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211 章

作品:《小夫郎他旺夫呀

    牛车还没走到村口,就在地头边停下了。

    宋老大下了牛车,说道:“那哪能呀三郎买的宅子可大了,我们这次全家人都去了,也全都住得下。”

    他一边说一边把牛车上盖着的被子拉开,下面放着的都是走的时候陆清给他们准备的京城才能买到的东西。

    这一路上就一直用被子盖,怕被别人瞧见了,容易引起歹心。

    好不容易回到家了,还遮掩这么多干啥

    他装作拍了拍被子上面的尘土,神气道“你们是不知道,京城那可繁华多了。瞅瞅,这都是在京城里头才能买到的东西。我们家三郎和清哥儿太实诚了,走的时候非要给我们拿这么多东西,弄得这牛车都快没地儿坐了。”

    大家一瞧牛板车上放的东西,看着都让人眼红。那可是绸布啊,而且看起来料子极好,要是上手去摸,肯定能摸到表面十分光滑。

    可惜宋老大才不让他们上手摸,都是在田里面干活的,手上指不定沾了多少土呢,把他们家这好料子摸脏了可怎么得了。

    “我们家玉哥儿跟李满这小子呀,终于成亲了。满小子在外头打仗挣了不少军功,现在已经当官了。听说是在什么皇城禁卫军里头,是几品官来着”

    他转头看向媳妇儿林氏,林氏平日里也不爱显摆,但还是扶着板车下来,矜持的笑了笑,不大好意思道“听三郎说是五品官,朝廷给分官宅了。”

    “对对对,满小子争气的很,当了个正五品的官儿,还得了一座宅子。你问玉哥儿咋没回来人家都成亲了,现在正在京城里头当官夫郎享福呢,肯定不跟着咱回来了。”

    “五品官是多大官这个问题问的好。咱们何县令你们知道吧我们家三郎说了,他是个八品官,这五品官可比他高多了。”

    村里人听的都呆住了,“啥满小子在京城当了五品官玉哥儿那不就是官夫郎了听着可是跟三郎一样有出息啊”

    宋老大得意的看了他两眼,神气的说道“那还是不能比的,我们家三郎是最有出息的。之前三郎还收到了皇帝老爷赏赐的贡果,清河哥儿他俩是个孝顺的,还特地给我们留了几个,我们去了之后还尝了嘞”

    村里头的人惊叹,宋家人竟然还吃过皇帝老爷赏赐的果子

    宋家的其他人就看着宋老大在旁边神气的显摆,大家脸上都含着笑。他们老宋家放在整个府城里头这也是多一份了,本来回家的路上,张杏花还跟他们交代了,说回去之后一定要低调一点,不能这么出去显摆。

    可这还没走到村口呢,听听村里人说的是什么话

    说这么早回来是不是因为三郎给他们准备的宅子太小住不下

    宋家人哪能忍得住,说谁都不能说三郎的不是。

    所以宋老大下了牛车之后显摆着京城里的事儿,张杏花压根儿没出声,算是默许了。

    “我们一家子去了京城老享福了,三郎跟清哥儿把啥东西都给我们准备的妥妥

    帖帖的。吃穿住行,哪一样都顶好,在京城待了一个月,什么稀罕东西没见过”

    “这么早回来呀,还不是你们杏花婶子着急,说是怕耽误春耕。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就怕烂地里头了,她心疼这不,玉哥儿才办完婚事没多久,她就着急要回来了。”

    宋老大说话的时候,眼里的神气都要溢出来了。

    说了好大一会儿,林氏才出声提醒道“时间不早了,当家的,先回家再说吧。”

    宋老大一拍脑门,跟低头的这几个乡亲们说道“哎呀,你看我,这一回来就止不住话头了。那我就先回去了,你们先忙。”

    说完之后他上了牛车,开始朝着家里走。

    等他走了之后,本来在田埂里头干活的人这会儿也无心干活了,瞧着宋家人牛车上拉的满满的东西,纷纷好奇,想知道他们那上面都装了啥从京城带回来的好东西。

    从村口一路到宋家院门口,走了大概一刻钟。

    看着久违的院子,张杏花心里头才感觉到踏实。

    离乡思故土,她不过走了短短三四个月,就有些想自家这个小宅子了。

    一推开院门,大黄狗在角落里叫的汪汪作响,看这大黄狗如此精神,就知道里正给他们照料的很好。

    牛车还进院子,宋家人就从牛车上下来了。

    几个大男人开始帮忙把行李从车上一样一样搬下来。除了行李之外,还有从京城带回来的东西,也开始一样一样往下搬。

    门口早就围了一圈乡亲,大家得知宋家人从京城回来了,纷纷赶过来瞧热闹。

    看他们牛车上装得满满的,还有那个骡车,上面拉的可全是东西,堆的鼓鼓的。

    看他们搬了好一会儿还没搬完,有一些热心的乡亲们主动上来帮忙,一边帮忙搬一边问“这包袱和箱子里都装的啥东西啊怎么感觉比你们走的时候拉的东西还多。”

