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第 101 章

作品:《七十年代富三代

    最终这钱, 唐年年还是接受了。

    这是亲爸对她的爱,干啥要拒绝呢

    要是当初她妈用这些钱给她买东西,她难道会不要吗

    就像家树给她花钱, 她也不会说不要的。

    当然了,接受了这笔钱, 这也代表着以后要回报她爸。

    但是她也不担心这点。自己马上要念大学了, 以后会分配单位。到时候会有收入的。

    回到招待所,唐年年就看着自己的存折,然后忍不住在床上打滚儿, 激动的和沈家树道, “家树, 我不是在做梦吧。我不止有了一套房子了, 我还有了这么多钱。”

    沈家树捏捏她的脸, “没做梦。”

    然后让唐年年也捏捏他。

    唐年年捏了一下, 沈家树也是眼睛发亮, “我也没做梦。我竟然找到了这么有钱的媳妇儿。”总感觉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唐年年要把钱给沈家树。“咱俩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家树的工资也给她存着了呢。

    沈家树道,“这钱还真不用存着,回头去买房子去。”

    首都四合院肯定是要买的。

    另外再存一笔钱以后做生意。

    既然想和年年过一辈子, 沈家树自然也不会和年年客气。回头钱生钱的, 不是赚更多吗让媳妇儿傻乎乎的把钱存在银行里面等着贬值,这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应该做的事情。

    这么一想,沈家树突然一愣。

    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现在真的和过去不一样了。

    这要是一开始结婚的时候知道年年有这么多钱, 他哪里会想着什么钱生钱的事儿啊。干脆就躺平每天好吃好喝的混日子了。

    现在有了大佬老丈人了,媳妇儿还有房子有存款,自己竟然没想着躺平。

    习惯真的太可怕了。

    唐年年道,“家树啊, 下次高考你也参加。就算考不上,我爸那边还有名额呢。你也去念书。”

    她不想家树留下遗憾。之前家树是为了养家,才让她一个人去念大学的。现在条件好了,自然是一起念书啊。

    沈家树一听,立马意识到,自己这个改变还是正确的。

    要不然就得去念书了。

    “年年,其实比起念书,我更喜欢闯出一番事业。至于知识,我自学就成了。”

    大学里面学的就那些东西。他当初也是念的好大学。该学的学了,虽然也有好多忘了,但是够用了。又不准备进单位里面去,用不着学历。

    真要是再花几年时间去念大学,沈家树觉得自己熬不住。

    特别是如果考推荐名额,他就得当老丈人的学生。在老丈人手底下学习

    想想那个场景就害怕。

    唐年年觉得很可惜,在她看来,念书学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她觉得家树实在为这个家奋斗,“家树,你不要这样委屈自己。咱们现在日子好起来了。”

    沈家树“”难道要说实话吗

    沈家树当然不敢说实话,所以只能含糊着先混过去,以后再看吧。

    “对了,我们得回老家了,要不然不好买票。过几天就过年了。还有你的录取通知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放。”

    唐年年道,“我问过爸了,他说每个学校发放的时间不一样,最迟年后开春是要发放的。”

    沈家树道,“首都那么远,估计还有得等,那咱就不着急了。不过你问没问爸爸,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回去过年”

    唐文远现在就一个人生活,过年身边肯定没人的。

    唐年年自然也希望他能和他们一起回去。家里人多热闹。

    而且父女两人刚见面,唐年年又得了亲爹这么多好处,心里也不好意思把人扔一边过年。

    于是第二天一起吃饭的时候,小两口就对唐文远提出了邀请。

    唐文远心里很欣慰,这证明孩子是接受他这个父亲了。

    他自然也想跟着一起热闹一下,但是工作不允许。

    “我就不去了,我得马上赶回首都去,要去那边学校工作。大学虽然是开春才开学,但是我们这些人得先去做好准备工作。”

    一个大学开课,是需要很多人准备的。

    “你们也不要担心我,我这些年都习惯了在单位过节了,也挺热闹的。放心吧。”

    唐年年道,“爸,你真不去吗我们那边特别热闹。家树家里人也特别好。我和家树也有自己的房子,你去了也住得下。”

    沈家树也连忙点头附和,“肯定住着舒服。”

    唐文远道,“真不去了,以后有机会的。”

    见唐文远坚持,沈家树他们也不好再劝。

    于是当天三人就买了票。

    时间都是同一天的,三人约着一起去了车站。

    唐文远虽然和唐年年多年没见,但是有沈家树从中调节,两人倒是也没冷场。

    而且唐文远知道自己女儿竟然在化学上面有天赋之后,更是高兴,和她聊了许多专业知识。

    有了知识充当桥梁,两人之间的生疏也没有了。

    唐文远的火车先到,离开前,他不舍的看着女儿女婿,“我在首都等你们,如果有什么事情,你们记得和我联系。不要和爸爸客气。”

    沈家树道,“爸你放心吧,我们明白。”

