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39 章

作品:《[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高烧来势汹汹,大夫把脉之后眉头紧蹙,开了药方让苏家人去煎药,偏偏煎好的药喂不进去,急的程夫人两眼通红。

    生病就要吃药,喂不进药怎么行

    苏八娘怕小弟的病还没好娘就急出好歹,扶起昏睡中的小弟使尽浑身解数好歹把药灌下去半碗,然后一起在床边守着。

    苏洵苏轼苏辙被嫌弃只会碍事赶出房间,忧心也只能在外面看着。

    不多时,苏八娘和王弗史云也走了出来。

    父子三人连忙上前,“景哥儿怎么样了药喂进去了吗”

    苏八娘愁眉紧锁,“景哥儿昏睡着不肯喝药,勉强喂了半碗。”

    “先喂半碗,炉子上的药一直煎着,待会儿再继续喂。”苏洵原地踱步,在家干坐着也不是办法,转了几圈后让车夫准备马车,“我去打听打听京城哪位大夫擅长给小儿治病,你们在家陪着你们娘亲。八娘,别让她一个人守着景哥儿。”

    苏八娘点头应下,“爹放心出去,我回去陪娘和景哥儿。”

    她和两个弟妹都在会让娘亲心烦意乱,只自己进去应该不会被撵出来。

    苏八娘将父亲送出门,回头让两个弟弟该干什么干什么,不用非得在门口傻站着,然后进屋照顾病着的弟弟和心急如焚的娘亲。

    王弗和史云不知缘由,下意识将目光投向她们的夫君。

    苏轼无声叹息,“当年大哥便是一场高热没熬过来,娘是怕景哥儿和大哥一样。”

    他们大哥景先病逝时已经八九岁,当时子由都还没出世,他自己也还是个两三岁的奶娃娃。

    大哥去的早,他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但在娘心里肯定不一样。那是爹娘的第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养到八九岁,眼看着就能长大成人,突然一场急病人就没了,心里怎么可能不难受

    后来娘怀景哥儿的时候说时常梦到大哥,去庙里烧香拜佛那些大和尚说这是大哥和他们家缘分未尽,大哥已经病逝,何来缘分未尽

    所以景哥儿出生后取名字,他和子由不约而同都选了个“殊”字。

    大哥是大哥,小弟是小弟,不能混为一谈。

    随着景哥儿长大,臭小子调皮捣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眼看不到就能上树翻鸟窝,娘也不再觉得这是大哥和他们家缘分未尽了。

    毕竟大哥自小老成,比子由小时候还稳重,而小弟的性子和老成稳重根本不沾边,甚至是背道而驰,除了模样再也找不到和大哥的相似之处,这算哪门子的缘分未尽

    现在景哥儿高烧喂不进药,娘肯定又想起早逝的大哥了。

    苏辙听完,面无表情,“二哥,你怎么不说景哥儿上树翻鸟窝是你和他说鸟窝里有鸟蛋,掏完鸟窝之后你们两个一起被娘骂了一顿”

    苏轼

    他说什么来着,景哥儿的性子和大哥没有一点儿相似的地方。

    如果他们景哥儿是大哥和家里

    缘分未尽,那么说他和子由是一对性情完全相同的孪生兄弟都说得过去。

    王弗和史云了然,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感觉实在帮不上忙,只好各回各院等等看爹能不能请到好大夫。

    景哥儿吉人自有天相,他救了无忧洞那么多可怜人,老天肯定舍不得把他收走。

    就算有大功德要收他做仙君,那也得等到百年之后再收。

    待到室内安静下来,程夫人看着躺在床上的幼子,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苏八娘没有说话,只默默坐在旁边陪着娘亲。

    皇宫之中,皇帝看着面前一溜儿老臣,再看看奏折上写的东西,面色铁青,“只一个下水沟,竟然藏了数千贼人,开封府平日都在干什么贼人钻进下水渠就能高枕无忧,还要王法有什么用”

