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0.180 一更+二更+三更

作品:《我在八零搞运输

    照片

    众人为之一振, 一窝蜂围了过来,争相通过照片看外边的世界。

    每个人都想占据最佳位置,现场一片混乱, 桌子被人挤到外围, 幸亏林北预感到情况不妙,先一步把桌子上的照片揣包里,避免遗失照片,与此同时,另一只高举照片的手纹丝不动,极力控制场面。

    就一组照片, 大家兴奋的离奇,要是究其原因,得从淮市火车站的历史说起。

    因着淮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二十世纪初期这里兴修铁路、码头,小县城淮阳得到快速发展,到了四七年元旦1号,淮阳被正式设市。

    依托陆上航线和水上航线, 淮市一跃成为本省第二大城市。

    连通南北的津浦铁路,火车需要在此添煤加水, 旅客下车在此休整,淮市因此得名津浦铁路的“宿站”, 也就是桑超英口中的中转站。

    时至今日,南北股道已有几条。

    天南海北旅客全汇聚在火车站前的中心商业区, 信息在那里得到交换, 再从那里传遍整个淮市。

    被传的天花乱坠的外边世界让市民为之痴迷、向往。

    耳朵听到了,眼睛至今还没见到呢,林北从外边带回来的照片可不就让他们着魔了。

    看到照片上起伏曲折的山路, 跟着背篼人的脚步眺望远方,看到被积雪覆盖依旧能窥探到的仿照明清的青瓦片,和鱼鳞一样密集,宽大的屋檐庇护着木头和青砖混合修建的墙体,目光移到第二张照片上,众人恍然大悟方才的白点是背篼人头上盘着的帕子,他们徒步走在盘山路上,穿过县城,绕山而行,把枸杞背到火车站。

    众人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人群里有人边美滋滋咂嘛枸杞,边伸长脖子瞅照片

    “建国小24年了,他们一丁点没发展啊。”

    “还真的是诶,要不是他们那里的房屋和咱们的不同,我真以为你拿四几年阳县老照片糊弄咱们。”

    “我咋觉得他们的火车站还没余淮镇码头热闹繁华。”

    “他们咋不迁徙到平原地区住,是没地吗”

    这个年代人们大多通过广播、报纸、口口相传了解这个世界,很少有辨别信息真假的意识,导致大部分人把了解到的夸张信息和他们省作比较,得出他们省经济不行的结论,作为第二大城市的淮市、在省里连年坐冷板凳的淮市、莫名其妙被省里拿走经济支柱产业的淮市格外的拿不出手,被旅客口中美好世界勾走心神的青年萌生出扒火车逃离这里的念头,奔向他们心中自信张扬的繁华大都市,这会儿,他们不禁骄傲,不曾被他们正眼瞧过的淮市这么的繁华。

    林北到市里生活不到半年,每天行色匆匆,看到这座城市给他看到的,掩藏在人潮涌动中的火车站前的中心商业区、淮海街盛阳街路口、新港街小商品批发市场、老邮电局大楼,他匆匆瞥过,没有在心里留下痕迹,意识不到他的行为对一部分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他又说

    “一提起枸杞,大家就想到宁夏,其实连成走廊的遥远辽阔的大西北盛产枸杞,主要产地

    分布在宁夏、新疆、甘肃、青海,除了以上地区,还有一个地区也盛产枸杞,那就是西南。”

    不等众人从震惊中缓过神,林北继续说“西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特殊的地形还孕育了一种特殊的物种,牦牛,只生长在高海拔地带。大家看它们身上的长毛也能想象到,它们到了平原地区,能被活活热死。”

    “别说你们头一回见到牦牛,我也头一回见到。”他拿出牦牛照片走进人群中,凑近让大家看,随后又拿出合同复印件最后一页、零售牦牛肉干授权书、运输单,“牦牛肉干的材料只有牦牛,这批牦牛肉干可以追溯到源头,我在这里可以向你们承诺,如果你们买牦牛礼盒收到了其他肉,我赔偿你们一千。”

