我暂时都走不开,不提也罢。二十五娘手上律法科条也还没结果,她会比我快些,到时候先向节帅进言,让她也去见见世面。待二十三娘经验足了,能调回来接手,我再请外出。

    她算盘打得响,手上也不停,这回抄得倒工整,核对无误,将草稿抽走销毁,定稿交上。祝缨仔细地审视这一份记录,提笔写写算算,刘遨见状忙退出,继续去给学校调整课程去了。

    开会的事情外面并不知道,就是幕府里,也没有太多的人意识到这种情况。

    赵振是隐约觉出一些的,且刺史们今年与巫仁吵架的情况与往年又略有不同。反复不停地来来去去,但是争吵的声音变小了。尤其是祝重华,她虽是个女子,嗓门儿却不小,调门也高,今年她压住了。

    犹豫再三,他找到了祝缨,隐讳地略提了一提,是不是考虑一下年景、收成、赋税之类

    祝缨道“你是有心人。”

    赵振苦笑一声“老师必是心知肚明的,我只是多嘴罢了。若安南也勉强,外面的百姓不知会怎么样了,天下,焉能太平和乐”到时候又得有民乱,又得再把之前的破事再重复一遍,真是没完没了。

    祝缨道“来得正好,今年的邸报他们还没抄完,这里有一个消息,你看了或许会高兴。”她把自己案上的那一份邸报给赵振。

    赵振双手接过,见上面的内容有几条确实令人精神一振一、江政被召回京,朝廷会另行派员南下;二、罗甲秀又被起用了;三、盐务换人了。

    罗甲秀被重新起用,代表风气略好了一点,由此推断,江政应该也要得到重用了,由这两人可以推出,新的政事堂确实有些能耐。盐务上之前是郑熹的人,郑党不能说全然有害于国,可是盐务上与安南的勾当,也挺让赵振看不过眼的,调走是好事。

    基于江、罗二人的任命,赵振对盐务颇为乐观。

    同时,江、罗这样的人被任用,则政事堂之前的政令,就比较有可能实现,朝廷还能救上一救。

    他轻出一口气,将邸报放回案上“总算峰回路转。”

    “你呢又有什么打算”祝缨问。

    “我我、我在安南的事还没有做完。”赵振说。

    祝缨道“如今朝廷有中兴之相,又要收地方之兵,需要你这样的人。你要想回去呢,我就给京城写信,你只要不撞到冼敬怀里,起复是稳的。”

    赵振道“我知道。可是安南也缺人手,我不能半途而废。如今老师一封书信,固然可以送我入京,我也可以安慰自己,那也是造福百姓,外面的局势比安南更危急,更需要我。可那也都是嫌贫爱富的借口。如今虽然有十二娘,可她闺阁女子,读书我比不了她,经过的、见过的比她还是多一些。她庶务不通,我总要看到她熟练了,再做考量。”

    祝缨问道“你的儿子们呢想要他们出仕吗现在是个好机会,党争没有之前剧烈,适合不懂事儿的崽子去挨打。”党争剧烈的时候,就不是挨打,是挨刀。

    赵振哭笑不得“您这话说得,他们害”

    祝缨道“行了,知道了。让他先去找陈放吧。”赵振是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辞官归乡的,所以他的儿子出仕并不难。难的是怎么补到一个实际的官职,这个官职还不能是去送菜的。陈放在鸿胪寺做主官,又是丞相之孙、丞相之子,抬抬手就能让赵振的儿子过得不那么难。

    赵振于是长揖。

    除了赵振,来单独找祝缨聊天的人并不少,其中尤以各刺史为甚。安南地方虽不算太大,不至于要花上一个月才能到幕府,地方官也是同样无故不得擅离辖地的,刺史们与祝缨见面的机会并不太多,到了西州就要尽量多与祝缨见面。

    这一天,胡师姐如今的大徒弟祝飞轻声说“姥,黛州使君来了。”祝重华与祝青君、祝炼都姓祝,他们便以各地的辖地称呼。倒是赵苏被直接称为赵使君。

    祝缨道“请进来吧。”

    祝重华依旧风风火火,脸上还带着点气急败坏“姥,那个王八羔子我是管不了了您随便处置吧”

    祝缨问道“祝明”

    “还有谁我认命了”祝重华说,“回去叫孙子孙女儿好生读书吧”

    这儿子生来就是讨债的,几个孩子,无论男女,竟没有一个是“好”的。要么身体不好、要么笨、要么脑子进水

    祝明这兔崽子,祝缨答应一纸调令给他调回黛州去,理由充份,因为祝缨本来就有规定,凡从家乡出来的,想要晋升、进幕府,就得回老家偏远的地方先干几年苦活再说。

    祝明被踹回家之后,活也干,就是蔫。反正苏喆看着是不想要个赘婿的,祝重华觉得两人分开之后,祝明再遇到个不这么折磨的姑娘,兴许能成家。结果算盘落空了,祝明是宁可没名没份,人就乐意跟苏喆在一块儿。

