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六十六章 清明祭拜

作品:《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

    清明祭拜

    曾文芳一行人的南方之行很顺利,他们在海州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赶赴东湖。陈志光一家三口与他们一起回老家拜祭祖先,而汪志坚回到东湖后,便开了曾文芳留给汪依桐的车先回了青山镇,因为汪家,每年也是在清明这天去拜祭祖先。

    这是曾文芳以及两个孩子第一次祭拜祖先,陈志越夫妻很重视。当然,孩子还太小,不必去山上扫墓,只需要大人抱着孩子入祠堂祭拜即可。

    在祠堂祭拜过后,曾文芳跟着陈文干一行人上了山,除了上次在京都沈家祠堂祭拜过先祖,她还是第一次上山扫墓。

    曾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清明之时,女子在家做饭洗衣,男子才要去山上拜祭。有生以来,她还没有参加过一次清明时节的扫墓活动。因此,读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她难以体会其中诗情。

    南方这个时节是个多雨的季节,只是,今年的清明节,春光明媚,阳光照着身上,暖暖的,让人舒服得想伸懒腰。

    南方真好啊,北方那边的山上,有些地方还有冰呢,这里已是春暖花开、绿草如茵。书中有言,“万物竞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交通,故谓清明。”在这个时期去野外走走,才发现果真如此。

    曾文芳觉得走在山路上,倒有点儿踏青的感觉。小时候上山,不是割草就是砍柴,对了,还去摘过山稔子。

    那时候,她与文婷几个小伙伴,提着“罗格”去很远的山上摘山稔子。饿了,就把山稔子当饭吃。她还好,记着家里人多,不舍得多吃。文婷家境较好,家里人也舍不得责备她,结果山稔子吃多了,拉不出屎来,要大人用竹子挖出来。

    后来,她们几个朋友说起这事,还取笑文婷。只是,自重生以来,曾文芳却没有再去过那几座远山。只去过附近的山坳上种花生、黄豆。

    汪依桐见曾文芳一脸兴奋的模样,不由好笑地问“芳儿,你以前没有拜过山吗青山镇称扫墓为拜山”

    曾文芳摇头“没有,我在曾家的时候,家里长辈说女孩不能去拜山,只有我堂哥、弟弟们才可以去。”

    汪依桐都有些糊涂了“青山镇有这样的规矩吗我们汪家上山祭拜从来不分男女。俗话说,生不忘本,死不忘恩,敬重先人,哪里还分男女”

    曾文芳还是摇头“我也不知道曾家的规矩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村里也有女孩上山祭拜,可我们家,从来都没有过,就连曾家老太太都没有去过。”

    “那可能是各家的规矩不同吧在陈家,女子可是扫墓的生力军。前几天,我与你几位伯母、婶娘就去过一次了。得先把墓地前后的杂草、泥沙之类的东西清理干净。我们都是拿着镰刀、锄头、簸箕等工具去的。

    男人们啊,只需要在清明这天,拿些烟酒、香火、

    吃食等祭拜的东西去就可以了。”

    “那你们可比大伯他们辛苦得多。”

    “可不是吗我们都已经弄妥当了,你等会就能看到了。”

    通往墓地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不了车。前几年,陈家大伯曾提出让陈志光开一条可以通小轿车的路,得到了陈家二老的赞同。

    陈志光与陈志越兄弟都反对,觉得挑着东西、走路去到墓地,方显诚意。如果嫌麻烦,连这么一点儿苦都受不了,那不如在家里设个香炉拜一拜算了。

    陈家的事,如今由陈志光做主,其他人见陈志光都发话了,便不敢再提这事。

    陈家村人从前十几代开始,由青山镇迁居到柳镇,与青山镇的陈家一脉相连。也是因此,当时陈茂才才肯让陈文干一起习陈家武术。

    陈家的祖坟在一座矮山上,与柳镇最高的一座山遥遥相向。而矮山的下面,便是东湖一角。站在墓前,能看得很远,因为,山的前面便是若大的东湖。这里

    有山有水,地理先生曾说这几座坟的风水极好。

    而这里,一溜过,全是坟墓。陈文干几代祖先的墓地都在这里。并且,据说,他们家祖先的坟墓还是挨着陈家老祖宗从青山镇迁居后的第一代祖先的坟。

    这几年,村里人见陈文干家这么风光,还说他们家都是沾了老祖宗的光。

    汪依桐对曾文芳解释道“陈家代代相传,到了清明,便都去拜祭自家至亲几代祖宗了。剩下这个老祖宗的坟墓,无人理睬。我嫁过来之前,你爷爷奶奶扫墓,也只是清理干净你们曾曾祖父等两三代人的坟前墓后。