    林北边说边往外挤,快挤出人群,给桑超英、金旺使了个眼神,让两人给大家发枸杞礼包,自己快步挤出人群,低调和街道办的人打了声招呼,撇头看到众人被桑、金二人吸引走了视线,他悄无声息离开,刚见了世面、领到枸杞礼包的人瞥到林北偷摸开溜,震惊不已。

    他们做好了听几个小时废话的准备,结果五分钟就完事了,给礼物给的还那么干脆。

    事情没有朝着他们设想的方向发展,众人心里十分不得劲,有人窜了出去,挡住林北的去路,让林北再讲讲牦牛,他们还没听过瘾呢。

    林北见自己走不了,简单聊了两句他们采购牦牛肉干的艰辛,在另一边领枸杞礼包的人一边担心礼包没了,一边抓耳挠腮想听林北又说了啥,急得直跺脚,领到礼包,火速跑到林北那里,见林北又要走,人群中突然响起一道声音“老板,那么一摞照片,你只给我们看几张,你是不是忘了还有照片没给我们看呢”

    林北脚步顿住,众人快速把林北圈在中间。

    林北装作无奈掏出其余照片,正当他要说些什么,年纪大的人居然认出照片中长得怪模怪样的玩意是黑毛猪。

    几十年前,国家从国外引进白猪,白猪肉长得快,生长速度比黑毛猪快了将近一倍,体格比黑毛猪大多了,白猪飞快取代了黑毛猪,年纪大的市民有些年头没有见到黑毛猪了,回味黑毛猪肉口感,口中疯狂分泌口水。

    林北,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没见过黑毛猪,跟他一般大或者比他小的市民更没机会见到黑毛猪,长辈跟小辈介绍黑毛猪,说起黑毛猪被白猪取代的过程,说着说着,神色黯然说“我回娘家,我娘总烧一碗红烧肉给我吃,我娘走了,换嫂子烧红烧肉招待我,没了以前的味道。”

    “我娘家没你娘家富,吃不起鲜肉,不过我每次回娘家,我娘就会打开她的百宝箱,取一块咸肉,炒蒜苗咸肉给我吃。娘走了,我也开始腌咸肉,始终没有娘腌的口感好。”

    “我每次回娘家,爹总说闺女啊,只有你回家,咱家桌上才会出现荤腥,咱们父女俩走一杯我现在回娘家回的可勤快了,手脚也不懒了,眼里也有活了,不用爹说你娘腰疼了几宿,让她躺床上休息,秀儿,咱父女俩把墙上的蜘蛛网扫下来,把被里被面拆下来”回到娘家,她自己找活干,可是爹娘不在了,只能抱着爹娘的遗像无声哭,宣泄对爹娘的思念。

    年轻人经历的事还少,无法理解长辈复杂的心情,不过经过长辈科普,他们坚信黑毛猪肉比白猪肉香。

    他们这儿几乎没人养黑毛猪了,错过林北手中的黑毛猪,他们可能很难有机会尝到黑毛猪肉。

    林北也是今儿才知道本地出现过黑毛猪,也了解到黑毛猪消失的原因,他清了清嗓子,说“他们那儿也开始养白猪了。”仗着大伙儿无法求证,林北心思转了转,在不知道那边有没有白猪的情况下,说出了这番话。果然大家听了他的话,看照片中黑毛猪的眼神愈发热切。

    他又说“这批腊肉、腊肠用山上百年树龄的松枝熏的,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这个味道,为了不让大家花冤枉钱,我建议大家买一份牦牛礼盒,牦牛肉干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林北演讲就像走一个形式,好像搞演讲就是为了给他们发礼包,要不是有人留意照片的数量,林北就真的不给他们介绍黑毛猪。

    现场没一个傻子,都是人精。他们结合本地黑毛猪消失的原因,推断出当地养白猪的人多了起来,养黑毛猪的人会越来越少,得出林北手中货少的结论,所有林北藏着掖着不肯介绍黑毛猪。

    都这样了,他们要是还不买黑毛猪礼盒,老天都看不过去。

    林北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一瞬,他好像不知道怎么劝大家不买或少买黑毛猪礼盒,下意识转圈想办法。他转了许多圈,差点把人转晕,忽地顿住脚步,跟大家说“都是猪肉,吃哪个不是吃,既然都是吃,我觉得吃白猪肉最划算。”