    最后,索性跑回西州了,祝重华昨天发现的时候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是要作死啊

    身上还有官,跑掉了当娘的还要给儿子善后,祝重华先把儿子抓了一顿暴打,再过来找祝缨,试图弥补。

    祝缨听了也乐“他还能干什么把他带回去,就说我说的,我的令不能改,该在黛州呆几年就一天也不能少做完了欠黛州的,再说其他。为人要有担当,要守信用。再这样顾前不顾后,乱七八糟,我就把他扔到普安州去挖煤”

    “是。”祝重华轻舒一口气,有祝缨这句话,接下来就好办了。这儿子她也确实不能留在黛州了,就让他滚出去丢人吧。毕竟是亲生的、看着完好的一个孩子,祝重华还要为他再考虑一二。

    眼下正有一个机会祝青君要结婚了,新郎是白翎。说来当年看着祝新乐好像有点意思,不知为何没成,现在白翎倒要有个名份了。祝重华并不打算为祝新乐鸣不平,反而打算送一份厚厚的贺礼庆祝祝青君结婚。

    礼送出去,祝重华又装作没事人一般跟着吃喜酒。

    幕府的气氛因这一件喜事变好了许多,上一次的大事还是花姐过世,此后就有些压抑,这一次就格外的高兴。祝缨也没有给祝青君在幕府外分房子,婚礼就在幕府里办。

    白翎在祝缨看来,比祝明要强一些,苏喆的家事祝缨向来不多管,白翎却是祝缨数次到普安州比较熟悉了的。这小子爱粘祝青君,祝缨就把他也调到“军屯”营里,给他派活。他每每把手上的事做完,就开始作夭,必要找出一些公事,要与普安州联系,好回州城去。

    他的小心思,祝缨看出来了,刘昆看出来了,连祝彤也看出来了。不幸三人里有两个更重祝青君,一个对“婚姻”比较反感,这一年下来白翎被三人折腾得不轻。头一天蔫了,第二天他又打起精神来了。

    祝缨看他有意思,便也不反对了,祝青君向她一提,她也就点头了。张罗婚事,以前是花姐、张仙姑乐意的,如今落到祝缨手里,又添一点感慨。

    婚礼当日,幕府里热闹非凡,祝缨也喝了几杯,由着年轻人闹去,自己在书房里静坐了一阵,开始写信。给赵振儿子的荐书要写,给朝廷的奏本要写,此外又有给熟人的信件统统交由祝炼北上的时候带去。

    祝青君婚礼过后,祝炼就要北上了。今年比往年不同,路途短了许多,可以稍晚一点动身了。

    祝缨给陈萌、施季行、王叔亮的信里都写了同一件事情你们现在用的、能力上比较靠得住的人才,是不是都还是你们爹在世的时候跟我一波出任地方的他们现在多大了几乎都比我年纪大,他们现在快老死了吧坐吃山空人才也是这样的,党争耽误了实干的官员二十年吧再不醒醒,将来就没有成批的人可以用了,这些人才是基石

    真是不稀得说你们可快着点儿吧,趁你们还在,趁这些人还没死绝,还能带一带新人,赶紧的。再不把风气带回来,人才就要断档了。人心散了,想再聚起来就难了。你们、尤其是施、王,还有父辈的风评在,天下人还肯看在你们父亲的面子上信任一下你们两个新任的丞相。

    带着满满的信任来,别辜负了,最后的机会了嗷

    接着,又给亲中其他熟人写信,顺手给岳妙君也写了一封问候的信。

    赶到祝炼动身前,又让刘遨写了封家书,到时候让祝炼亲自给送到刘府,不经他人之手。

    待祝炼动身之后,顾同等人的回信也到了。顾同的回信写得很详细,却没有给祝缨一个结论,因为他现在就是地方官,协调办理收束地方部伍的事儿他正在干着,还没结束呢。顾同就写了自己是怎么干的,包括给人挪窝之类的。

    这一手还是想起来祝缨当年在福禄县的时候,把所有大户都薅到县城,则他们在家乡的势力就弱了。即便到现在,各地的士绅对朝廷、官府,还是有畏惧之心的,只要起头不走错,还能做下去。

    至于接下来,就要看双方如何过招了。再畏惧朝廷,士绅也有脾气,且有了官职之后双方地位会有一点变化,怎么博弈也是个学问。顾同正在跟人玩心机,现在给不了答案。

    祝缨将他的信放到抽屉里,心道还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