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常识判断 地理

作品:《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赶紧的,咱们看下一道。

    第14题。造孽,这种题型是我最不喜欢的题型了,地理类的。

    下列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致,从地理位置上判断,从南到北排列正确的是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1

    a、1234

    b、1432

    c、3214

    d、4312

    先不说地理,其实光是第一步,判断出这几句诗写的是哪里,我就已经卡住了。就知道1是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在山西还是江西来着。

    2也是名山,哪座我就不知道了,虽然诗名好像是望岳,但总不可能是岳山吧不过肯定是一座排的上号的高山,因为后两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是姑苏,幸好小时候武侠电视剧放的多,慕容表哥告诉我,姑苏就是苏州,也就是在江苏。

    4是望湖楼,这楼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半会儿我真想不起来是哪个省的景点。

    所以,在没有两个明确答案做对比的情况下,我的第六感觉得,江苏这个大平原,肯定在高山的南边,那么3就在12前面,所以我就排除了a、b。

    再然后望湖楼,望湖两个字,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江南,所以4也在12的前面,于是排除c,就选了d。

    但是正确答案是b。

    事实告诉我,在刷题这件事情上,第六感没啥用。

    苏轼作为陶渊明的一大粉丝,不久前刚对天幕没将陶渊明的诗念完全这件事耿耿于怀,不想一转头,自己的诗也被天幕选中,也被念了一半。

    他欣喜若狂“我竟和靖节先生前后脚上了天幕可惜,我怎么就不是一呢,竟给李太白占了先。”

    被苏轼碎碎念的李白此时正在黄鹤楼上与好友孟浩然喝酒,临别在即,难免有些惆怅。

    反倒是科举未中,又因作诗惹得圣上不悦的孟浩然,饶有兴致地听着天幕,在听完头两句后,就第一时间赞了声“妙极”

    “贤弟,你天幕有名,必得重用,实现胸中抱负啊”

    李白亦是心神激荡,为两人的杯中斟满了酒“承蒙贤兄吉言”

    来看下解析

    庐山是在江西。咳,虽然但是,各位别嘲笑我,我真的记不住连小学生都能默画出来的地图我先打开地图参照一下,以后不对,是等下下播后,我一定在今晚给它全背下来

    何夏夏又一次打开平板,搜出了地图,用电容笔把江西和江苏都画上了圈圈。

    而在地图展开的瞬间,早就有所准备的帝王、文武大臣们,纷纷眼明手快地描摹了起来。

    秦朝。

    秦始皇不禁上前了一步,痴迷地将目光从每一寸边境线上扫过。

    “月氏、乌孙、楼兰、羌”

    西汉。

    刘彻疾步来到卫青的面前,抓着他的肩膀,激动地指着天幕“河套收复了西域诸国,西羌诸部尽在疆域之内虽不知是后世何年,但我大汉,必能开疆拓土”

    卫青亦是热血澎湃“臣誓为陛下收复河套”

    接下去就是重点了。b望岳,写的是泰山在山东,也就是这儿。

    然后望湖楼,是在杭州原来是苏轼写的

    但凡我能记得这是苏轼的诗,那我十有八九会猜到是杭州,实在是因为东坡居士和杭州不得不说的两三事太多了呀。

    比如杭州名菜东坡肉。等等,主播没有定性嗷只是说东坡肉在杭州特别有名主播认为东坡肉属于“东坡菜系”特此声明不要杠,杠就是你对

    这个是美食。

    还有就是美景西湖。现在的苏堤春晓和苏堤六桥,都是苏轼利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所筑造起来的,后面还建了三潭印月。2

    他不仅留下了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点,还留下了不少名诗。

    当然,整治过西湖的不止苏轼,还有很多人,比如白居易啦,“白堤”就是为了纪念他而修改的名字。

    还在赶往黄州路上的苏轼,原本郁闷的心情陡然一松。

    他虽然几年前的确到过杭州做通判,但天幕所说的这些事情,他此前并未做过,也就是说,他日后,还会再去杭州。

    能够疏浚西湖,还做了一堆菜,想来心境定不复现在。

    他,不该就此消沉才是。

    除了上面两个渊源,还有第三个。

    就是苏轼到杭州为官了两次

    他第一次被贬,不对,是自请出京,就是到了杭州,当时是因为不赞同王安石变法。但是巧不巧,他第二次自请出京,又是到了杭州,虽然隔了十几年,但原因还是因为变法,不过这次得罪的是旧党了。

    北宋那时候新党旧党的轮替,实在是蛮左右横跳的,这对于为官者真的很不友好

    不过也跟当权者换的快有关系。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宋神宗要变法就重用王安石,宋神宗一驾崩,高太后就摄政反对变法,开始重用司马光,母改子政,把新法全废了。这导致变和不变的两个新旧党派更加倾轧敌对,还爆发了文字狱,一直到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变法党的春天才重新回来

    而咱们东坡居士,就是因为这个党派和立场的问题,所以在官场上起起伏伏。

    一开始说新法有弊端,大家都以为他是旧党了吧,他又觉得旧党执政后出现了,把旧党也给得罪了。3

    不过换成是我,可能更惨,活不过三句。

    刚刚才恢复点精气神的苏轼,瞬间又遭受到了天幕的暴击。

    虽然天幕只是寥寥几语,但他已经从这只言片语中嗅到了朝堂上的波云诡谲。变法的反复、党派的对立,最终受苦的只有百姓。

    不过,听到这一切的圣人,想必绝不会重蹈覆辙。

    苏轼站了起来,他有很好的预感。

    哦对了,说起苏轼,就不得不说他的冤种弟弟,传言一辈子都在致力于捞哥哥的苏辙。

    作者有话要说  1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百度百科“苏轼”词条建筑苏堤北宋元祐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3百度百科“苏轼”词条自请出京: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东山再起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30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二任杭州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