    年纪大的人说“一个半年出栏,一个一年出栏,口感能一样吗”

    年轻人说“从年头忙到年尾,我们想吃点好的,不过分吧”

    林北跟他们算笔账“不是不让你们吃点好的,而是黑毛猪礼盒和牦牛礼盒价格一样,一样的价格,当然买牦牛礼盒。

    你们会说两者价格不可能一样,确实不可能一样,但是黑毛猪礼盒里装了一斤腊肉和一斤腊肠,牦牛礼盒里只装了一斤牦牛肉干。”

    黑毛猪礼盒里的肉比牦牛礼盒里的肉整整多了一倍,众人喉咙滚动,拼命咽口水,林北失笑说“你们要是知道黑毛猪礼盒的价格,你们或许就不会激动了。

    你们可能不以为意,认为猪肉贵能贵到哪里,那么我当场算笔账,在算账前,我想让你们了解一下我们决定前往西南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我们下了多大的决定才能有勇气跑到几千公里外的地方给你们弄来一批货。我说这么多,你们可能无法理解,我给你们举个例子,运输队跑长途,为什么非得组建车队跑长途,又为什么退伍军人在运输队里吃香,归根结底是车匪路霸猖獗闹得,这样你们是不是有一丁点理解我们的艰难。

    我们的担惊受怕全具体体现在我们出发前,雇了一群人跟我们前往西南,你以为你付人家工资,就值得人家冒风险跟你走一趟,做梦呢,得给人家解决工作,人家才肯跟我们走。

    我们吃的猪肉,可能是养猪场的白猪,也可能是农户家的白猪,我采购的黑毛猪肉没有一头不是农户家养的,一户人家养两头黑毛猪就不得了了。农户辛苦一年,普遍留半头猪犒劳自己,其他的卖给收猪贩,收猪贩手里的肉当即流通到市场,晚上就到了千家万户饭桌上,农户手中的肉被腌制起来,这是他们一年的肉菜,我从农户手里采购腊肉、腊肠,等于从他们口中夺肉,你价格不出高点,人家凭什么把肉卖给你。

    黑毛猪肉价格本来就高,我又给加了价,价格更高了。

    这次采购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运输难,这里难,不单单指运输费贵,也指不通车,组建人力运输困难大,就算通车,找车运输困难更大,尤其要走几千公里路程。

    这些看得见的成本、看不见的成本全摆在你们面前,你们心里有底,应该能够理解黑毛猪礼盒贵的原因。

    咱们淮市至今还没有出现过牦牛肉干,我估计首都、沪市那样的大城市才会出现,它的稀缺注定价格不便宜。

    白猪肉可以取代黑毛猪肉,但是没有任何肉可以取代牦牛肉干,所以我才建议大家买牦牛礼盒。”

    有人听了林北的话,觉得林北说的确实有道理,这时,林北又说“但是之前我答应给你们福利,也不能食言,硬着头皮给你们搞了一个福利,福利是买五送一,买十送三,买二十送七。活动都做成这样了,索性大气到底,两个礼盒大家可以随意组合,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全买牦牛礼盒。”没让人看出他有一点儿勉强,让众人感受到他的大气,估摸大家感受到他们店真心实意给他们优惠,他才说,“如果你们能凑齐27个人合买礼盒,那更好,如果凑不齐,也没必要非得凑27个人,凑6个人买礼盒,也福利。”

    刚刚打算听从林北意见只买一盒牦牛礼盒的人,现在已经在心里盘算找几个关系好的亲友买礼盒,两种礼盒肯定都要买,至于打算买几盒,他要回去拿算盘算一算,三个档次,买哪个档次,当然买二十盒礼盒,送的七盒礼盒就是白捡的,光想想他们就乐出了声。

    林北跟他们友好商量买少点,众人嗯嗯附和林北,心里则想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要买就买二十,又怕透露出来没人买五,吓着林北,到时候林北取消买二十送七活动,大家十分默契没有透露心里的真实想法。