    客气啥啊,这是亲爸。

    唐年年抿着嘴点头。

    先送了唐文远上火车回首都,然后沈家树和唐年年才一起坐上火车离开海城。

    这次离开,唐年年是真的身心愉悦,心情松快。

    上次离开的时候,是绝望的,迷茫的,心情沉重的。

    她想不到自己还会有这样的一天。

    透着窗户再看了一眼。

    沈家树道,“舍不得这里吗要不然以后房子就不卖了,反正有钱了。”他琢磨着海城的房子以后增值挺厉害的,留着也是一份财产。

    唐年年道,“没有舍不得,我很开心。以后应该不会再回来了。”

    沈家树笑道,“说啥呢,这可是大城市,以后发展好了,想要来这边旅游也说不准的。”

    唐年年抿着嘴笑,“家树,反正不管在哪里,只要和你一块儿,我就什么也不怕。”

    两人坐了几天火车回家,到了也不觉得累。先在省城吃饱喝足休息一天,才坐车回家。唐年年还没忘了给家里人带礼物。毕竟之前去海城的时候,公婆和嫂子们都准备了好些土特产的。

    “家树,我们家的事儿要和爸妈说吗”回去的路上,唐年年问难道。

    沈家树道,“你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想说多少都随你。反正离得远,我爸妈也没打算能和亲家见面。”

    唐年年道,“我不想说那么细,就说我妈不想管我了,我现在和我爸过日子。”

    沈家树道,“行”

    他觉得说不说都无所谓。

    两人到家已经离年三十也就两天了。好歹是赶上过年了。

    到了厂里热热闹闹的。

    原来已经有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了。

    光厂里的就有两个,都是知青。

    他们报的学校是本省的,学校也不算特别的有名,反而还先收到录取通知书。

    但是即便如此,这录取通知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最大的惊喜。

    这代表以后可以回城了,可以读书,以后分配好单位。

    瓜子厂虽然好,可到底是在这小镇上。

    谁不想回城里过日子呢

    但是他们心里也都清楚这都要感谢谁。

    自然是他们的沈主任。要不是沈主任鼓励他们念书,还组织了培训班,找了那么多老师补课,后来又了复习资料,他们根本没有可能考上。

    两个人激动的给沈家树道谢,“沈主任,真的要感谢你你给我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人对他们了这么宝贵的帮助。

    要是沈主任早些当领导就好了。

    沈家树广撒网,现在好歹是网着两条鱼了。他也是动容的看着两人,“我当上干事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要让知识青年有用武之地。我自己也是知识青年,知道大家都有广大的志向,所以我希望帮助大家。总算是没白忙活一场。”

    两人都是泣不成声。

    家里都是帮不上忙的,如果不是靠着这次高考,他们都不知道何时回城。

    其他人都羡慕的看着。

    沈家树道,“都先别灰心,后面肯定还有录取通知书要送过来呢。而且马上要有第二轮高考了,要是真觉得自己玄乎了,赶紧复习,争取第二次能考个好成绩。”

    听到沈家树的话,好些已经考过一次就放松的人立马就清醒了。

    是啊,要是第一次没考上,这还有第二次机会呢。

    不就是再等几个月吗

    “沈主任,你知道下次考试什么条件吗”

    沈家树道,“我这次去海城也是听到了一些消息,第二次肯定是在夏天考试的。条件和第一次差不多。但是第三次肯定就要严格起来了,所以我建议你们大家要珍惜第二次机会。”

    这可真是宝贵的信息啊,总比大家两眼一抹黑的好。

    好些人心里已经琢磨着怎样复习了。

    两个考上的人也表示会贡献出自己的复习资料,以及志愿填报经验。

    沈家树又单独找满福说话。让他再复习复习,大学肯定是不指望的,但是中专可以拼一拼。

    “哥相信你可以办到的。”李满福感动坏了。

    他爸妈都说不指望他呢。树哥还是对他这么有信心。

    “哥,我会努力的”

    晚上回家,唐年年已经准备好了回家过年年底礼物了。

    沈家树告诉她已经有人收到录取通知书了。

    唐年年羡慕,“好快啊。早点儿拿到通知书,今年这个年也能过得更好了。”

    沈家树道,“他们成绩可不如你呢,所以你不要有压力。”

    唐年年立马道,“家树,我啥时候有压力了我一直很自信的。”

    在学习上面,她可就没自卑过。

    沈家树“”

    找个学霸当媳妇儿,他也是有点儿压力的。

    今年瓜子厂的效益是非常好的。虽然没有去年化工厂那样的大单子,但是因为今年一整年业务都在增加,开拓了许多的新的渠道,所以赚的钱比去年还多。

    过年前放假,沈家树还给他们发了奖金,让都回去过个好年、

    安排好单位,自己则和唐年年回去吃年饭。

    之前老沈家的人就知道沈家树他们是去了海城的,后来也一直没回来。

    还担心没赶上年三十。后来听去县里卖瓜子的老三说回来了,这才放心。

    念着两口子回家,刘桂花可高兴了。

    她就是这么现实,这两个可是她的骄傲呢。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