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3章(捉虫)

作品:《小夫郎他旺夫呀

    今天王氏一看宋声和陆清过来掌了那么多东西,高兴的合不拢嘴。带着自己的儿媳妇儿小赵氏在灶房里一顿忙活,做了四菜一汤出来。

    本来这个猪肉她都不想多炒的,但看对方拿那么多东西过来,中午饭荤菜做的太少了不体面,就又多炒了一盘猪肉。

    农家的菜式花样式做的少,但份量大,别看只有四个菜,却都是用盆盛的,不然家里那么多人,肯定不够吃。所以多炒了一盘荤菜,王氏都心疼的紧。

    饭桌上王氏对着宋声十分热情,不仅招呼着他吃菜,还会时不时的帮他夹菜。

    一边夹菜一边说道“郎婿可真是有本事,连这银骨炭都烧出来了。这年前的时候,我还跟你大舅想着让我们家大郎到你们那烧炭的地方学习学习呢,到时候回来在我们这儿也开个窖,冬天咱们两家一块烧炭,这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的

    陆清就知道大舅母这么热情没安什么好心,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让他表哥跟着到他们家学习烧炭的法子吗

    这种烧炭的法子在人家大家族里面都是看家本领,再说了,这可是吃饭的家伙什,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的就往外传,大舅母真是想得美。

    还没等宋声开口,陆清就说道“大舅母,这炭也不是那么好烧的,现在相公不管这个事儿,家里烧炭的事儿都是大伯和奶奶他们做主,我们说了不算。您要是想让表哥一会儿过来跟着学,改天选个时间到我们家,找奶奶跟大伯他们说一说,他们同意了就可以过来。

    陆清把张杏花跟宋老大他们搬了出来,只说自己跟宋声他们两个不是话事人,这事还得回去找他们家里人商议。

    一听说要去宋家找张杏花和宋老大他们商量,王氏脸色僵了一下,她就是因为不想到宋家去,才专门找宋声说这个事的。

    要是到宋家专门去说这个事,能不能成还是其次,去了之后摆明了是求人的事,虽然两家是亲戚关系,但这去人家家里边儿,总不能空手去吧。

    该拿的东西肯定是要掌的,而且这拿的礼还不能低了,毕竟是让自个家儿子跟着人家学烧炭的技艺的。

    一想到要拿厚礼过去,对方还不一定会同意,王氏心里就不得劲儿。

    陆清知道她心里打的算盘,大舅母让表哥过去跟着学习烧炭,根本不是像李满一样过去单纯

    的干活帮忙,而是要学他们家烧出来银骨炭的关窍。

    这不就是变相的偷师吗

    如果大舅母跟他们关系很好,经常到宋家走动,她提着厚礼带着表哥过去找张杏花说这个事,没准还真的能成。

    但就如今这种关系,想都不用想,张杏花根本不会同意。

    王氏看宋声在一边只顾着吃饭也不接话,她闹了个没脸,面上虽然不高兴,但也没再往下说这事了。

    陆清的大舅在桌子底下踢了王氏一下,让她收敛着点。

    王氏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这是在饭桌上,闹得都不好看对谁都没有好处。一顿饭吃完了之后,陆清没有多留,就怕大舅母又说出什么让人不高兴的话。

    跟外祖母还有小舅開他们都打了招呼之后,他就带着宋声一块回去了。

    他们走了之后,王氏在家里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言说刚才在饭桌上大開開踢她这事,把他狠狠骂了一顿。

    骂完他之后又开始说陆清这个出嫁的哥儿,这出嫁之后还没几个月呢,就开始胳膊肘往外拐了。

    她都还没跟宋声说什么呢,就赶紧护上了,说人家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跟着他爹白在陆家住了这么几年,一点都不为娘家着想。

