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1章 女帝番外完

作品:《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夫妻二人经过仔细商量后, 才做出最终决定,在送何明瑜出海时,为她安排一大批人手, 还会花重资为她招募一批愿意迁居海外的百姓。

    为何明瑜选择的目的地, 被大安命名安华洲, 在大安的东南方向, 比东南群岛距离大安更远。

    那是由一片四面环海的大陆,周围还有群岛环绕,陆地面积极为辽阔, 物产也很丰富。

    大安的船队早在十余年前发现那里时,上面生活着数量不多的一批文明落后的原住民,何殊后来往那里派驻一支水师舰队,后面又陆续往那里迁移及流放了一些大安人。

    因距离实在太过遥远,何殊也知道想要将其直接纳入大安版图, 实在不现实,不想在那里耗费过多心血。

    但是那里不仅地方大,气候环境也很好, 各种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在自家率先发现那里的情况下, 何殊当然不愿将它让出去。

    在大安在全世界范围内,皆威名远扬的大形势下,插上大安的旗帜后, 就算后来又有西方国家的舰队先后发现那里, 也不敢擅自登陆。

    如今拿来安置何明瑜, 也算是他们做父母的能为这女儿尽的最后一番心意。

    “你若能带着朕给你安排的这些人,在那里立足、开国,你就是那里的开国之祖, 大安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知道那安华洲的地理环境后,何明瑜就已明白父母的苦心,不放心将大安基业交到她手上,却给她一个可以开创新基业,不辜负她这半生努力成果的机会。

    “母皇与父亲如此为儿臣煞费苦心,儿臣定当珍惜机会,在那安华洲开创一番基业,不负二尊的栽培与厚望”

    何明瑜出海,当然不是一件说走就走的事,何梓琪接到令她负责帮忙调拨人手的旨意后,忍不住道。

    “孙臣明白皇祖母的苦心,只是皇姑母,从她多年来的任职履历看,她并未辜负您皇祖父的悉心栽培,何必要送她出海,使得我们一家骨肉分离”

    何梓琪不是不知道皇祖母想要培养她当继承人的打算,也在她姑母回宫后,知道对方在过去那些年的经历与遭遇。

    虽然她怎么想,都无法理解在她父亲口中,十分精明厉害,颇有其皇祖母之风的姑母,竟然会那么容易落入别人为她布下的陷阱中。

    但是对于这位与她父亲感情深厚的姑母,何梓琪虽与对方相处不多,也对其存在一份姑侄情,她并不担心若将对方留下,可能会给她留下什么隐患。

    虽然从本心上讲,她的野心与权力欲都不强,对于当大安皇位继承人一事,也没有什么执念,但是她皇祖母若选定她为继承人,她也不会推辞。

    毕竟对她而言,继承正宁帝与承华帝两朝的政治理念,让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很难突破的大安再创新高度,是这世上唯一还算有挑战的事。

    更何况跟在祖父母身边的这十余年里,她从二人身上学到了许多,早将手上握着的这支由承华帝派给她的人手发展壮大,让她足以自保。

    就算她的姑母在度过这段低谷后,会重振雄心,在将来与她争权夺势,她有信心解决,并不想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防备对方。

    何殊知道这个孙女的想法,她神情凝重的嘱咐道。

    “梓琪,你要记住,当断则断,不断则乱,人心最是经不住考验,你姑母自请出海,防患于未然,是最合适的选择,对所有人都好,在这个前提下,所谓感情上的不舍,骨肉分离方面的顾虑,都可抛到一边。”

    何梓琪心中叹息之余,面带迟疑地回道,“只是父亲与姑母感情好,若是知道这个消息,肯定会很伤心吧。”

    何殊想了下,点头道,“嗯,你的顾虑很有道理,在你姑母离开前,朕会派人送她去与你父亲团聚一段时间门。”

    能有机会在离开大安前,与感情最好的同胞弟弟团聚一段时间门,对何明瑜而言,可以称得上是个莫大的惊喜。

    能与多年不见的姐姐团聚,对何明瑄而言,也是一个莫大的惊喜。

    听说姐姐将要出海,才会在临行前来见他,让何明瑄有些不敢置信。

    “这是怎么回事姐姐为何会出海母”

    何明瑜苦笑着讲了一下自己的经历,“是我无能,既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耽误了皇弟。”

    何明瑄难掩怒意地回道,“这怎么能怪姐姐有心算无心,是那杨的该遭千刀万剐母亲竟然就这么算了”

    “将那人与他的亲族一起,都流放到海外荒芜岛上自生自灭,让他们再没有可以东山再起的机会,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处罚,你不必如此动怒,说到底,还是我自己的心性有缺,才会着了别人的道。”

    听到姐姐的劝慰,何明瑄仍觉气恨难平,十分心疼对方所遭遇的那些算计与背叛。

    “你也知道海外环境不好,为何要自请出海母亲怎么可以答应你如此冒险的要求我要回去问问她。”

