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1章 0731一更

作品:《贤德妃

    西闲去后, 从那紫檀木屏风后走出一人。

    成宗缓缓抬头,在他苍老的目光中所映出的那人, 虽是皇族之尊,但气质稳重儒雅,赫然竟是文安王赵宗栩。

    听了成宗询问,赵宗栩垂头道“都听清楚了。”

    他苦苦一笑, 又说道“我早就看出林妃是个非同一般的女子, 却想不到她做事简直惊世骇俗, 更胜男儿。”

    成宗道“当初金銮殿上敢给宗冕解围, 就该知道她不是易于之辈。”

    赵宗栩心中浮现的,是当初江南一别两人所说的话。

    没想到,真的一语成谶。

    她还是成了他所忌惮的那个人。

    “你既然告诉了我”成宗俯身喘了片刻, 才哑声说道“启儿、启儿他被害的消息,所以我也投桃报李,并不对你遮遮掩掩。”

    赵宗栩说道“太上皇节哀, 皇上不肯告诉您此事,只是怕您年纪大了,承受不住罢了。”

    “不用说这些好听的, ”成宗轻笑了两声, 道“我不相信赵立乱军杀死启儿的说法, 我虽打发了启儿去南边避难,却并不靠近蜀中, 赵立是怎么绕开官兵之围跑了去的”

    赵宗栩道“这许是赵立恨太子当年下令将宁泽王贬为庶人, 所以不顾一切狗急跳墙”

    “宗栩, ”成宗转头看着他,“你我都不是蠢人,我也不需要听这些抚慰人心的话,我现在只要真相,你帮我查明了是谁对启儿动手,我会送你一份大礼。”

    赵宗栩一怔“您”

    成宗道“当初是为了朝廷安危,天下安定,加上有那道遗诏可是如果有人连启儿最后一丝生机也不容留,我还顾忌那么多干什么。好了,你去吧。”

    文安王看了成宗片刻,终于行礼“是。”

    文安王离开太极宫,走了片刻,看看凤安宫的方向,本想前往,又迟疑了一会儿。

    恰两名太监经过,见了他便行礼。

    其中一人多嘴道“王爷可是要去凤安宫么还是先别去,这会儿娘娘不在。”

    文安王道“皇后去了哪里”

    太监说道“才看着起驾去了御书房的方向。”

    文安王听了,心中隐约猜到吴皇后是去做什么,于是先行出宫。

    先前在勤政殿里,赵宗冕在外处理政事,会见大臣、商议国事等,泰儿则在内殿随着太师等写字读书。

    小孩子虽不懂那些大雅小雅,可读起来却仍是朗朗上口,还带一丝稚嫩的奶气声音格外令人喜欢。

    赵宗冕闲暇时候听着,心中忖度“这小子以后会不会学着小闲那样饱读诗书,骂人都骂的格外别致,让人听了都不知道被骂。”

    一时又想起西闲暗讽刺他“近则不逊,远之则怨”的话,瞬间哑然失笑。

    赵宗冕从小最爱习武,何况当时成宗也有意不想让他学更多东西,所以虽不至于目不识丁,在诗书这方面到底是欠缺些。

    故而近来也常看点书,听翰林学士讲讲史记通鉴之类。

    这日正在听说资治通鉴,有一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

    学士说道“贤能的人财产太多,过于富裕的话,就会有损他们的志向,很容易胸无大志。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而且富有过甚的人,往往会被众人所怨恨。”

    赵宗冕则细想那个“贤”字,听到这里笑道“这有什么,竟然还巴巴地写在书上,贵妃早就这么做了,朕何必在这里听这些俗套,不如回去听贵妃说。”

    原来赵宗冕想到的是,他告诉西闲关于林家处置情况后,西闲的反应,岂不也有些类似这句话的意思。

    翰林学士脸色发绿,又不好训斥,只得忍气吞声地再继续讲读。

    正说到这里,门外道“皇后娘娘驾到。”

    赵宗冕一怔,转头看去,果然见吴皇后从门外迈步走了进来。

    学士见状,便垂首退后。

    赵宗冕看着皇后,从那次争吵之后,他再也没见过皇后的面,这还是第一次。

    吴皇后上前行礼道“臣妾给皇上请安。”