    林北乐呵呵离开,众人心里十分火热找人合伙买礼盒。

    下午,三人去了两个街道演讲,五分钟内介绍完枸杞、牦牛,随便提了一下黑毛猪,提醒大家如果家里做了腊肉,就没有必要买黑毛猪礼盒,占用大家十分钟时间跟大家讲优惠活动。

    林北劝众人别买黑毛猪礼盒,转头喊上三个街道办干事到饭店吃饭。

    之前他让桑超英跟着金旺统计各个街道办人数,就是为了请他们吃饭做准备。

    他们提前跟饭店沟通,让饭店用熏腊肉、腊肠做菜,怕饭店做不好,林北还让冯援朝过来教师傅。

    说到腊肉、腊肠,就不得不说腊排骨。

    而说到腊排骨,就不得不说冯援朝收购腊货这件事。

    有了家人的帮助,冯援朝收腊货也极为不容易。

    收腊货不容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到山里收腊货,当地人住的分散又给冯援朝收腊货增加了难度,二,也不是所有人愿意卖腊货,冯援朝说尽好话求他们卖腊货,大部分人同意卖腊货,但有一个条件,必须收了他们的腊排骨,当时林北带人前往崔南县,桑超英留在小林场收购枸杞、腊货,于是冯援朝找桑超英反映情况。

    桑超英联系不上林北,自己也拿不定主意,灵机一动,打电话回厂里跟黄益民商量,黄益民下意识寻找林北,没找到林北身影,后知后觉反应过来林北和桑超英出远门了,两人又在小林场分开了,他格外没有安全感。

    想到三人为了新年礼盒付出那么多,黄益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询问桑超英那边具体情况,了解到收购腊货没达到预期,还得到一个信息,那边物价普遍偏低,猪肉也比这边便宜,他和桑超英合计一番,最后决定以低价收购腊排骨,这玩意肯定不能拿出来卖,到时候当做福利发给员工。

    林北带了一批牦牛肉干回小林场,桑超英兴奋极了,忘了跟林北说这件事。

    回到淮市,桑超英、黄益民忙得团团转,压根忘了这件事,还是前两天工人打包腊货,发现肠衣紧紧包裹着骨头,着急忙慌跑到办公室跟领导反映这件事,林北才知道一堆腊货里埋着几千斤腊排骨。

    黄益民说他当时打算当做年货分给员工,没想到收了这么多腊排骨,他又提议当做赠品送给顾客。

    林北没答应,也没否定,而是让冯援朝做一份腊排骨,尝过之后,立即让黄益民联系纸箱厂、印刷厂做一份特殊礼盒装腊排骨。

    考虑到市民可能无法接受腊排骨,林北在请客菜单上加了这道菜。

    饭菜上桌,林北跟大家伙介绍腊腓骨“西南特产,腊排骨,你们尝尝。”

    大家心想他们又不是狗,啃啥骨头。不过大家自认自己是讲究人,人家跟他们介绍当地特色食物,尽管在心里揣测那边穷,吃不起腊肉又实在嘴馋,于是把骨头做成腊味,还是夹起一根腊排骨,犹豫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了。

    腊排骨这么受欢迎,桑超英悄悄吐了一口气,呲着牙跟大家侃大山。

    在桑超英的衬托下,显得林北话很少。

    可能喝了一点酒,林北话多了起来,接着桑超英西南之行的话题往下说,说到最后问“你们说本世纪末,铁轨能不能到达每一个地区我想去首都,一天够不够”

    他们有点跟不上林北的思维,不过一点也没妨碍他们去想,他们没想过,林北在异想天开,不过倒是可以想一想有生之年去一趟首都。

    林北把话题拉回西南之行上,说背篓人运输货物,手中的火把连成一条蜿蜒的火路,说他们蹲人家商铺门口吃牦牛肉干,货款差点被人抢走,说他们在寻找牦牛肉干的路上连连碰壁,人家元旦放假了,他们深夜敲门要跟人家谈合作,一路上状况连连,风尘仆仆带了一点货归来。

    后来林北讲话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众人想他醉了。

    一个说醉话的人能有什么坏心眼,他只是保守说新年礼盒比中秋礼盒多,多十几万份是多,多一万份也是多,至于大家觉得多多少,就不是他能控制住的了,他只是苦恼腊排骨量少,恨不得跑到猪跟前质问它怎么不多长几扇排骨,对猪恨铁不成钢,因为腊排骨量实在少,他在演讲的时候不敢提。

