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将到京城

作品:《醉卧美人膝

    平安侯的女儿, 岂不就是张起的亲姐姐邺阳大长公主的亲孙女儿

    那就不是险些做了齐王妃的富平侯夫人的亲侄女

    胡先生脑袋里转了好几转, 才结结巴巴地道“这、这、这咱们离京的时候, 可、可还没这呀”

    太子今年十九岁, 纳妃并不稀奇, 只是李丞相离京之前, 此事还没有定下来。原以为圣上还要犹豫一阵, 不想居然定下的这样快。胡先生沉吟道“圣上没有等东翁回京便定下此事,是否”

    李丞相眉头一紧,又一松“太子纳妃, 圣上家人,何必非要问我”

    “天子无私事,太子亦然。”

    “东翁”胡先生加重了语气, “事情有些不对, 为何我总觉得”

    李丞相打了个手势,二人进了船舱, 李丞相才慢慢地道“圣上总是要弥补一下邺阳大长公主的。”

    “那齐王那里”

    李丞相笑得有些冷“他们家事, 与我们何干呢只要不逾礼法。纵逾了礼法, 不也这么过来了吗只要不伤国政, 便好。”

    胡先生失笑, 抽出扇子一拍脑门儿“是我发昏,居然与碎嘴村妇一样大惊小怪了。”就齐王当年那档子事儿, 街头巷尾,添了多少谈资可也没让他别犯浑。

    宾主二人对着耸了一下肩, 李丞相道“张

    起就在这里, 向他道个喜,回京再请夫人准备,到平安侯府随个礼就是了。把道灵和五郎叫来,告诉他们这件事。”

    胡先生脚步匆匆。

    因有此事,这一日开船的时刻便推迟了。整个船队,理所当然都知道了这件事。附着丞相官船行进的商船上,也有人看到了机遇,希图借此机会多送珍礼,可以与平安侯府搭上点关系。整个船队,都热闹了起来。

    程家船上,程素素知道消息并不算晚,程犀打李丞相那里回来,便告诉了她这件事情。程素素轻声问道“是现在就要预备下贺礼,还是到京里再说”边说,边看赵氏。

    赵氏听说平安侯的女儿选做太子妃之后,表情

    就有点奇怪。

    程犀道“现在途中,我向张少安道个贺就是。旁的事,到了京里再说。又不是这些随行商人,哪用现在就凑上去”

    程素素问道“他家是勋贵,哥是科举出仕,这里面,有什么讲究没有咱家也算与他认识了,以后交际,可有什么要领”这事儿她也问过赵氏,赵氏的回答,只有笼统的两边不算不和睦、也不算太亲密,确是勋贵、科举两边各玩各的时候多些。

    程犀似乎想起什么来,口角含笑“唔,挺有趣的。”

    “怎么有趣了”

    程犀将自己在京中所见,以及李丞相、李巽对他的提点,归纳了一下。

    大概就是,并不像程素素以为的那样,只要有科举,就是科举的高勋贵一等。在这个她并不熟悉的大周朝,并没有她所知道的,不经科举、不中进士,就不能做丞相这样的默认的规则。

    对此,科举出仕的人,是不那么服气的。以为勋贵们不经考验,就可以登上高位,这样的人能否辅佐君王、治理好国家,是存疑的。

    但是,正在此时、在京中,勋贵出身之人,并不觉得自己比进士们差。恰恰相反,手中握权的他们,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读书人的。“你若做得好了,我许你共治天下,若是不好,给我滚蛋。”

    历代以来,掌权的前辈看后辈的目光,莫不如此。

    民间是重科举,乃是因为这是如今寻常百姓,乃至于小有家资之人可以改变身份的最有指望的途径。勋贵,不是寻常百姓。

    若是以为“我得中进士,乃是人中龙凤,可以傲王侯”,大概会被狠狠地教上一课。事实上,不少举人、秀才,都是想巴结勋贵的,进士里要与勋贵保持良好关系的,也不在少数。

    这实在是一种既想沾好处,又想体持体面的,令人尴尬的心态。

    无怪乎如今科举出身之人愿意抱个团,想从勋贵口里夺点食。而勋贵出身也不好惹,两下正僵持着。

    这事儿,跟读书人的骨气,没太大的关系,倒是与彼此的利益,有很大的关系。

    程素素受教得厉害。

    兄妹俩说话的时候,余人皆安静听着,对于京城,整个程家都知道得太少。唯一在京城居住过的人是赵氏,她对官场上的一切,懂得并不比其

    他人多。程玄不大爱听这些,倒安静坐着,道一努力记下要点,免得入京之后无所适从。

    程犀说到最后,见舱内一片安静,自己也笑了“过一阵儿,我将要点写下来。”