    官家很少生气,平日里朝政再气人他都能稳如泰山,可这次却难得坏了涵养动了气。

    辽国西夏那边战事纠纷是祖宗留下来的旧疾,他能解决再好不过,解决不了还有下一代能继续努力。

    无忧洞也是祖宗留下来的旧疾,但是无忧洞在京城,是整个京城的下水渠。

    外城有下水渠,内城有下水渠,宫城也有下水渠。

    如果不是刚刚清剿过,可能他们谈话的时候脚底下就有人在偷听。

    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这和将全副身家暴露在贼人面前有什么区别

    包拯沉声道,开封府正在审讯相关人犯,此事涉及颇广,甚至牵扯到不少宗亲,臣今日上奏正是求一个便宜行事之权。”

    皇帝顿了一下,坐回去,“怎会涉及宗室皇亲”

    包拯没有开口,这次回话改成八王爷,“回官家的话,无忧洞中不少贼子靠略卖人口谋取暴利,他们将拐卖的幼童妇人卖到青楼亦或是高门大户为奴为婢,宗室皇亲中不少人家都曾在那里买过奴婢。”

    略卖人口绞立决,这买良民为奴婢也不能不罚。

    此事涉及到的权贵太多,包拯无法将所有买卖良民的权贵绳之以法,只能先来宫里讨个便宜行事之权。

    高门大户规矩多,买卖奴婢不能放到明面上,也不会由主人家亲自出面,即便真的较真去抓,能抓到的也不过是几个替罪羊。

    可是抓得到抓不到是一回事儿,去不去抓又是一回事儿,不管涉及到的权贵有多少,开封府的态度必须摆出来。

    皇帝有些犹豫,“此事牵扯甚广,若挨家挨户的去查,宗室皇亲必定有怨。八叔,朕下一道旨意让所有宗室以后谨言慎行,此事到此为止,您看如何”

    八王爷

    八王爷嘴角微抽,觉得这样不如何。

    无忧洞里能藏匿那么多人的原因找到了吗没找到就再反思反思,看看归根结底到底怪谁。

    八王爷没反应,包拯听到这里已经控制不住脾气,王丞相和庞太师看到他的脸色不着痕迹的挪远一点,挪的时候还不忘给八王爷使眼色让他及时避

    开。

    果不其然,他们的脚尖刚刚挪动,眼前紧接着就上演了包黑子御书房骂官家的名场面。

    这不是第一次,应该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皇帝很苦恼,被骂也没法还口。

    他知道此事就此为止不太好,但是涉及到那么多权贵,稍有不慎就会惹出乱子,左右无忧洞中的妇孺已经全部救出,只要以后让街道司和都水监加强管控不让水渠沦为盗贼的窝巢,高门大户想买奴婢也没处买。

    写道圣旨骂骂就算了,真要喊打喊杀实在不好看。

    包拯气的黑脸快要变成红脸,额间月牙都反射着凶残的光芒。

    什么叫以后让街道司和都水监加强管控不让水渠沦为盗贼的窝巢街道司和都水监以前不管无忧洞是不想管吗

    大宋几代君主对燕云十六州望眼欲穿,至今没有收回来是不想收吗

    还喊打喊杀实在不好看,养出一群欺上瞒下作威作福的蠹虫就好看了是吧

    知道无忧洞怎么发展成这么大的规模的吗都是官家的纵容

    如果不是官家纵容,权贵没那么大胆子为非作歹,没有权贵在背后给无忧洞的贼首撑腰,京城就没有那么多被拐子拐走的妇人小孩。

    苏小郎先前说过一句话叫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权贵出钱,无忧洞拐来的幼童无法高价卖出,他们定然不会猖狂到在京城四处作案。

    卖到花楼的姑娘是少数,无忧洞出去的孩童大部分都进了权贵的府邸。

    官家还觉得没问题

    这能没问题

    皇帝被喷的不敢吭声,几十岁的人了遇见这种场面依旧不知如何是好。

    抬头悄悄看看八王爷,很好,八叔只在旁边听着都不敢抬头,他这反应也没有很丢脸。

    庞太师上朝时敢和包拯对着骂,这会儿也不吭声。

    王丞相、王丞相略过,他和包拯私交甚好,根本不会和包拯吵。

    皇帝耐着性子听包拯骂完,怕他年纪大了生气再气出好歹,让人坐下喝口茶好好歇歇,然后好声好气的问道,“包卿,那些被救出来的妇孺可曾安置好”