    酒席散之前,金旺给每个人塞了一张50元购物卡。

    50元购物卡是黄益民找印刷厂定制腊排骨礼盒,顺道定制的。

    当时几人筹备演讲事宜,讨论到请街道办的人吃饭,是饭后送他们礼盒,还是专门定一个时间,拉一车礼盒送去17个街道办,无论选哪个,几人总觉得差点意思,黄益民说要不送一张一折券,桑超英说冷饭新炒没意思,黄益民说也是,中秋节那会儿他俩发打折券都发吐了,又提议送30元券。

    一盒礼盒定价38,送30元券不合适,林北提议把金额提到50。

    50元券,搁在5个月前,是一个时髦的词,但现在大大小小的个体户都在学他们发打折券,这个词已经烂大街了。

    他们怎么能叫一个烂大街的词拉低礼盒档次呢,于是几人给50元券重新起了一个名字,起了无数个名字,最后选了林北起得名字,50元购物卡。

    林北也是拾人牙慧。

    这让他不禁想到上辈子,97年年关,他和好好到市里接放寒假的聪聪回家,一家三口在学校大门口汇合,和往常一样,聪聪生拉硬拽他俩逛百货大楼,百货大楼比往年热闹百倍,每个地方都人满为患。

    他们本打算离开,聪聪竟被一个三中高一学生家长叫住了,家长向他请教学习方法,队伍里也有人认出了聪聪,把她们男人揪过来替她们排队,纷纷围了过来听聪聪谈学习经验,居然有人边听边做笔记。

    好好见一位家长年纪不大,一问才知她家孩子才上学前班。

    好好目瞪口呆,他震掉了下巴。

    他们夫妻一直把聪聪当做会学习的孩子,只在学校有点儿名气,没想到这孩子在家长中这么出名,而且这小孩五年前在家长中已经小有名气了。

    这事要从聪聪在县城念初中,代表学校到市里参加英语竞赛说起,他得了第一名,竞争对手的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发动关系调查聪聪父母,看是否存在走后门的情况,知道聪聪父母没有背景,也收到主办方的回复,证明了聪聪没有作弊,不少家长偷偷跑到县城实验中学向聪聪班主任询问聪聪平常怎么学习的,回去也这样要求他们的孩子。

    后来聪聪被市十二中招了进去,不管是市联考,还是区联考,都稳居前三,不止一次到省里参加竞赛,还到首都参加过竞赛,他在一众家长中可出名了,没人不认识他。

    这时,他们夫妻才反应过来一直被他们当做小孩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即将离开他们的羽翼振翅高飞。

    还没等夫妻俩怅然,孩子接下来的话震惊到他俩。

    孩子告诉家长他打算利用暑假时间给学弟学妹讲他的学习经验,他会整理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笔记,到时候分享给大家,地点在十二中,他向校长申请地点,校长已经批下来了。

    家长问有偿吗孩子说无偿。

    家长一个劲往孩子怀里塞东西,孩子不收,家长说年底他们单位发了好多购物卡,她们拿购物卡到百货大楼消费,自己没花一分钱,一定要让孩子收下,孩子坚持不收,一家三口离开了百货大楼。

    孩子没说原因,林北隐约猜到孩子除了在小学受到排挤,在初中、高中遇到非常多善良的人,他以这种方式回馈许许多多的善意。

    路上孩子问他和好好有没有怪自己没有跟他们商量,他和好好摇头,非常自豪说“我们很开心。”

