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253.崔定老友入洛京见闻记

作品:《人在古代,顺的不行

    老者站在田边看了会儿, 这才卷了衣袖小心翼翼走到田垄上。他倒不是怕弄脏了自己衣服,而是怕衣物不小心刮到禾苗上。

    “老大人哪里来”

    老者在田垄上看了会儿,就听到不远处一个中年人直起腰笑问他。

    这应该是洛京这边的人, 地道的洛京话。

    梁国定都洛京, 也就以洛京话为官话。因此各地凡是有意出将入相之人,这洛京话都是能说也能听的, 这老者也不例外。

    “远着呢,天下乱, 都说明皇治下是难得的太平之世, 所以特意来看看。”

    中年人听这老者说话很有条理, 他大概也猜出这不是寻常的老人。因而跟身旁的妻子、儿子交代一声,自己朝老者这边走了过来。

    “老大人喝点茶水乡下的野茶, 您别嫌弃。”

    中年人上了田垄, 他在上面寻了下, 找到一个茶壶直接倒出一杯温热的茶水递给老者。

    老者喝了几口,笑道“好茶,不知道明皇治下取税之后家中可有余粮”

    中年人当即道“这什么话, 陛下是当今圣人,活神仙。他老人家定的税可低, 不过十税一。你瞧瞧这一大片田, 都是我家的呢。

    那一片没种,那是今年轮休呢, 连着种太伤地了。可就这边一大片,咱还种不完,回头得请点短工帮帮忙。咱们地多,而且我大儿说,四方书院的农科院研究出了最新的地肥, 回头买一些用上,今年保管又是丰收年。

    陛下也不要我们的口赋、算赋,家里头养鸡养鸭也都不收牲畜税,也就收成了收些农税跟一些布绢税,你说这样的税收咱们还能没点余粮”

    老者听了连连点头,又道“看来明皇确实是以为轻赋轻役的圣皇啊。”

    “那是。”这可引起了中年人的认同,“咱们是走了什么好运道,这才碰着了这样的皇帝陛下。老大人是不知道,咱们原先服徭役也就是官老爷一句话的事,可咱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这天下是皇帝大老爷的,咱们就该给人家干活。可有时候这徭役路远又耽搁农时,多少人去了就没见人回来过。

    可咱们大明皇帝轻易不招人服劳役,就算有了那也是对就近原则招人,一路上还安排了大夫,也给你饭食。要是干得好了,回家的时候还给你一些钱财。

    你说说,这样的皇帝,我爷爷的爷爷那几辈都没听过。咱们附近的乡村老大人你打听打听,只要肯干就没有饿死的。

    现在陛下还在外面打仗呢,外头乱得很。我们都说这样的陛下可不能有事,老去年还跟我们说想多交点税给陛下,我们都没二话。

    谁知道来的粮官还不收,把我们老给骂了,说没有这样的事。税收哪里能胡乱加,这要是陛下知道了,那谁都没好果子吃。”

    老者一直安静地听中年人讲话,等他讲得口干舌燥止住了话头才道“小哥说得有道理,看来真是圣皇治下,就是寻常之民也颇有口才啊。”

    他真是夸奖。

    实则满天下的乡民,识子者寥寥无几。大部分埋头耕地的乡民,一辈子也不知晓太多事。

    若是问他一些税收、徭役之类的事,他大约也讲不明白。可这中年人说话条理清楚,比不少流民好得多。

    中年人反倒不好意思笑了两声,“这多亏了陛下跟我儿子呢,老大人不知道,他脑子好使,如今在四方书院读书呢。他那儿有报纸还有一些书本,每次回家我都让他念给我听,我也跟着学一点。不过我们家是儿子聪明,当爹的笨得很,也没学会多少。”

    “好啊好啊。”老者这回真是连连点头。

    使民有田耕,使民有教,堪比古之帝皇了,倒也对得起圣皇之称。

    又跟中年人聊了会儿,见老者有去意,中年人就道“老大人顺着这条路走,大约明日就能进洛京。到了洛京,老大人要是来投陛下的,就直往陶居客栈走,那儿环境好还便宜。

    而且咱们有位了不得的乔大人当初就是住的凉州那边的陶居客栈,陛下发现了他的才华亲自去拜见的乔大人,如今都还是一段佳话呢。如今这儿也开了家一样的店,老大人去住了也沾沾喜庆。”

    “多谢小哥,老夫知道了。”

    二人告辞,老者这才慢慢回了车上。

    他方才同中年人说话,神色还有端稳。如今见车中只有小童,当即忍不住连连感叹道“圣皇啊圣皇,此代真龙天子当真是圣人啊。刀,快快赶马,速速去洛京,老夫真是迫不及待想见见这样的圣人皇帝了。”