    大舅舅一向沉默惯了,闷声不吭。姜氏年纪大了,也管不了那么多,犯不着跟她生气,一生气还容易把自个儿的身体气出毛病。

    小赵氏拉着丈夫跟儿子也都回房不吭声,婆婆虽然做事过分了些,但这件事是为了她丈夫考虑的,如果真的成了对他们这个小家有很大的好处。

    反正不用她当这个出头鸟,有婆婆在前头顶着,成不成也赖不着她身上。

    陆鸣看着家里这个烂摊子,脸色面露愁苦。他越发觉得今天宋声跟他说的分家的提议是个好主意,就是不知道他娘同不同意。

    这个时代在乡下分家的不多,除了像李满这种家里是真的有特殊情况的,还有父母已经不在了的,兄弟几个分家倒也没什么。

    像老宋家如今已经是四代同堂了,依旧没有分家。陆鸣怕他娘也觉得分家不好,家族的香火不会旺盛,不同意分家。

    陆鸣准备寻找时机跟她娘姜氏提一提这个事,探探他娘的口风。

    年后的日子过得很快,宋声这几天年假除了头几天走亲

    戚之外,后面几天就在家歇着了。过了十五之后,宋声学堂就开学了。

    陆清收拾了一下东西,跟着宋声一块去了县城里租的房子处,方便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正月里虽然不忙,但田里也是有活的。过了一个冬天后,积雪融化,田里的麦苗跟拔高了似的长了一大截。

    麦苗跟着长,田里的杂草也跟着长。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时不时的下地除草,否则等田里的小草长大了,就会跟麦苗抢着吸收养分,到时候田里的收成就不好了。

    正月一过便是二月了,河边的柳树都开始泛出嫩芽,天气已经逐渐回暖,春日的阳光照着大地,

    微风拂面,田埂上时不时有扛着锄头的村民们聊闲话,一派生机勃勃。

    这天气一回暖,老宋家的炭也烧的差不多了。过了冬季,这灰花炭跟银骨炭的需求量就没那么大了。

    不过这炭还是要烧着的,烧出来的炭可以卖给铁匠铺子,或者铸币坊。

    只是这铸币坊大多都是官家的,人家烧炭的供应商一般都是固定的。

    不过铁匠铺子还有一些做别个需要烧炭的生意的地方,也都是他们卖炭的潜在客户。

    只是这收益肯定没有冬天那么好了,但好歹也是一个进项,总比没有好。

    所以宋家这炭闲着的时候可以烧一些掌去卖,农忙的时候就不烧了。

    宋玉的亲事就定在农忙前的四月,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该准备的东西也都该准备起来了。

    除了要忙着烧炭,宋家盖新房子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宋家的院子堂屋有三间,左右厢房和灶房都有,后面还搭了两个棚子,这搁在宋家村里面已经算是齐整的了。

    但亲何宋家的人口多,压根不够住,宋夏已经十四岁了还跟张杏花一块住,宋成以前和宋声一个房间,但现在宋声成亲了,他只能挪到三叔宋老三的房间两人一起住。

    现在宋英带着两个孩子也回来了,家里的人口是越来越多了,不说张杏花和宋夏如今挤在宋玉的房间里,等到时候二嫂李氏生了孩子,到时候就有两个孩子了,他们那个小屋就住不下了。

    今年冬天硬是扛了过去,这房子必须得盖了。

    张杏花寻了个宋声旬休的日子把他叫了回来,挑了个晚饭后的时间,一家人

    整整齐齐的坐在堂屋里,说起盖房子的事。

    “咱们家现在人越来越多了,今年英子和妞妞也在,再过几个月二郎媳妇儿也该生了,房子眼看着不够住了。而且大毛都这么大了,还跟大郎和媳妇儿住在一起,也耽误你们生娃。而且四郎今年如果娶了媳妇,就不能再跟他三叔一块住了,所以我跟你们爹商量之后,决定把房子重新盖一下。

    一听说要盖房子,全家都高兴坏了。

    现在家里人越来越多了,房子的确不够住。而且家里的房子都还是土坯房上面铺的茅草,冬天如果不是烧了炉子,一定会更冷。

    如果有条件能够住宽敞而且冬天暖和的房子,谁不想住所以一听到说要盖房子,家里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高兴极了。