    “幼童大多归家,还有些实在找不到家人,暂且安置在慈幼院,看过些日子有没有百姓来寻。”包拯平复心情,有条不紊的汇报情况,“那些在鬼樊楼中受到虐待的受害者也暂时安置在慈幼院,他们身上大多都有伤病,慈幼院有大夫随时候命,等他们身体好转再做打算。”

    禁军去的巧,鬼樊楼中的贼寇当时正聚在一起找害他们被官府盯上的罪魁祸首,所有贼人都集中在一处,被拐进去的受害者都在另外一处。

    也幸好他们分的开,否则那些亡命之徒很有可能挟持无辜受害者来和禁军对抗。

    狄青带兵进去时再三叮嘱不能拖延,要趁那些亡命之徒没反应过来一击得手,尽量不要伤到里面的无辜受害者。

    按照他们最初的计划,抓人的时候有伤亡不可避免,也是运气够好,救出

    来的受害者身上都是旧伤,唯有几个添了新伤还是以为禁军是坏人逃跑时摔倒蹭到的。

    但是这也意味着,禁军之中也有鬼樊楼的常客。

    权贵之中买卖奴婢可以以后再处置,衙门禁军混入此等丧尽天良之辈绝不能容。

    这个便宜行事的权利包拯也不是非要不可,不管有没有这个权利,他都不会放过那些曾去鬼樊楼寻欢作乐的人。

    包拯为人如何皇帝非常清楚,事到如今,想让他虎头蛇尾结束几乎不可能,看其他几个人的意思,显然也是要继续追究的意思。

    皇帝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就继续追究吧,只希望包拯不要把全京城的权贵都关进开封府的大牢。

    朝廷需要官员来处理朝政,大牢里没法干活。

    包拯郑重起身,“臣包拯代京城百姓多谢官家仁德。”

    他们商议的时候场面如何混乱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的结果,只要官家同意继续追查,京城就会有无数百姓对天子感恩戴德。

    百姓要的很简单,就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京城没了无忧洞这个贼窝,外城的百姓出门都能安心不少。

    皇帝本来还在担心宗室的糟心事,想到百姓面上也多了些笑意,“此事有赖包卿筹谋,朕不敢居功。”

    说起来,包卿奏折中提到的那位苏家小郎应要重赏才是。

    若非他被迷进无忧洞,无忧洞里的亡命之徒不会连夜聚在一起找真凶。他们没有聚在一起的话,围剿的时候便会有无辜受害者丧生。

    最重要的是,那小郎君的记性宛如妖孽,只去一趟就能画出里面的地图。

    那张图他看了,都水监的官员拿着工具去画都不敢说能画那么精准,给他们十天半个月他们也画不出来,而那小郎只花了半天时间就画了出来。

    只记性好也就罢了,那孩子小小年纪便考入太学名列前茅,若无意外将来也能金榜高中。

    有此天才,真乃大宋之幸。

    包拯叹息,“苏小郎的确天纵之才,只是这次在地下水渠待的时间太长,又强忍惊惧画下无忧洞的舆图,这几日松懈下来后便一病不起,也不知何时能好。”

    皇帝眼皮一跳,“朕派太医随包卿前去诊治,断不可让那苏小郎病出好歹。”

    先帝曾以神童召试赐晏殊晏相公进士出身,此后晏相公平步青云官至宰相,至今提起仍是美谈。

    他年过半百还未曾发现能和晏相公比肩的神童,好不容易出了个苏家小郎,可不敢让他出事。

    快快快,太医院的太医都跟包卿去给苏小郎诊治,谁擅长治苏小郎的病谁留下,等苏小郎病好再回宫复命。

    整个太医院都去宫里一个不留

    记住宫里一个都不用留

    殿中众人

    为什么感觉官家是为了打发包拯走才这么着急

    不管怎么说,有太医跟着回去总不是坏事。

    几位老臣行礼退下

    ,走到宫门口时,庞太师拦下包拯问道,“苏小郎,可是上次在开封府见到的那位小郎”