    “免礼。”赵宗冕扫着她,“你有事”

    吴皇后道“臣妾听说皇上近来勤于政事,所以命人熬了点人参鹿茸汤,给皇上补身。”

    背后宫女上前,将手中托盘举高,吴皇后亲自端了过来,上前放在赵宗冕旁边的桌上。

    赵宗冕看看那汤,又看吴皇后“没别的事了吗那你回去吧。”

    吴皇后道“另外,上回臣妾一时无状,口没遮拦冒犯了皇上,近来日思夜想,很是不安所以特来请罪。”皇后说着,便跪在地上。

    赵宗冕皱皱眉,半晌才淡淡地说道“林妃先前是因为太子,情急之下才口没遮拦,你那个,好像不能算是口没遮拦吧。倒像是心里话。”

    早在皇后跪地的时候,旁边的侍读学士们已经忙退的一干二净。

    跟随着皇后而来的宫女太监们也纷纷后退出门。

    吴皇后听了赵宗冕这样说,垂头道“臣妾已经知错了。其中的确有几句是闷在心里的话,只是说出来后,才觉着荒唐,毕竟不管是臣妾,亦或者九五至尊如皇上,行事却都有许多不得已的地方,臣妾只是因为心头难过挤压,所以情急强求,现如今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赵宗冕轻挑了挑眉。

    吴皇后说到这里,抬头看向赵宗冕,她的眼中已经含了泪花“当初我跟您,也是在这宫里相遇的,我所经历的,没有人比皇上你更清楚,这许多年来虽然很少提起,可我知道您心中也一直惦记着不曾忘记”

    皇后抬手捂住脸“我并非不知道您的心意,只是向来习惯了,所以竟有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很不该无理取闹,更加不该嫉妒心起,蓄谋针对林妃”

    赵宗冕听了这许多话,倒是有些诧异。吴皇后居然能把话说到这地步。

    “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请您看在我还并未铸成大错的份上,宽恕臣妾。”

    吴皇后说着,伏身,额头贴地。

    赵宗冕看着跪在地上的女人,这是他自己求来的王妃,虽然当初是为了保她平安。

    成亲后,其实也相安无事,本来赵宗冕以为一辈子就也如此的“相安无事”,但是那一件件发生的事,让他忍无可忍。

    平心而论,就算不是因为西闲,就算不去考虑皇后所做的别的事,就只单考虑她自堕了胎儿、以及伤损了李夫人之子这种事,已经足够让赵宗冕心中的嫌隙无法弥平了。

    但是,吴皇后从不曾这样垂泪跪求。

    她也许是聪明的转圜过来,又或许这话中还有几分真情实意。

    赵宗冕道“你起来吧。”

    吴皇后道“您若是不肯宽恕臣妾,宁肯就跪死在这里。”

    赵宗冕一笑“何必要这样,你都把圣贤抬出来了,朕又怎会为难,你起来,回去吧。”

    吴皇后抬头“您真的宽恕臣妾了”

    赵宗冕道“毕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能怎么样”

    吴皇后嫣然一笑,这才缓缓起身,她却并没有离开,犹豫了会儿,讪讪道“那汤是大补之物,皇上记得趁热喝。”

    “知道了。”

    皇后却仍不动,脸上有些赧色。

    赵宗冕道“还有事”

    吴皇后才说“您多日不去凤安宫了。臣妾想”

    赵宗冕看着她,终于说道“这几天各地的奏疏雪片一样,指不定哪里又出什么事,等晚上瞧瞧,得闲了自然会去。”

    吴皇后流露欢颜“臣妾叩谢。”

    说了此事,这才缓步后退,出殿去了。

    赵宗冕见她离开,才把手中捏着的书往桌子上一扔。

    翰林侍读们鬼鬼祟祟地从偏殿走了出来,赵宗冕转头看见,叫了一个过来“你,把这汤喝了。”

    侍读吃了一惊“这是娘娘特意给皇上准备的,臣如何敢如此没规矩”

    “让你喝你就喝。”