    现在距离春耕的时间还有几个月,全家一起出动,实在不行就请几个帮工,赶在五月春耕之前也能盖完。

    宋家村地处北方,这里的春耕大多在四月底五月初,现在是二月,中间有三个月的时间,用来盖房子肯定是够了,到时候也不影响农耕。

    张杏花又道“家里去岁冬天烧炭,赚了不少钱,你们各房也都出了不少力,这个烧炭的钱大部分都在我这儿收着,所以这次盖房子,就不需要你们各房出钱了,直接从公账上出。

    大家一听这话就更高兴了。

    全家都同意盖新房,这事定下来之后,第二天一早宋老大就出去打听砖瓦的价格去了。

    没错,他们老宋家这次要盖的房子是砖瓦房,不再是之前的土坯房了

    村里人盖砖瓦房的也有,只是没那么多。谁家要是盖上三间整整齐齐的砖瓦房,那可是很有面子的事儿

    宋大郎和宋二郎他们几个干劲儿十足,家里既然要重新盖房子,那这东西肯定都得先从屋里收拾出来挪个地方。

    宋平他们就先把屋里的东西都收拾挪了出来,准备先把堂屋的房子给扒了,家里人就先挤挤住在两边的厢房里。

    还有搭着的棚子里也可以住,现在天气没那么冷了,凑合凑合先把堂屋给盖起来,然后再盖两边的厢房。

    他们家院子足够大,新房子就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堂屋还是盖三间,左右两边的厢房多盖几间,灶房还是在原来的位置,后院儿的棚子顺便重新弄一下,把猪圈和鸡圈也都重新拾掇拾掇

    。

    农家盖屋子没有图纸,全凭泥瓦匠的经验。

    宋家没有人是专门干泥瓦匠的,所以要盖房子得先找个有经验的泥瓦匠过来给指导着盖。

    盖房子要用的材料,除了砖瓦之外,还有用来作为梁柱承重的木头。

    这木头可以从山上砍,主要的还是砖瓦,这两样得从外面买。

    农家人盖不起砖瓦房的原因,有一点就是因为这砖瓦材料不便宜,而且这些东西比较重,盖房子需要的量也多,从外面买到了之后,还得想办法给运回来,只单单用牛车拉,就得拉个好几趟。

    宋老大去了村里的吴老二家,跟他们打听了一下他们去岁盖房子时,家里的砖瓦是在哪里买的,价格几何等等。

    回来后宋老大又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打算到吴老二说的那家砖瓦厂去买砖瓦。这家砖瓦厂在县城往南边十里外,算是离他们宋家村最近的砖瓦厂了。

    这砖是青砖,买的多的话,三文钱一块,瓦片要便宜一些,两文钱一片。宋家要盖的房子多,这么多间房子盖下来,这花销可不小。去岁冬天挣的钱,加上之前攒的,这一下子怕是要花的差不多了。

