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 昀哥儿身上的人望运 快乐的童年

作品:《人在古代,顺的不行

    布洪跟狗子对学认字的事儿特别起劲儿, 导致昀哥儿这个小老师的瘾头也是相当的足。就是翊哥儿是真的学不进,虽然昀哥儿教他不哭, 但基本都是傻乎乎地看着。给他小木棍他也不会在沙盘上练字, 只会在沙盘上乱画。

    昀哥儿最后也跟李复一样,对翊哥儿暂时放弃,对他主打一个氛围烘托就行了。

    因为昀哥儿想当小老师,于是他自己都难得好学了一把, 天天盼着李复回家教他别的字。

    可惜李复连续忙了两天施粥的事, 一般很晚才回家, 那会儿昀哥儿早就顶不住困意睡熟了。

    终于等李复把这事儿忙完了, 谁知道家里就来了客人。昀哥儿对外人都好奇得很,想着是不是跟郑左生、孟幞一样好玩儿的文人。

    “是你阿爹本家那边的人, 你阿爹很尊重他的, 你得叫李伯。”辛娘抱着昀哥儿叮嘱他。

    李复外派到了凉州做官, 辛娘也是对方到凉州为官半年后才被李复带到后宅的, 她只知道李复没孩子, 对于李复真正的本家在哪儿, 其他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本家处有没有成过亲她都一概不知。

    她没问, 李复也从来有些隐瞒的没有特意讲过。

    辛娘经历了不少事,早就学会了过一天是一天,爱咋咋地。这种心态一直维持到昀哥儿出生, 她才好转起来, 有点想要认真活下去了。

    这位李伯是难得会从李复本家来的人, 雨打不动每年临近年关来。之后就看天气了,天气好就在冬至之前走,天气差就索性多待一段时间, 冬至之后再离开。

    算算时间,今年也差不多要冬至过节了,这位李伯果然再次上门。

    昀哥儿被丫鬟抱去前厅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一大堆辛娘嘱咐的事儿。

    他阿娘就是操心,一个劲儿让他嘴甜一点,让他麻溜萌翻那位李伯,方便以后李复带他回老家认祖归宗。

    辛娘知道这世道还是很注重出生的,她没名没分没什么关系,昀哥儿不能也没着没落的。

    反正李复老家的族谱,得把昀哥儿给写上去。

    不过昀哥儿这么聪明,李复都一直担心他慧极必伤,想来李复是很承认昀哥儿的,恐怕这事儿也不难。

    可一天没落实,辛娘就一天不放心,于是她决定团结一切能团结的。

    昀哥儿脑子里翻译着辛娘话里话外的意思,沿路就遇到了一样被丫鬟抱着的翊哥儿。昀哥儿赶紧挥手,让翊哥儿的丫鬟靠近一点,方便他抬手拍拍翊哥儿的脑袋。

    一会儿可别哭。

    翊哥儿还挺认人的,陌生人一抱他就有闹。翊哥儿咧着嘴笑,拍着手模模糊糊喊着昀哥儿。

    “唉。”昀哥儿无奈地看了他一眼,一岁的小孩就这样。

    两个丫鬟看得好笑,昀哥儿也是这么大点的孩子,甚至比翊哥儿还晚出生一会儿呢,那副眼神跟叹气的模样真的特别好玩。

    丫鬟也不耽误了,俩人抱着俩小孩儿就到了前厅。

    昀哥儿眼神飘得特别快,一眼就看到了今天阿爹身边果然多了人,不过多的不是一个,而是俩。

    一个看起来大概五十多了,人黑且瘦,而且头发跟胡子都花白了。不过他整个人看起来很干练,骤然跟昀哥儿对视上,昀哥儿还被吓了一跳。这眼神,特像是他梦里班主任默默在窗户站了很久,然后盯着班级里面看的样子。

    昀哥儿有些心虚地挪开了眼神。

    这应该是那位李伯了。

    除开这个李伯外,昀哥儿发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他看起来也很瘦,但目光特坚毅,又好像有点傲气

    大概就是大孩子嫌弃小孩子不懂事,不愿意带小孩儿玩的那种不屑。

    昀哥儿看了翊哥儿一眼,然后叹了口气。

    肯定是翊哥儿现在一直在啃小手,让那个男孩以为他们只会咔咔炫饭跟呜啊啊哭的小小孩了。

    还好他不是,他是大学生小孩。

    “这是大人的两个孩子吗”那位李伯也打量完了两个孩子开口道。

    李复笑着让丫鬟走近,然后笑道“对,您看看,这俩孩子聪明得很。”

    李伯忽然起身先到了翊哥儿那儿,他伸手抱了抱翊哥儿,看翊哥儿嘴巴一撇一副马上要哭号的模样,李伯当机立断就把翊哥儿还给了丫鬟。看了会儿,他同样也到昀哥儿那儿看了看,同时也掂量了下才还给丫鬟。

    见此,李复索性自己一手一个把俩小孩抱起来放在儿童椅子上,随后就让丫鬟离开。

    等人走了,李复才开口,“李伯您刚才看了他们的气运吗”

    说话的时候,李复还是很抱有期望的。

    老道士虽然一出生就给昀哥儿他们看过了,但那个老道士看得不准。昀哥儿这么点年纪就聪慧成这样,那是气运平平能说得过去么。

    李伯点点头,他指向翊哥儿,“气运不显,其中混杂了几分煞气,以后可为一名武将。”