    作为父母,他们努力赚钱,终于实现让孩子没有因为钱折了自己的脊梁,可以没有经济负担做他这个年纪对于他来说有意义的事,他们很开心。

    孩子笑得很开心,一家三口笑容灿烂畅想未来。

    97年年关,他骑车载着母子俩回家,84年年关,他在富丽堂皇的饭店应酬,看着众人一脸震惊盯着购物卡,林北的手搭在桑超英肩上装醉。

    望湖街道办的人走过来问桑超英需不需要他们帮忙送林北回家,桑超英说不用,等会他和金旺送林北回家。

    望湖街道办的人和别的街道办的同事结伴离开,路上没少讨论腊排骨、购物卡。

    他们在岔路口分开,又去了各自主任家继续聊,邻居出门上厕所,见街道办主任家的灯还亮着,好奇心促使他们进去,听到他们一个劲回味腊排骨,哈喇子流了一地。

    另外两个街道办主任家上演了和孔国贤家相似的一幕,过了零点,孔国贤送走最后一个人,刚躺下睡觉,被宋晴摇起来。

    “购物卡,上交。”宋晴伸手。

    “我还没我热乎呢。”其实他想说他还没到其他单位显摆呢。

    宋晴瞪眼,孔国贤磨磨蹭蹭掏出购物卡交给宋晴。宋晴在民政局上班,可能不清楚礼品店的活动,他跟宋晴说礼品店的活动,让宋晴找人合买礼盒。

    “咱得找手里同样有购物卡的人合买,这样划算,但是大家合买二十盒送七盒,到时候怎么分”宋晴把刚躺下的孔国贤又摇醒。

    孔国贤“”还要不要人睡觉了,他拉着被子盖过头顶,拒绝说话。

    “唉,你们单位那谁出了名的抠门,肯定舍不得买礼盒,你说咱们花钱从他手里买购物卡,他卖不卖”宋晴越想越觉得可行,把孔国贤拉起来,递衣服给孔国贤,催孔国贤穿衣服,嘴里嘀嘀咕咕念叨,“你说你也是,刚刚怎么不把那谁留下来,找他买卡,现在好了吧,你要专门跑一趟。”

    孔国贤表情麻木穿衣服,出门前问宋晴打算出多少钱买卡,宋晴说折成七折买他手中的卡,孔国贤裹了裹身上的军大衣出门。

    一个小时后,孔国贤拿着两张购物卡回家,把卡交给宋晴。

    “怎么两张”宋晴惊喜问。

    “我回来的路上,想到了金旺妹子,”怕爱人不知道这个人,他解释道,“上个月,一个大娘找到咱家,说什么姑娘迟早要嫁人,她不能让儿子的工作变成外人的,让我把她儿子的工作给她娘家侄子,被我糊弄走了。她是金旺娘,现在他妹子顶了他的工作,在街道办当会计,我寻思小姑娘娘听到购物卡消息,肯定找小姑娘要,我也不知道小姑娘对她娘的态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小姑娘买卡,小姑娘二话不说把卡卖给我了。”

    孔国贤之所以敢大半夜找小姑娘,因为小姑娘租烈士大娘的房子住,天气冷了,小姑娘搬到大娘屋里住,孔国贤这才敢上门。他怕爱人误会,跟爱人解释了一遍。

    宋晴信任孔国贤,给了孔国贤一个赞赏的目光,美滋滋摸购物卡,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继续买卡,或许到时候她一个人能吃下27盒礼盒。

    她拉着孔国贤开始分析哪个人可能卖卡,望湖街道办没人卖卡,还有其余16个街道办呢,她怂恿孔国贤去打听消息。

    说实话,孔国贤也有些意动,决定利用他的人际关系网打听消息。

    不止宋晴想到买卡,其他人也想到了,大家大半夜行动起来,四处找同事买卡。

    这一切的策划人林北,和桑超英、金旺一起捧着烤红薯蹲在路灯下聊天呢。

    桑超英至今不知道林北的酒量,两个小时之前,他真以为林北醉了,和金旺一起把林北搬到三轮车上,吭哧吭哧蹬三轮车,结果半道上林北跳下三轮车,跑巷子里买烤红薯,然后三人蹲三轮车边吃烤红薯。

    林北忽略桑超英幽怨的目光,咬一口流汁的红薯,说“明天你俩到其他街道演讲。”

    “你呢”桑超英脱口而出。

    “我当然喝醉了,睡过头了,没赶上演讲。”林北理直气壮说。

    “可是你没喝醉啊”桑超英瞪大眼珠子。

    “我喝醉了。”林北强调道,“明天腊排骨的事就会传开,我因为喝醉没有赶上演讲,我们和街道办的人聚餐的事就更有讨论度。无论男女,大家都喜欢谈八卦,大家凑在一起谈这次聚餐,咱们礼品店的礼盒就不会缺热度。”