    家里的牛这次派上了用场,买回来之后宋家给牛喂的料足,牛长得很快。

    给牛套上板车去拉砖瓦,宋老大也不敢把牛用的太狠了,毕竟牛还在长身体,等到春耕的时候还要下地拉犁耙。

    所以每次就少拉一点,多跑几趟,把这些砖瓦给运回来。

    一听说老宋家要起新房子,宋冬带着丈夫也回来也帮忙了。家里头几个有娘家的媳妇儿,娘家那头都来了些兄弟来帮忙盖房子。

    到了陆清这,他没什么娘家兄弟,只有阿爹跟两个舅舅。阿爹是个哥儿,干不了盖房子的重活,所以这次来帮忙的是小舅舅陆鸣。

    本来大男舅是想让儿子也就是陆清的表哥过去帮忙的,但王氏拦着不让,说是小叔子已经去了,用不了那么多人。

    大開舅无奈,也没再说什么了。

    今年宋家因为烧炭在几个村里都出名了,这年头家里有些家底了,旁人才会看得起你。

    要是搁在头几年宋家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不见得会有那么多亲戚上的来帮忙。

    但既然这次大家都来了,那该招待的还是要招待好,毕竟人家

    上门来帮忙也是好心。

    孙氏的两个哥哥都来了,他们两个都是干活的好手,他们俩离得远,每天天不亮就早早出门赶过来,等晚上回去都已经很晚了。

    两个哥哥心疼妹妹,看到宋家要盖房子了,心里都为她高兴。

    宋冬和丈夫沈大郎就在宋家住下了,方便干活帮忙。

    家里人多干活就快,请来的泥瓦匠是个有经验的,按照他的指挥,一家人该怎么做,全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这年头除了镇上的大户人家盖房子需要请人,乡底下的农家盖房子,都是靠自己人和亲戚帮忙盖的,能省不少工钱。

    宋家盖房子盖的热闹,宋声因为要去学堂上学,一直在县里住着,陆清也跟着在县里照顾他,两个人平时赶到宋声旬休的时候会回来,所以家里的活也帮不上什么忙。

    两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快到了宋玉出嫁的日子。距离他成亲,还剩半个月。

    自从过年的时候在道观里求了一根下下签,回来的半个月,宋玉都有些不在状态。

    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眼看着其实也没什么变故,又想到一真大师说的顺其自然,说不定这不吉利的事已经过去了呢。

    距离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宋玉的状态倒是比这之前变好了许多。

    宋玉许的夫家在城南的郭武村,是村里一户姓杜的人家,未来的夫君名字叫杜斌。

    这个杜家在跟宋家结亲的时候家里还很穷,不过比宋家稍微好一点。

    这年头家里但凡有些家底儿的,都愿意娶个姑娘回去当媳妇儿,也就是给不起多少聘礼的才会娶个哥儿回来。

    杜家就是如此。

    但跟宋家结亲后不过一年的时间,准确的来说是去年下半年,杜家突然发了笔大财,说是家中的大儿子在外面做生意挣了不少,家底儿一下子丰厚了起来。青砖瓦房也都盖起来了,瞬间变得体面了许多。

    如今杜家这光景在同村里面比起来算是数一数二了。

    可人家家里都发达了,依旧没有取消跟宋家的婚事转头去娶个姑娘进门,就冲着这个,杜家在附近几个村的名声非常好,说是重信守诺,坚持履行跟宋玉的婚约。

    宋家村的人有的在外面听说了杜家的事,回来还跟张杏花夸道“你们家玉哥儿是个

    有福气的,这郭武村的杜家啊,现在可了不得了哦,人家那院子整整齐齐的几间砖瓦房,听说杜家大郎现在还是在府城里做生意呢,一家子可发的没边了人家不仅不嫌弃宋玉是个哥儿,还说要重礼迎娶他进门呢”

    听到这个消息,张杏花心里很高兴,对方是个诚实守诺的厚道人家,想必玉哥儿嫁过去了以后肯定是要过好日子的。

    张杏花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宋玉,说道“玉哥儿,这杜家是个厚道人家,不仅没嫌弃咱家,还坚持娶你过门,你嫁过去了肯定会享福的。

    说完又道“有空我还得提点东西过去里正家里一趟,谢谢里正媳妇儿给咱家说了这门亲事。要不然这好事可落不到咱们家头上了

    宋玉听的心里也高兴,未来的夫家一下子发家了,他嫁过去了就不用再过穷苦日子,说不定过年时候抽的下下签已经解了,怎么看他这桩亲事都是个好的。

    在他们乡底下,除非是读书人,否则名声什么的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像这种已经定亲却突然发家的,发家之后觉得原来定的亲配不上他们,又重新退亲再娶的也有很多,所以杜家一直没有退亲,还按照原来说好的迎娶玉哥儿,博得了不少美名。