    拉住自打选择学医后,活得越发简单直爽的弟弟,何明瑜心中既觉惭愧,又有些欣慰,心中更加肯定自己的选择,没了背叛她的丈夫和儿子,她至少还可保住自己的父母与手足亲情。

    “这是我自己的意思,母亲只是尊重我的决定而已,而且她还为我做好万全准备,可以帮我在海外立足,所以我现在很期待出海。”

    何明瑄皱眉道,“可是母亲只有我们这两个孩子,姐姐若出海,这大安的江山怎么办”

    他已选择学医,这些年来,将全部的时间门与精力都放在医学上,已经晋升为品医官,从不关心与过问与医疗无关的政事。

    “梓琪很优秀,应当不会辜负母亲的厚望,有她在,母亲也算是后继有人。”

    听出姐姐话中透露出的信息,何明瑄十分震惊,很难相信这个可能。

    “可是梓琪还很年轻,无论是从身份还是经验资历方面考虑,都远不如姐姐,母亲应该知道,姐姐得到教训后,已经认清自己的错误,肯定不会再犯。”

    何明瑜再次苦笑着摇摇头道,“有过那样的经历后,就算母亲没有放弃我,我也不敢再接位,因为我已经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看到向来自信的姐姐竟被打击到如此程度,何明瑄伤心之余,对那杨锦浩等人更是憎恨不已,哽咽着还想再劝。

    “姐姐”

    何明瑜笑着安慰他道,“我已不适合大安,破而后立,好好利用母亲为我的助力,在海外开创一番事业,寻回我已失去的那些信心和勇气,才是最适合我的路。”

    承华四十四年,何殊正式宣布退位,传位给皇长孙女何梓琪,已经做到阁老之首的沈卓,也在同时宣布致仕。

    二人算是亲自以身作则,正式确定普通官吏可根据其健康状况,选择在五十二到六十岁周岁之间门退休,品以上的大员,连皇帝在内,最多可推迟到六十六岁,也就是六十五周岁前退位的规定。

    在生活条件与医疗条件,都已得到极大发展和改善的情况下,因福利待遇方面的因素,生活水平远在绝大多数百姓之上的官吏这一群体,绝对是可以拉高大安百姓平均寿命的主力。

    所以何殊所制定的这个退休年龄规定,很符合现实情况,就是对某些虽已年迈体衰,仍眷恋高位的老臣们有些不友好。

    可是何殊在她爹继位后,受够了那些占据着朝廷高位,倚老卖老的老臣们的钳制。

    所以她在将英宗朝留下的那些老臣,相继打发或是熬死后,早在多年前,就已不动声色地开始布局,展现出朝廷可以荣养因上了年龄而致仕的老臣,却不会再将这些老臣留在重位上的态度。

    多年过去,当某些做法已成默契后,朝廷突然正式明文出台相关规定,朝野上下的官吏们都接受良好。

    但是对于承华女帝与皇夫退位一事,朝野上下的大臣们都表现出极力挽留的态度。

    哪怕近几年中,何殊为锻炼孙女,陆续下放许多权力,何梓棋的表现都很出色,成功在朝堂上获得大量声望。

    毕竟何殊在位四十四年年间门,带领大安取得的巨大成就,乃是世人皆有目共睹。

    所以承华帝早已成为所有大安人心中的定海神针,而且她一直致力于肃清弊政,全力推行可改善大安国计民生的各种惠政,赏罚分明,才让朝野上下一改早年的作风,为大量愿意用心做事,真正心怀天下与百姓的官员更多机会。

    如今换上定年号为中平的新帝,难免会让朝臣们担心当前的大好局面,会被破坏。

    何殊已经顾不了这些,她这辈子可以说是殚思竭虑的辛苦奋斗了一辈子,才让大安旧貌换新颜,出现如今这百姓衣食无忧,孤寡老弱皆有所养的盛世景象。

    成功卸掉身上的重担后,何殊有种彻底放松的感觉,看着与她一样,头发已经花白的沈卓,有些唏嘘地笑着感慨道。

    “这时间门过得是真快啊,一转眼,我们也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沈卓也笑看着她,“这一天的到来,臣已期待许久。”

    何殊当然知道对方的心意,笑着点头道。

    “若非中间门出了些波折,肯定不会拖到如今,既然都退了,我们以后就不要再以君臣相称了,直接叫我的名字吧,何殊,字元瞻。”

    当了这么多年的承华女帝,她的名字殊字,早已成了尊讳,何殊现在只想做回自己,不便光明正大的当何殊,也可当没有对外正式公开过的何元瞻。

    沈卓拉过她的手,从善如流地应道,“好,元瞻,我名沈卓,字希元。”

    夫妻二人相视而笑,多年的默契,让一切尽在不言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