    张杏花在旁边看他们搬东西,一边看一边清点着数目,生怕丢了什么东西。

    听到有人这么问,说道“是三郎和清哥儿在京城给我们买的绸布,还有一些衣裳,说是咱们这乡底下没有这种样式,就多给装了一些。剩下的就是一些京城的特产了,三郎这孩子孝顺,一下子准备了这么多。”

    还有一些是玉哥儿成亲的时候买的东西,没用完,在京城放着也是浪费,就一并都带回来了。

    乡底下的消息传得飞快,刚才宋老大在田埂间说的那些话村子里就有不少人已经知道了。

    这会儿听到说玉哥儿成亲的事,也纷纷感叹道“玉哥儿也挺不容易的,等了这好几年了,终于跟李满这小子成婚了。”

    “可不是嘛,谁让他参军去了。都是这打仗耽搁的了,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四五年的时间过得飞快,当初村里跟李满宋成他们一道参军入伍的人,有几个都已经回来了。

    宋老大这个有眼色的,看到刘全的老子娘都在这站着,乐呵呵的说道“好不容易打仗

    回来了,可得抓紧时间多生几个娃了,以后给你们老两口抱孙子,享享福。”

    刘全就是他们村之前一起参军入伍的人,虽然在战场上没立什么军功,但好在福大命大,全须全尾的回来了,就光是这一点,就能让他们老两口高兴好几天。

    刘全的爹娘也笑着应道“那可不,都不容易,现在可回来了,那是必须的”

    宋老大站在门口一直在跟乡亲们说话,那嘴上就没停下来过。

    眼看着板车上的东西搬完了,村里人也知道他们赶路辛苦,舟车劳顿的,就先都回去了,也得让人家好好休息不是

    宋老大还没说够呢,看乡亲们都回去了,总算是停了下来。他可算是体会到了上次宋老三从京城回来之后那副显摆劲儿,还别说,真挺得劲儿。

    家里已经三四个月没有开过火了,孙氏和李氏打了水把灶房简单清洗了一下,烧了点热水出来,给家里人洗脸洗手用。

    好久没回来了,院子里头的灰尘积了一地,更不用说屋里头了。今天晚上想要住,还得费工夫把屋子再打扫一遍。

    不过这会儿自然是都没动,大家全都在屋里坐着歇着。

    回来这一路虽然走的慢,但路途奔波确实容易让人疲累。只有小孩子不知疲倦般,一回来就出去玩儿了。

    宋家的人多,孩子也渐渐多了起来。张杏花大眼一扫,不仔细数数都瞧不出来少了谁。

    这一趟去京城,张杏花感觉自己老了不少,出门在外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好在儿孙们都懂事孝顺,想起从前的苦日子,拉扯着一大家子不容易,吃喝都是从指甲缝里抠搜出来的。现在瞧着家里头的势头一日比一日好,她心里头满满都是成就感。

    现在就只差四郎还没成亲了,等到四郎成亲之后,再生上几个小娃娃,家里头就更热闹了。

    人丁兴旺,是家族兴旺的,家里头热闹,张杏花越想越高兴。

    只是四郎年纪也不小了,先前她一直寻摸着给四郎相看人家,没遇见有合适的。后来四郎又从军入伍了,这下更没着落了。

    张杏花感叹道“就差四郎了,也不知啥时候能成亲领个媳妇儿回来。”

    赵氏一听这话,笑了笑说道“娘,您就别操心了。三郎都说了,四郎现在不是在外头待的挺好的,说不准哪一日他就自己给您领个孙媳妇儿回来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赵氏算是看开了。只要他儿子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其他的就都随他吧。

    她反正是不担心四郎的婚事的,从前在家的时候,四郎就总是嚷嚷着要娶媳妇儿。就在家里头不给他张罗,他能忘了这事儿

    “你说的对,没准哪一天四郎就自己领了个媳妇儿回来了,他这个小子,是断不会让自己吃亏的。”

    张杏花想到四郎那个性子,也忍不住笑了。从前就他不害臊的总是把讨媳妇儿挂在嘴边,现在他自己都不急,她这个老婆子跟着急什么

    说起宋成,宋家人又开始有说不完的话了。

    看着全家其乐融融的场面,张杏花十分高兴,又有些欣慰。想着自己就算是到九泉之下见到自己那亡夫,也算跟他有个交代了。

    一家人歇了会儿,就开始动手收拾屋子了。几个月没住,屋子里头哪哪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李氏她们特地打了水过来清洗,还得抓紧点时间,晚上还要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