    这桩婚事是在宋声穿来之前就定下的,具体人家怎么样,宋声是不清楚的。不过听家里人说了这么多,宋声也觉得对方都发家了,还坚持娶他们家玉哥儿,看起来确实是个厚道人家。

    如今宋家盖房子也逐渐到了尾声,堂屋已经盖好了,两边的厢房也盖差不多了,包括灶房和后院的棚子,也都搭好了,就剩下院墙没有拉起来了。

    这个活可以慢慢干,家里人就没那么着急了。

    眼下宋家的大事,就是宋玉的婚事。

    眼看着半个月又过去了一半,杜家按照娶亲的礼节,该送过来的东西也都送过来了。余下的就是成亲当日抬过来的聘礼,其他再没什么了。

    毕竟是件大喜事,周围村里的人也都在夸赞玉哥儿这是找了个好人家,宋家人全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渐渐淡忘了大年初一抽的下下签的事,甚至他们想起来也是跟宋玉一样的想法,大师都说了,顺其自然,这婚事的波折可能已经过去了呢。

    临到成亲前一天,知道玉哥儿第二天要出嫁,宋家的亲戚和处的关系要好的朋友们全都来给他添妆了。

    亲戚们的添妆大多添的都是份子钱,因为宋家村这里的习俗,农家嫁娶时,要出嫁的新娘子或者新夫郎这头是不办酒席的。

    不过也有一些关系亲近的长辈,会送个镯子或者其他什么小物件来添妆的。

    宋玉平时在村里玩的关系好的几个哥儿也都过来了,给他的添妆有的是几尺布,还有的送的精致的荷包挂饰。

    毕竟宋玉是个哥儿,不像姑娘家,添妆可以送胭脂水粉还有首饰之类的。

    农家的哥儿是不擦脂抹粉的,因为胭脂的价格并不便宜,而且他们还要下地干活,打扮的花枝招展容易被人说闲话。

    宋玉在屋子里的梳妆镜前坐着,今天试了嫁衣,上面的花样是他自己绣的,不过这布料是之前定亲的时候,杜家派人送来的。

    那时候杜家还没有发达起来,所以送的布料也都是棉麻的布料,不过毕竟是嫁衣,还是选了棉麻中好一些的布料。

    如今宋玉坐在房里,身边的人围了一堆,全都在贺喜他即将成亲。

    明日他就要成亲,按照习俗,今日他是不允许见外男的。

    不过跟宋家关系要好的人家,来的也有不少男人,都是宋平和宋峰几个哥哥接待的。

    大多数人都是凑着上午来的,过午之后来的人就不多了。

    宋平光是接待人就接待了一上午,好不容易坐下吃顿饭,下午又有人来了,他还得站起来接待。

    送走了一两个之后,宋平看到门口有人过来,刚站起身准备迎上去,发现来的人是李满。

    如今宋家烧炭不那么频繁了,家里人手已经够用,暂时用不着李满了,过完年之后他就没来宋家帮忙了。

    不过是在他们家帮忙了一段时间,竟然还有心前来添妆,宋平觉得李满这小子十分厚道。他迎上去道“阿满,你怎么过来了赶紧来,进屋坐。”

    李满进屋后道“阿平哥,我来给玉哥儿添妆。”

    “就知道你小子是个厚道人,不过是在我们家帮工了一段时间,还专门来跑一趟给玉哥儿添妆,真是有心了。你放心,到今年冬天烧炭的时候你还来我家帮忙,到时候工钱给你照开

    李满闻言应了一声,但脸上却没看出来有多高兴。宋平也没太在意,毕竟阿满平日里话就不多,脸上向来都只有一个表情,

    高兴的时候也那样,不高兴的时候也那样,完全看不出来心情如何。

    李满从怀里掏出一个扁平的小木盒子,递给宋平道“阿平哥,这是给玉哥儿的添妆礼,麻烦你转交给他。

    宋平接过这个小盒子应道“没问题,我等会儿就拿给他。”