    李复又失望了一次。

    这评价还不如老道士呢,老道士当时说翊哥儿是出将入相的命,当然李复也听出他有点夸大。

    幸好李复对翊哥儿还是有点心理准备的,失望又没那么失望。

    “那昀哥儿呢”李复期待了起来。

    昀哥儿早就瞪大了眼睛,说真的,他阿娘早就跟他说,他一出生李复就找了老道士给他跟翊哥儿算过命。辛娘那会儿念叨的时候,昀哥儿还不会说话,不然当场就得喊出神棍俩字。

    当时就想,没想到李复这个浓眉大眼的读书人竟然搞迷信。

    之后昀哥儿没当回事。

    谁知道今天,这个李伯又给他跟翊哥儿算命了

    昀哥儿瞅了瞅李复,他一副好相信的模样。

    虽然李伯说的跟那个老道士差不多,可老道士说的话他阿娘都打听到了,还当成八卦到处念叨,这个李伯知道应该也很容易吧。不是说是他阿爹尊重的长辈嘛,怎么也神神叨叨地搞迷信骗他。

    昀哥儿心里不信迷信,但还是好奇地看向李伯。

    这回李伯沉吟了许久,才开口,“气运平平,只是气运之中混杂了人望,如今有少许人望之运烘烤他的气运,以促其气运之变。大人恕我直言,昀哥儿还小,您现在就开始为他造势凝聚人望,就怕过犹不及。”

    “气运平平”这回李复真有些惊讶了,翊哥儿他还能接受,可昀哥儿的他不接受。

    甚至,李复的脸上浮现了几分焦躁之色。

    不该啊。

    昀哥儿的聪慧已经表现在眼前,以后一定会有一番作为,不可能气运平平。

    李伯摇了摇头,他觉得李复太过心急了。

    而且就算要凝聚人望,还不如选翊哥儿,翊哥儿的气运还比昀哥儿好一些。有人望之运烘烤,还能让他的武将煞气更凝聚一些。

    良久,李复重重叹了口气。

    昀哥儿撇了撇嘴,这老头在说什么,越说越邪乎了。

    是在说他以后长大没出息嘛

    那一定是因为他想躺平

    可李复还是不死心,索性就把昀哥儿早慧的事都跟李伯说了一遍,“昀哥儿正是因为他如此聪慧,我才不愿意埋没了他。这次施粥之事也是昀哥儿一力主张,本就是昀哥儿的想法。那些流民感恩戴德,我也不愿意窃取昀哥儿的功劳,索性就借此为昀哥儿造势,从流民中凝聚了一些人望。”

    “还有这种事”

    李伯瞅着昀哥儿,索性把昀哥儿又抱了起来,再次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这人望之运向来很独特,要说现在谁占据着最大的人望,那就是梁朝的皇帝,他占据着天下十五州的绝大部分的人望之运、生民之运,也唯有如此,才能让梁国的皇朝气运蒸蒸日上。而寻常人家,也可以利用各种造势传播自己的事迹名望,以此汇聚人望运。

    读书人经常干这事儿,就跟蜀汉时期有个叫王祥地弄出卧冰求鲤的事一样。实际上谁都知道,用石头砸跟用凿子凿比趴在那儿用体温融化冰块要快得多。

    但是没关系,要的就是个名气。

    再加人家还是为了后妈,后妈都这么孝顺。

    当时王祥就凝聚了好大的人望之运,直接烘灼气运化为了鲤鱼抱印,之后就一路官运亨通。

    还有什么哭竹生笋,什么医治母亲的病新鲜竹笋,可冬天没有鲜笋,于是抱竹而哭,感动了身边的竹子,为他的孝心长出了许多嫩笋,通通都是造势为了汇聚人望。

    什么病,吃鲜笋能好,馋病吗

    不过造势这个东西得造的真,太假人家不信还要被人嘲笑的。实在不行就是人脉要广,互相帮助就是一顿夸,众口铄金嘛。所有读书人都夸了,你好不夸就显着你了是不是

    李复也是看昀哥儿这么聪慧,加上这次确实是昀哥儿的主意。于是就主动帮昀哥儿造势,弄了个稚童救民的小故事出来传播传播。

    这功夫昀哥儿都惊呆了。

    他爹对外了说了什么

    就这么吹他的吗

    昀哥儿哪里管李伯上下打量他,他觉得整个人尴尬得不行,脸都烧红了。虽然他很喜欢夸夸话,但是这夸得也太狠了吧。

    好半天,李伯反而眉头越皱越深,他真没发现昀哥儿的气运有什么独特之处。

    李复也看出来了李伯为难的表情,心中的失望越来越重。怎么会这样,难道昀哥儿真的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人物嘛。

    李伯抱着昀哥儿,犹豫道“这种情况,要么昀哥儿恐怕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身气运极大,但现在还不到时候,气运自隐。”

    前者的意思是昀哥儿会早死,早死自然就气运平淡,再聪明也没用。后者后者也不可能,见过不断凝聚人望蜕变自身气运的,没见过出来就是大气运大到自隐的。

    那开国皇帝都是一步步人主运化为真龙运的,要是中道崩殂就一切白搭,要不说天下一乱,气运争龙就贼刺激呢。不到最后一刻,谁知道是谁啊。

    主打的就是一个下注赌狗死全家。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