    后来,我把坟墓两边的边界往外扩展,把草割干净了,才发现在旁边的草丛之中,还藏着一座古老的坟墓无人拜祭。我跟你爸说了这事,他细细辨认,发现这是最初迁居来柳镇的那位老祖宗的墓地。后来,每到清明,我们便会如拜祭曾曾祖父那样,给他烧香、摆放祭品,虔诚祭拜。

    干儿三岁多的时候就开始来拜山了,那时候,我们已经给每座坟墓铺好了水泥,重新装潢过了。老祖宗的墓前有两块青石板,我们也清洗得干干净净。

    干儿那时候哪里懂得什么叫祭拜呀,装模作样地学大人拜过之后,就跑老祖宗墓前的青石板上玩。他在那里读书、背书,耍拳。后来,每年清明来祭拜,干儿都喜欢坐在老祖宗坟前的青石板上,在上面比划、读书。”

    陈志光听到二嫂说起这事,也笑着说“记得那时,我总喜欢笑他,我说文干,我们在老祖宗面前读书,以后肯定能考状元。,结果文干就读得更大声了。我觉得啊,一定是老祖宗听到了文干的读书声,才会保佑他考上京大,成为这么优秀的人。”

    陈文干只记得自己喜欢这两块青石板,小时候在墓前读书的事情却记不起来了。

    陈琳听了,却高兴极了,也跑到青石板那边,道“那我也在这里读书,这样,我以后也能上京大了。”

    陈志光好笑地看着女儿,道“如果你每年只在这里读半个小时候的书,回家之后不努力,你就能考上京大,那以后,老祖宗这里每天都会挤满了人读书了。”

    “嘿嘿,也对哦”陈琳挠挠头,嘿嘿笑着,还是忍不住坐在一块青石板上小声背书。

    曾文芳觉得那两块青石板看着有些眼熟,走过去蹲在那里,摸着那其中一块,看了又看,抬头对陈文干道“文干,你去过青山中学后山的墓地吗那块墓地围了一圈的青石板,大约有七八块,还是两块垒在一起的。我看那些青石板的质地、颜色与这两块非常相似。”

    陈文干听她这么一说,也起了兴致,急忙走过去观察。看过之后,果然如此。他在青山中学后山做的事情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不过,他在那里读书习武都事半功倍,这事还真不是盖的。

    如今想来,事情还真神奇,举头三尺有神明,这话说得一点不错。

    他清楚地记得,青山中学后山的墓地,也是陈家的墓地。他认真琢磨过,还查过族谱,记得青山镇那边的那座是陈家十几世祖的,比这座还要前一两代。或者,这边的老祖宗,是那边老祖宗的儿子或者孙子而老祖宗为了感恩他与家人,才会有此奇效

    “你去过后山墓地吗那里风景挺好的,我经常坐在那里看书或发呆。”曾文芳没有说的是,她还在那里哭了几次鼻子。

    陈文干点头“我也去过那里,确实好风景。坐在那里看书,比起在教室里看书还要清静得多。”

    陈文干也没敢告诉曾文芳,说他经常去那里习武,还在那里得了一把匕首。

    ”你也这么觉得吗我就是觉得在那里读书,思路更加清晰,记忆力也更好些。不过,我告诉文峰与文雪,他们却说没什么感觉。真奇怪,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会有这种感觉呢”

    汪依桐听到曾文芳说到青山镇,也饶有兴趣地走过去,正好听到曾文芳这句话,不由乐了“或许老祖

    宗知道你是我们陈家宗妇呢”

    陈文干道“妈,青山镇那座墓地,果真是陈家老祖宗呢,比起我们这座还要长一两辈。”

    汪依桐笑道“那就没错了,陈家祖宗自然只护着陈家媳妇。”

    陈志越听他们在那边越说越离谱,不由嗔怪道“阿桐,你好歹是医生。”

    “呵呵,我是医生啊,但不代表我可以不敬重祖先啊。我只是觉得我们家儿子与儿媳妇真是天生一对呢。干儿小时候就喜欢在这座墓地前读书,芳儿那时候竟然也会跑到青山中学后山的墓地前读书这不就是前世的缘分吗”

    这么一说,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应了。总之,清明得扫墓,这事情还是得定下来。

    曾文芳却看着陈文干傻傻地笑,说起来,他们确实有两辈子的缘分,只不过,上一世,他们没能走到一起,而这一世,他们成为了夫妻。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她与文干的缘分,如果真的

    因为这两个有关联的老祖宗,那么,与汪依桐的善心也分不开。

    就说柳镇陈家村的百姓,以前从来没人记起这里还有一座老祖宗的坟。当陈文干家的子嗣有了出息之后,就有许多人眼红了,觉得他们家人沾了老祖宗的光。

    陈志光等人知道他们的议论之后,曾对大家道“这是柳镇陈家村的祖坟,谁都可以来祭拜。只要大家心诚,我相信,以后我们柳镇陈家一定会有更多子弟有出息。”

    人们听到他这番话,也动了心,于是,这几年,来这边祭拜的人多了一些。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