    这小盒子里看起来装的是个物件,看起来倒是比旁人送的什么米面之类的精致多了,看着就与众不同。

    李满把东西给了之后就走了,宋平忙得厉害,也没什么空招待他。

    村里人送来的添妆很少有送物件的,只有玉哥儿的那几个要好的哥儿送的都是物件。

    宋平也没多想,李满给他的印象就是寡言少语,老实厚道且知恩图报。他们家只不过是在去岁冬天帮了他一把,人家就在玉哥儿的添妆上用了心,这不是知恩图报是什么

    这个扁平的小盒子就跟着其他的物件一块送到了宋玉的房里。

    等到下午人都散的差不多了,宋玉拉着跟他关系要好的云哥儿悄悄的在房里说私房话。

    除了说私房话之外,云哥儿也想看看宋玉的添妆都有什么。

    东西大多都是用袋子或盒子装的,像是布料之类的,一眼就能瞧出来。反倒是旁边台子上放了一个看起来十分精致扁平的小木盒,吸引了云哥儿的注意。

    他拿起来道“玉哥儿,这里面是什么东西可以打开看看吗”

    宋玉看了一眼,他没有印象,许是谁送来的添妆,他道“能啊,我也没瞧过呢,打开瞅瞅是什么

    云哥儿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根玉白色的发簪。

    这年头不仅姑娘们需要用发簪挽发,哥儿也是需要发簪把头顶最上面的头发挽起来的。不过农家的哥儿很少有买玉质的发簪的,一般都是买一根便宜的木簪子,一戴就能戴好多年。

    这根簪子上面没什么花哨的纹路,就一根普普通通的素簪,但胜在是玉质的,买的时候应当不便宜。

    云哥儿捂着哺惊道“玉哥儿是玉簪诶是不是你那头即将要嫁的夫君托人给你送的呀,这玉看着虽然不是什么上好的玉,但要买的话最起码也得个一两银子吧

    宋玉也十分惊讶,他完全没有印象这是哪个好友或者是亲戚给他送的添妆。

    他摇摇头,说人太多了,他也不清楚是谁送的,等会儿去阿娘那要名册过来看看。

    添妆的物品在记录在册的,方便以后给别人家里添妆时做参考用。

    云哥儿一脸羡慕道“肯定是你那个即将嫁的夫君送的,不然还有谁这么舍得给你送发簪呀”

    “这样式挺衬你的,只可惜却是白色的,明天你大婚,配这个颜色不台适,到时候束发要绑红色的丝带。不过你可以成亲之后平日里戴,到时候再配一身杏色或者乳白色的长衫,就更衬你的颜色了。

    宋家的人长得没有一个歪瓜裂枣的,就拿宋声来说,他的模样就很好看。当时原主选要成亲的对象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些颜控,所以选了陆清。

    而张杏花也是有些颜控的,她当年嫁给宋声的爷爷时,宋家几乎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但宋老爷子却有一张俊俏的脸。

    不过家里的几个媳妇儿模样一般,选的都是人品好的,倒是没太看重模样。

    但生下来的孩子倒都是随了宋家的人,宋大郎和宋二郎长得模样都十分棱正,除了宋声,宋家第二个数得上好看的郎君就是宋成。

    而宋家的几个姑娘模样也都长得十分清秀,宋玉的模样比着上头的几个姐姐,长得更是好看不少,主要胜在皮肤白皙,眼睛又圆又亮。

    如今穿着一身红色的嫁衣坐在屋里,看着更加明艳动人。

    听着云哥儿的话,宋玉道“你就会打趣我,等你明年成亲的时候,我也来好好说道说道你。”云哥儿年纪比他小一岁,也已经定了亲,明年成婚。

    云哥儿一听,笑呵呵道“我可巴不得你过来呢,这样我还能多个说话的人。”