    包拯点头,“正是。”

    庞太师叹了口气,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自家孩子,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算了算了,别人家的孩子是宝,他家的孩子也是宝,傻是傻了点儿,至少人还好好的。

    回府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适合少年郎的补品,神医叶青士这些日子好像也在京城,待会儿派人去请一请。

    高热不退很危险,孩子还是活蹦乱跳的好。

    另一边,苏洵去打听京城有哪些医术高明的大夫,正好也打听到了神医叶青士身上。

    小小苏是剿灭无忧洞的大功臣,都不用老苏开口相求,叶青士带上药箱就直接跟他走。

    老苏带着神医回家,看到包拯带了个太医院上门。

    老苏

    怎么感觉包公更像他儿子的亲爹

    有宫中太医和民间神医联合会诊,苏景殊想病出个好歹也有难度。

    小小苏烧的昏昏沉沉不知今夕是何年,一会儿觉得他在现代的家里打游戏,一会儿又觉得他是个货真价实的古代小孩儿,看到古香古色的窗帘帷幔有种错乱的感觉,看到电脑手机冰箱空调也觉得错乱,总之就是哪哪儿都不对劲。

    脑海中乱七八糟的画面混在一起,像是在做梦,又像是死前的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他又要死了吗

    为什么说又要死了他以前死过一次吗

    娘呜呜呜呜呜不要死呜呜呜呜呜。

    他还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没见过,还没来得及走遍大好河山,他不想死呜呜呜呜呜。

    少年郎烧的满脸通红,哭的可怜兮兮直说胡话,他一哭程夫人也控制不住,拿帕子的手都是抖的,只能让八娘来喂药。

    这是太医和神医一起研究出来的药方,热度退下去就好了。

    只要今夜能把高热退去,他们景哥儿就算熬过去了。

    又是一夜无眠。

    苏景殊晕晕乎乎醒过来,感觉浑身的骨头像是被压路机碾过一样,又酸又疼难受的能要了他的小命,“娘”

    嗓子也哑的厉害,说话都跟吞刀子似的,他得重感冒了吗

    床边的程夫人听到耳边虚弱的声音立刻惊醒,看到儿子醒来喜极而泣,连忙让守在外面的两位大夫进来诊脉。

    醒了就好,醒了就好。

    两位大夫轮流诊脉,诊完脉后低声交谈几句,然后捋着胡子对病人家属说道,“小郎这病来的快去的也快,夫人放心,只要接下来的日子好生将养,身上不会留下隐患。”

    先前又是受冻又是受怕,还在半天之内画出了整个无忧洞的地图来帮助禁军剿灭无忧洞,病上一场不是坏事,真要积压在体内发不出来,积压的时间越长将来爆发就越严重。

    这个年纪的少年郎身体好恢复的快,养上十天半个月就又能活蹦乱跳,安心便是。

    程夫人心情激荡一时平复不下来,苏八娘上前谢过两位大夫然后等他们两个商量药方,不多时,苏洵也脚步匆匆的找了过来,身边还跟着个脸色不怎么好的王安石。

    老苏这几天度日如年,看到儿子醒来眼里甚至闪出了泪花,“醒了就好,醒了就好。”

    “爹,王叔父。”小小苏委屈巴巴的喊了一声,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委屈,但是醒来之后看到爹娘就是委屈的不要不要的,好在屋里有外人在,不然能再陪他娘哭一场。

    好友之子经历了如此凶险的事情,王安石也后怕不已,开封府和禁军忙忙碌碌,他在衙门也没有闲着,紧随包公之后也给皇帝呈上一份奏书。

    奏书中强烈要求皇帝重视法度,民间风气败坏的根本原因就是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要是朝廷百官各个都像包公那样明正典刑,大宋还能是现在这个样子

    王安石洋洋洒洒写了长达万言,但是问题来了。

    官家不听。

    官家不听官家竟然不听

    气死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