    程素素心道,这样也好,最好能编成个顺口溜,方便记着。要是有各方之间的关系,倒可以整理出一份图表来,更利于记忆。

    口中却说“既然这样,就不要太上赶着啦,看起来不雅。反正已经认识了,有些交际,也不算巴结。”

    程犀含笑点头“不错,不错。”

    兄妹二人心知肚明,京城水深,程犀背后有着李丞相,已算是稳稳当当了,到处乱跑,反而不美。

    赵氏却在此时,突然问道“圣上选平安侯家

    的女儿做太子妃,是不是在补偿平安侯府”

    问这话时,她的眼睛往四个子女身上顺次溜了一遍。若是别人,或许会顺着她的说法往下去想皇室与平安侯府之间的纠葛,程犀却有些哭笑不得,他猜到赵氏没说出来的话了是不是对我们也要有些补偿

    怎么可能且不说事情过去了十几年,圣上还记不记得有赵氏这个人都不一定。就算记着了,皇家也并没有亏待你呀。

    程犀只得说“圣上又不曾亏欠了谁,要补偿什么呢雷霆雨露,莫非君恩。”

    赵氏讪讪地“哦。”

    李丞相见程犀稳得住,更高看他一眼,每日将

    他唤到自己的船上,向他传授为官之道。李丞相宦海沉浮数十载的心得,旁人求也是求不到的。不止教程犀如何与上下级相处,更告诉他好些京城诸人之间的关系。对程犀而言,最最难得的,还是李丞相教授他的种种实务这些非有经验不能得知。

    程犀重又进入了当年科考时的学习状态。程珪、程羽二人,读书不及他,然而看他眼色行事还是会的,两人缩到一边,自己温习自己的功课去。遇有不会的,轻易不敢打搅他。程珪机灵,凡遇到谢麟,便拿来请教谢麟。

    谢麟正在无聊,又觉这一家人有趣,也欣然前往。程素素与程犀不同船,谢麟也没作遇上她的打算。谢麟以为,孟世叔纯粹是在胡扯,他岂是那种“你不迷恋我,我就觉得你奇怪”的人分明是因为这个小女孩有意思嘛

    瞧,他也没有围着小女孩儿转,也没有必要引起小姑娘注意不可,对不对朋友妻不可戏,熟

    人的妹妹,也不能随便撩,对不对

    看功课,看功课程犀正在李丞相处,谢麟就暂用了他的书桌。捧起程珪新作的诗,往程犀的桌上一放。

    嗯于谢麟将诗稿放到一边,指着镇纸下压着的一张图,不动声色地问道“二郎,这是什么”

    程珪伸头一看,有些支吾地“大哥弄的,我也不知道。”心下惴惴,担心是什么不该让外人知道的东西。虽然佩服谢麟,轻重远近,程珪心里清清楚楚。

    谢麟只当没注意到这图的不同之处,对程珪道“你这里,这个韵”

    程珪听谢麟讲课,头一回心不在焉,很担心这图有不妥,因为这图之前是没有过的,是程素素搞的

    原来,程犀从李丞相处听闻诸如钱粮收支、人口多寡等等数据,回来自己钻研,以备御前奏对。程素素有事与他商议,也看了一眼。程犀也由她去看。不想程素素看这个不顺眼,嫌弃不够直观。

    看到最后,索性将历年粮钱赋税的数目变化做了张折线图。做出来之后,程素素一不做、二不休,将程犀现手头上有的诸般数据,都做了整理。

    各州郡府县每年赋税占的百分比做个扇形图。各地科举选材的比例也做个扇形图。

    变化走势做个折线图。

    并不复杂的方法,窗户纸一样,一点就破。拿出去到朝堂上,说不定还要被批评。

    胜在直观

    如果说李丞相将这些教导程犀,还算有道理的话。那么程犀拿来给女眷随便看,就很不妥了。还好还好,谢状元没有放在心上。程珪如是安慰自己,唔,还是跟大哥说一声。谢状元又不知道是幺妹干的

    其实,谢麟一看上面的字迹,又是十分熟悉的颜体,早猜出来是谁做的了。觉得程犀这个妹妹,有趣极了。且飞快地给这种图表找到了用武之地私下来说服圣上的时候,肯定用得着。具体如何做,谢麟瞄了一眼,已经总结出了规律。

    当然,在用之前,他还要先装作这是程犀发明的,向程犀打个招呼。现在,就装作不知道好了。谢麟低下头,重新看起程珪的文章来。

    程素素的心里,是十分感激谢麟的,能够在她

    大哥在李丞相处进修的时候,帮忙指点程珪、程羽的功课。此时此刻,却拿不出什么可以回报他的东西来,只得权记下这份恩情,留待日后还他。

    也只能留待日后了

    因为临近京城,由舟船而转车轿,再过一日路程,便到京师的时候,赵氏突然病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