    宋玉这一出嫁,云哥儿就少了个知心人说话,这一年怕是要不适应了。

    “早嫁晚嫁,迟早都会有这么一天的。这簪子你帮我收起来吧,放到我的嫁妆里,等明天出嫁我带着。

    这会儿虽然是下午,但时辰还早,云哥儿就在屋里陪着玉哥儿说话。

    院子里来的人已经差不多都走完了,剩下的几个都是家里关系好的亲戚,留在这里帮忙的。

    宋声这两日专门请了两天假,等着送玉哥儿出嫁。新娘子或者新夫郎出嫁是要上头的哥哥一路护轿送亲的。

    宋玉哥

    哥多,四个哥哥到时候全都为他护轿送他出嫁,也是为了让要嫁的另一头看看他们家里头的哥儿上头有哥哥们护着,让他们不敢欺负人。

    这会儿宋声也在堂屋里面跟来的亲戚们说话,陆清则是在左边的厢房里跟宋冬和两个嫂嫂娘家来的女客们说话。

    这时候陆鸣突然过来了。

    今日给宋玉添妆时,陆家已经来过人了,来的是王氏的儿媳妇儿小赵氏,陆清没想到这会儿小舅舅也过来了。

    他刚起身迎上去,就见小舅舅一脸凝重的脸色道“清哥儿,郎婿在不在家我有事跟他说,你把他叫过来。”

    陆清看小舅舅这神情像是有什么大事,赶紧去堂屋里叫宋声出来。

    宋声出来之后,快步走到陆鸣面前,问道“怎么了小舅舅,听清清说你有事找我。”陆鸣把他拉到一旁的角落里,低声说道“我跟你说一件重要的事,是关于宋玉的婚事的。”宋声一听说是关于宋玉的婚事的,表情也逐渐凝重起来。陆鸣压低着声音道“这几天我一直都在城里的杂货店里打短工,今天上午我从跟我一块打工的

    一个小郎君那听到了一件稀奇事。

    “这个小郎君家就在城里住,不过住的要偏远一些,家境也一般,这个杂货铺就是他亲戚开的。他说他们家隔壁几个月前搬来了一户人家,平日里都不开门出来倒水说话的,整天也没有什么人往来,他那阿娘瞧着这家人有些奇怪,就多留意了一番。

    “一直到这个月,里面的人才有了些动静。他阿娘耳朵贴在院墙旁边,悄悄听了听,发现里面住着的是一个妙龄女子,而且这女子已经身怀六甲了。

    听到这,宋声还没明白陆鸣想说什么,不过他有的是耐心,也没打断陆鸣说话,耐着性子往下听。

    “前一阵子那户人家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有一个模样周正的郎君经常出入此处,听那女子管他叫相公,那伙计的阿娘便以为这是夫妻俩,也没在打听什么了。

    “直到前几日,这小夫妻俩吵架,动静闹得有些大,被隔壁阿娘听到了。原来这怀孕的姑娘跟这位郎君还没有成婚,两个人因为婚事大吵了一架,原因是因为这个郎君快要成亲了,要娶的是另外一个哥儿。

    这信息量一下子有些大,宋声有些没转过弯儿来,但仔细想想,他心中隐

    隐有了些猜测,不过没说出来,等着陆鸣把下面的话说完。

    “其实原本这些也没引起我的注意,只当是我那一块共事的小郎君说的闲话打发时间,没想到后面他却悄悄的跟我说,故事里的这个郎君他知道,姓杜,还是城南郭武村的,但具体叫什么就不知道了。”

    “我一想,这城南郭武村可就只有一家姓杜的,而近期要成婚的,不就是玉哥儿要嫁的这家吗我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可能是真的,怕这是个火坑,赶紧过来把这个消息说给你听。”

    宋声听完之后眉头紧皱,问道“那个小郎君的阿娘还有没有听到一些别的比如她家隔壁住的这位已经有身孕的姑娘是谁

    陆鸣摇摇头,“我当时问了跟我共事的这位小郎君,他说他阿娘觉得隔壁这个姑娘还未成亲就跟人厮混,身怀六甲,有伤风化,根本不想跟她有一点关系,就再也没注意过了。

    “那这个姑娘现在搬走了吗”