    侍读只好答应,果然上前,将一锅汤打开,拿勺子盛了些,小口小口地喝起来。

    其他几名侍读瞧在眼中,脸色古怪,不知是羡慕还是好笑,原来这鹿茸素有壮阳之效,再加上人参,只怕效果强劲,这位学士身子单薄,又没婚配,吃了后不知会如何。

    赵宗冕见那学士喝汤水的样子犹如鸡啄米,果然不愧是斯文书生,只是这个慢腾腾的架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一锅喝了。

    他又见其他学士脸色古怪,便一招手令众人靠前,每人一碗,果然都喝了精光。

    只是这一日,从御书房离开的四五个翰林学士,个个脸色红润非常,其中倒有三个是捂着鼻子出来的,他们这些文弱体质哪里禁受得了如此大补,弄得血气上涌,叫苦不迭。

    三日后,皇后请了西闲议事。

    因为陆尔思的事,皇后跟西闲说道“我本以为陆家姑娘进宫,必然成为你我的左膀右臂,不料竟然又许了顾统领了。倒也罢了。这连日里我暗中忖度,这几家大人都是三品以上的官,他们家里的姑娘们却不比其他寻常人家,而且一个个娴静淑德,品貌俱上。照我看,就不用让他们参与甄选,不如你我两人过目,若觉着妥当的话,直接选她们入宫,也省得夜长梦多,妹妹你觉着呢”

    她说着,将几家帖子往西闲旁边推过来。

    西闲看了眼,见都是些高门贵女,譬如各部尚书之女,国公之女,并镇国将军之女,其中有几人西闲是见过的,果然都是出色之辈,虽未必比得上陆尔思,却也是千里挑一了。

    西闲便点头道“娘娘考虑事情从来周全,这样是最好的,各家大人们得知,必然也心生喜悦,感念皇恩。”

    吴皇后笑道“你也觉着可用,我就放心了。既然如此此事就说定了,我命内侍通报到底也得给他们些准备时间,就定在六天后如何”

    西闲道“全凭娘娘做主。”

    说了正事,皇后舒心,两人喝了会儿茶,皇后才又道“天渐渐热了,近来南边上贡了许多丝绸,有几匹是最轻薄凉快的,叫做什么天水纱,颜色也甚是雅致,我一看就觉着很适合妹妹。”

    说着,便起身引了西闲入内给她查看。西闲见其中几匹丝果然不同,看来轻薄无物,一匹是天青色,另一匹是淡淡地桃粉,却都雅而不俗,微有珠光,令人眼目一新。

    西闲轻抚那匹天青色料子,入手滑而沁凉,笑道“怪道叫天水纱,这颜色看着便脱俗,又且清爽,难为他们怎么染出来的。”

    皇后笑道“你喜欢就好了,我即刻叫尚衣局做衣裳去。”

    西闲忙拦住“这样好东西娘娘必然也是喜欢的,我如何能消受。”

    皇后语重心长道“妹妹很不必多想,可知我是真心想对你好而且算仔细,从雁北到现在,只你我两人始终在皇上身边,可还记得雁北百姓如何议论曾说你我是娥皇女英呢。如今眼见宫里头要进新人了,不管将来怎样,你我还是得相互扶携照应,齐心协力才是正理。”

    西闲道“妾自然全听娘娘吩咐。”

    皇后拍拍她的手,又道“我看你素来不爱戴那些首饰,只是觉着珍珠最适合你,所以先前让内造局做了几样可巧今儿才送来,我见着还精致,只不知你喜不喜欢。”说着又拉她去瞧。

    除了给西闲的东西,还有许多给泰儿之物,西闲谢过,半天才出凤安宫。

    往甘露宫而回的路上,西闲想到皇后如此盛情,心里大概猜到她的意图皇后必然是醒悟了现在不能竖敌所以如此笼络。

    这样倒也好,毕竟西闲正觉着太上皇那边不对劲,暂时少一个敌人自然比腹背受敌要好。

    将到甘露宫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行人,西闲扫了一眼,突然发现其中有个熟悉的身影。

    她以为是看错了,仔细定睛一看,喜欢的几乎从肩舆上跳下来。

    忙喝令停下,而那边那人也早看见了西闲,见她命人停轿,他就紧走几步,将到西闲身边的时候,跪地道“潜儿拜见舅母贵妃娘娘。”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