    “姒公坐稳了。”刀吆喝了一声,马匹嘶鸣声响起,直奔洛京而去。

    第二日清晨,一辆马车落在最后刚好赶在了入城的人流之中。

    一夜未睡,赶车的刀看着也不见多少疲惫。

    “老爷,到地方了”倒是马车中的小童,感觉到马车不怎么晃动了,有些困顿地醒了过来。

    老者精神头也还不错,不过赶了一晚上路有些腰酸背痛,索性打算下了马车活动下。

    等落了地,老者才发现这洛京内外更繁华了。

    如今天还蒙蒙亮,外头就有不少赶来的早餐摊子跟蔬菜摊。又见要入城的人太多,排队一时半会儿也轮不着自己,索性带了小童、刀寻了个牢丸摊吃着早食。

    卖牢丸的是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妻,俩人做事都利索。

    “掌柜,你们这摊子摆得倒是整齐。”刚才老者就注意到了,这城外的摊子一个个都没瞎排位,一个个规整得很,甚至有的摊位空着也没人去抢占。

    “当不得一句掌柜,您老叫我一声钱老汉就行,这儿认识我的人都这么叫。”钱老汉擦了擦手笑道“您老应该是刚来咱们明都,不少人见了都问过咱们呢。这外头的铺位都归了位置呢,咱们要做生意摆摊的人都得入城去那个什么税局办理摊位入住呢。

    这些摊位一个个那都是要钱的,一般都按照半年一年起租,要是有人退租了你要是想要,你就租下来。

    那几个摊位有人租了,这会儿人还没到,旁人也不会去他们摊位,不然这城中班衙门出来巡逻瞧见了,那是要罚款的。”

    “哦这班衙役很是凶狠”

    “哎呦。”钱老汉一拍大腿赶紧道“您可别误会,咱们这儿的衙役都是按规矩办事的。您想,谁都想寻个好位置卖东西,可你想我也想,要是不这样定下规矩,这里天天都得打起来。

    而且咱以前也做过一些小生意,我们是老实人。可总有人不老实,仗着一些武力不让人卖跟他一样的东西,甚至不交孝敬费,你就是跟他卖不一样的都不让卖。

    如今这样可是好得很,这摊位费也不高,也就好一些的位置价格高一些。咱们租了以后,不过就是要求回去了把这地打扫干净。其他时候,咱们只管老老实实做生意,有遇到闹事的只管上告衙役,不也心安嘛。”

    “这些衙役巡视了不收些脚筋费、磨鞋费”老者显然也时常混迹乡民之间,这些底下的暗道知道的门清。

    钱老汉连连摆手,“如今是没了,要我说还是咱们明皇,不愧是圣人皇帝,连带底下的官都好得很。”

    钱老汉跟老者聊了会儿,这会儿天色渐明,生意好起来了后他才离开了位置。

    过了会儿,城门口的人入城了大半。

    老者吃得差不多,因为大钱铜币不能用,索性放下了一点银子。本打算起身要走了,却刚好见七八个衙役说说笑笑出了城门。

    这几个衙役都是腰间配着铁尺,打眼看去跟寻常衙役没什么差别。这些人出来巡视了一圈,而后跟一些摊位的掌柜打了招呼,最后坐在一家早餐摊位那儿吃起了蒸饼。

    一刻钟左右,这几个衙役匆匆吃完后却没有拔脚走人,反而陆续摸出了几个铜币。

    其中一人道“店家,这钱还是跟往常一样没涨价吧”

    “哪里能,来来,我这儿还有肉夹馍,里头是上好的野猪肉。送大人几个,带上做个点心。”

    衙役笑着看了下,只在店家送来的好几个里面拿了一个尝尝味道,而后笑道“店家有心了,听说咱们这肉夹馍还是咱们陛下发明的呢,行,给我买六个,刚好我拿回家让我娘子、孩子们尝尝鲜。”

    老者见他十分干脆付了六个的钱,顿时连连点头。

    这些胥吏当真是不同,既不贪又懂人情。

    听闻早些年明皇大办四方书院,大批量培养底层官员,更是表示胥吏也是官,给了胥吏上升空间。

    老者也看过不少明都治下的报纸,他发现这位明皇很是看重小官。如今朝中的很多大臣,起用之前都是让他们去底层干实事,而后再调入朝中。

    他虽未见明皇,可昨日到今日所见已然管中窥豹。

    填饱了肚子,人终于入了城中。

    老者哪里都没去,只打听了崔定的府邸。他也没按照正统拜访礼仪,只到了门口就跟崔府的门房道“且去回禀,就说姒琎书前来拜访。”

    门房见老者气质不俗,自然不拖延。

    崔定如今年纪真的大了,行走都需要有人搀扶,轻易已经不出门。

    只是这会儿听到仆从回禀后,崔定被人扶着急匆匆就往外走,边走边喊道“哈哈哈哈,姒老头你来了,你来了我就要笑你,当初你说错了,说的都是屁话”

    姒琎书面色不变,很快见到了崔定也笑“崔老头,你老成这样了。”

    崔定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你不也老了,看看你的头发,都白成这样了。来来,快到我府邸中来坐。多年未见,我还以为兵荒马乱你要死在乱贼手中了呢。”

    姒琎书随崔定一路进入府门,“我是不会比你这个老头子先死的。”

    崔定哼了声,“当初你说我随李公留在洛京有大难,日后是尸骨暴于野的下场。后来李公身死,我被贬谪,我差点就信了你的鬼话,你再看看我如今光景”

    姒琎书一时竟然无话。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