    陆鸣道“应该没有。城里的巷子多,我那共事的小郎君住的那一片儿都很偏僻,来往的人也少,估摸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姑娘才会在那里住的。

    宋声哺唇紧抿,表情凝重,思考着该怎么办。

    这个消息来的有些迟了,明天玉哥儿就要拜堂成亲,杜家到时候迎亲的人肯定一大早就过来了,到时候抬着轿子再回去,差不多赶上时辰拜堂,拜完堂之后就到中午开席了。

    而且现在小開舅陆鸣带过来的消息也仅仅是听说的,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指明故事里的那个人就是杜斌。

    他们没办法直接上杜家找事儿毁了这桩亲事,因为如果陆鸣口中故事里的人不是杜斌,那就相当于坏了玉哥儿的一桩好婚事。

    都说宁拆一座观,不毁一桩亲。所以这件事还得慎重考虑。

    宋声道“小開舅,谢谢你把这件事告诉我。我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看看有什么解决办法。”

    陆鸣今天是一路从城里走回来的,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就着急忙慌的往回赶,到现在还没喝上一

    水。

    宋声让他先到屋里歇着,然后去找张杏花说这个事儿。

    张杏花也在里屋坐着跟几个同龄的老姐妹儿说话,看到宋声过来找她,问道“咋啦三郎,过来有啥事不

    34

    宋声看了看床边坐着的几个姨奶奶,说道“奶奶,我有件事儿要跟您商量一下。”

    张杏花一看宋声这么说,就知道是自家的事,不好让外人知道。

    几个老姐妹儿也都有眼色,这会儿纷纷找借口出去了。

    宋声把门关好,低声跟张杏花把刚才陆鸣说的事儿跟她说了一遍。

    说完又道“奶奶,我觉得小開舅说的这件事儿,咱们得去查证一下是不是真的。要是不查清,就让玉哥儿糊里糊涂的嫁过去,到时候万一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就平白无故的多了个继子,那得让多少人看不起他

    “还有这杜斌,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那说明他这个人并不可靠,没成亲就敢跟别的女人乱搞,那以后玉哥儿嫁过去能有好日子过

    张杏花听着宋声的分析,越想越害怕,她还记着过年的时候玉哥儿求的那支下下签,难道在这里应验了吗

    可张杏花也有些想不通,她道“如果陆鸣这故事里的人真的是杜斌,他既然都已经有喜欢的女子了,而且已经身怀六甲,说明两个人暗中苟且的时间也不短了。有这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跟咱们家退亲,把人家姑娘迎进门呢只是悔婚而已,这在咱们乡底下算不得什么稀罕事儿,他们不至于会为了这个名声坚持娶咱们玉哥儿吧

    这点宋声也没太想明白,不知道杜家打的是什么主意。但不管他们坚持跟他们宋家结亲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得求证一下,这个搞大了别的女人肚子的人是不是杜斌。

    杜家兄弟有三个,老大杜明,就是之前在外面做生意发了财的那个,年后在府城里开始做起了小买卖。

    老二杜斌,也就是要跟宋玉成亲的这个。老三杜盛,今年十三岁,还正在读私塾,年纪还小。

    张杏花心里抱着侥幸说道“会不会这个人,其实是杜家的老大杜明啊他要给弟弟操办亲事,有可能是隔壁的老娘听错了。”

    “奶奶,不管是不是杜斌,这件事我们都得搞清楚,不能掌玉哥儿一辈子的幸福做赌注。”

    张杏花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孙儿日子能过得好,听到宋声这么说,连连点点头道“你说的对,还是香清楚吧

    随即又一脸焦急的道“只是这时间是不是有点

    来不及了,明儿个这杜家的人就要来迎亲了,这可咋办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