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

作品:《重回80之大时代

    生物制药大会一共举办三天, 每天十位学者上台做学术报告。第一天大会结束的时候, 已经有不少人上来和李铮攀谈。

    李铮游刃有余地与一众学者交谈着, 丝毫看不出他仅仅是一个不到十七岁的少年。

    “李, 可以这么叫你吗我是理查德埃里克森, 你可以叫我理查。”理查德被人簇拥着,从会场中走出来。

    理查德埃里克森, 四十六岁第一次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提名。后来三十年间, 他曾八次被诺奖提名, 却始终没有真正获奖。李铮上辈子猝死的那年, 理查德已经八十一岁高龄。

    “我的荣幸。”面对众人注视的目光,李铮礼貌地笑笑。

    “我听埃克斯提过你。aks,你知道的,全球最顶尖的生物实验设备都出自那。”

    他顿了顿,随即笑眯眯地开口道“有兴趣来伦敦大学进修吗我负责替你申请全额奖学金,若是你毕业后想留在伦敦, 我可以做你的担保人。”丝毫不顾徐明生几欲冒火的眼睛,理查德笑着向李铮发出了邀请。

    李铮挑了挑眉毛,“理查, 非常感谢你的邀请。你知道的,我的实验室马上就要建成了, 他就在薄扶林道东。”

    “哦”理查德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居然忘记这个了。”他的脸上露出遗憾的神色。

    理查德转头看向徐明生,“徐,你的运气不错。”

    徐明生回给他一个得意而又矜持的笑容。

    理查德暗地里翻了个白眼, 他给李铮留了联系方式,随后才礼貌地告辞。

    只是短短半个小时,李铮手里就拿到了无数张名片。这也是众多学者热衷于参加各种学术大会的原因,扩展交际圈子。

    做研究是不能闭门造车的,有时候一个同行的电话,能节省无数时间。

    不过这次大会最高兴的不是李铮,也不是香江大学的诸位教授,而是张跃军。

    因为张跃军站得离李铮近,两人的年纪又差不多,很多人在看李铮的名片的时候,也顺带给了他几张。张跃军已经在这些名片中看到了好几个sci作者甚至审核员的名字

    与李铮这边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华国学者一行了。

    以前因为政治环境,华国学者很少有机会参加这种大会,人际关系自然就薄弱些。

    “孟老,我们要不要上去打招呼”陈安邦犹豫地开口道。

    孟家荫摇头,“晚些。小陈,你给国内去个电话,查查李铮的外公究竟是什么人。”

    他叹了一口气,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道“我们华国还没有一款自己的原创药呢。”

    一众华国学者均是沉默。

    香江大学一行坐车回到了酒店,一路上,徐明生的嘴巴一直是咧着的。

    “哈哈哈,你们有没有看到约翰逊的脸色真是好笑极了那老小子一定是故意的,明知道我们这次可能做有关rese病毒的报告尽出这种阴招他没想到,我们还有一个小天才。”

    “李铮,你真给我们香江大学长脸”徐明生用力拍拍李铮的肩膀。

    这力道,真重

    因为学术报告做完了,香江大学一行人感觉一下子卸下了重担。吃完晚饭后,包括徐明生在内的一行六人,都没有回房间。

    徐明生和赵教授、王教授一起去东京有名的茶道教室喝茶,美其名曰放松心情。

    至于李铮三人

    “张跃军,我们去逛街,这里很多东西,都是香江没有的。”见几位教授离开,杨柠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

    张跃军想都不想就摇头拒绝,他今天为了专利的事,跑得命都没了。他觉得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回房间好好去睡一觉。

    “你找李铮。”

    杨柠冷冷瞥了他一眼,“李铮学弟的手是用来做实验的。”

    张跃军

    哦,他的手就活该拎东西。

    张跃军看了李铮一眼,李铮的手骨节分明,手指关节出显出淡淡的青色,细腻的皮肤纹理在酒店橘黄色的灯光映衬下,仿佛是该放在展览台上的艺术品。

    他又看了看自己黑壮粗的手,竟然觉得杨柠说得蛮有道理的

    华国国内现有的药物生产线,大多集中华京、天津、武市、郑市,这些药厂都是国企,吃大锅饭,因为政府严格控制药物利润,所以生产积极性极其底下。

    而且这些药厂的生产线都是不完整的。一条完整的药物生产线应该包括从原材料到包装所有步骤。而许多药物生产需要的基础原料,国内是没有能力提取生产的。

    这个时代国内的药厂说是制药厂,其实实质上就是药物的代加工厂。好比后世的富士康,承担某个零部件或者手机组装的工序。但苹果的核心技术及大部分利润是与它无缘的。

    李铮边饭后散步边思考着,等他回到房间门口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等在他房门门口了。

    “孟教授、陈教授”李铮吃了一惊,他快走两步打开房间门。

    “两位怎么有空过来,该是我去拜访你们的。”他说着,身子微微侧开,对着两人做了个请的动作。

    孟家荫和陈安邦也不推拒,直接进了房间。

    两人在房间里的沙发上坐下,李铮拿出杯子,替两人倒满了水。

    “李铮啊,你真是真人不露相啊一款原创药华国生物学界的学者们奋斗了多少年,都没有一款真正的原创药面世”孟家荫看着这个年轻人,神色不由有些复杂。

    华国学者的理论知识,可谓是非常扎实的。孟家荫回到房间后,仔仔细细分析了李铮的药物分子式,对这款新药的真实性已经信了六分。

    李铮将杯子推到孟家荫面前,“孟老,华国学者缺少的,只是一个先进的实验室。”

    孟家荫苦笑,“但是这个实验室不好建呐。别说我们,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钱花。就是中科院的物理实验室,振动平台知道不。”

    “就是模拟火箭发射和导弹飞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震动的仪器。他们那些学礼物的捧着钱向外国人买,外国人都不肯卖,禁运啊。”

    “更别提我们国内的实验设备了,就是一药的生产线都是人家淘汰不要的,国内那些个药都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不管有没有毒性的,我们明知道这样不行呀,但有什么办法呢。穷啊。”

    李铮沉默,自从50年代和苏交恶后,华国就陷入了技术的孤岛,哪怕1979年中美正是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是在遏制中国发展,先进技术一律禁运禁售。

    “我说得有点多了,年轻人是不是不爱听啊。”见李铮沉默,孟家荫心里一沉,面上却是笑着开口道。

    李铮摇摇头,“孟老您多虑了,我只是有些惭愧,我”李铮明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最快最明智的一条路,但面对这些为国家奉献全部的老一辈学者,他还是自愧不如。

    孟家荫笑了。

    “李铮啊,我就直说了,我们这次出来,除了参加大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我们国家引进一条先进的药物生产线。还有药物原料生产的机器啊,很对药物原料,我们已经在实验室成功提取出来了,缺少的就是能大规模生产的机器。”孟家荫目光炯炯地看向李铮。

    李铮起身,他从床头柜上拿了一份资料递给孟家荫。

    “孟老,您看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中午加一更

    红包继续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