    “最近几天,咱们天天晚上和街道办的人聚餐,根本不会缺讨论度。”桑超英激动道。

    默默啃红薯的金旺眼睛闪闪放光,他终于知道黄益民、桑超英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林北了,因为林北脑子里装着金点子,让人热血沸腾的金点子。

    “临时工早咱们几天宣传枸杞,晓冬、吉祥那里已经开始宣传了,咱们今天也开始宣传新年礼盒,几大活动凑到一起,也不知道效果如何,明天你们演讲,多注意他们谈论的内容。”说到这里,林北想起了一件事,对桑超英说,“如果报社要报道礼盒,最近两天会找上你,如果没找你,意味着咱们得花大代价找他们报道礼盒,不划算,咱们就放弃这条宣传途径。”

    两人连忙点头。

    “我明天陪聪聪参加诗词大赛,正好测试一下咱们今天演讲的影响范围,如果这样的场合都有人谈论,说明咱们今天的演讲非常成功,之后几天咱们照常发挥,礼盒一定会大卖。”林北说。

    两人把林北说的话听了进去,但是他俩特别关注前半句话,桑超英小心翼翼问“哥,什么级别的比赛”

    “青少年古诗词大赛。”林北把红薯皮丢果皮箱里,坐到车座上说,“带他去长长见识。”

    说着,他蹬三轮车离开。

    桑超英、金旺互看,这个比赛如雷贯耳,少年时,他们曾连续几年报名参赛,年年报名环节就被淘汰了。而且由于场地的原因,只有接受邀请的市民才能进去观赛,还有一个隐藏的福利,能被摄像机录进去,幸运的话,能够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照片,两人腾一下跳起来,伸手够林北,北哥别走,他们想被耳总带进去长长见识。

    他们的呐喊没有挽留住林北,林北回到家,家里人全睡了。

    次日,林北带林聪到澡堂洗澡,穿上余好好给他准备的衣服,和余好好在澡堂门口汇合,把换下来的衣服放回家,按照约定,一家三口到酒吧找王晓冬拿相机。

    王晓冬把相机挂脖子上,手揣兜里“今天是耳总人生中第一次比赛,你们夫妻没用过相机,我怕你们把耳总拍难看了,给耳总的人生留下遗憾,所以我决定今天做耳总的私人摄像师,给耳总拍照。”

    林北“”

    余好好“”

    怎么感觉他俩对孩子的比赛有点不上心。

    林聪只知道他今天要去玩,多一个人陪他去玩,开心加倍。

    一家三口加上王晓冬出了酒吧,钱吉祥站在路边握着一把荧光棒朝四人招手,王晓冬举起相机给钱吉祥拍了张照片,还不忘跟一家三口介绍钱吉祥手里的玩意“荧光棒,能够发出各种颜色的光,香港那边办晚会、开演唱会已经用到了,咱俩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来不及进货,没想到我爸瞥一眼荧光棒照片,到实验室待半个小时,就把东西做出来了。”

    钱吉祥走过来,把荧光棒举到林聪面前“荧光棒在咱们市首秀,就是给你加油,有没有很荣幸”

    “有。”坐在爸爸臂弯的林聪重重点头,开心地握住一根黄色荧光棒,把发光的棒棒握在掌心,对他来说是一个奇妙的体验,他眼睛舍不得从荧光棒上挪开,但还是移开目光,对着钱吉祥说,“谢谢钱叔。”

    钱吉祥被他的小动作逗乐了,说“不谢。”又给几个人分了几根荧光棒,傻乐道,“嘿嘿,我们一定是台下最受瞩目的家长。”

    钱吉祥都已经这么说了,林北没说扫兴的话,欢迎钱吉祥加入,带领众人乘坐公交车前往比赛场地,吸引了一路路人目光。

    到了地方,林北在入口处跟工作人员核实了林聪的信息,工作人员朝着他们手的方向瞥了好几眼,他们离开了,身后传来议论他们手中是什么东西的声音。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