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宫故人

作品:《醉卧美人膝

    旨意下时, 程家一片慌乱。

    圣, 不是随便就能面的。程犀考上进士之后, 第一件大事, 不是打马游街, 而是先学礼仪, 学会了, 进宫谢恩,再做旁的。同样的,要召见谁, 或是朝廷,或是宫中,有司衙门要派员来教一教礼仪, 提醒一些忌讳。

    在此之前, 从来没有人通知程家该学这些礼仪了,家中如何不慌乱

    程素素天生心态不一样, 不慌也不乱, 还记得给小黄门包红包。

    赵氏喃喃地道“真的是宣的我家别是旨意错了

    吧这不合规矩的。”

    来宣旨的是个小黄门, 听了心中暗乐您又知道什么规矩了不过红包拿了, 程家又有靠山, 也就装作没听到。也不去反驳她。

    赵氏却不肯糊里糊涂,而是追着要弄个明白“可是, 并没有教授礼仪呀。”

    小黄门眼中闪过一道惊讶的光,口气里的恭敬也从浮夸变得实在了“老安人说的是, 原本没排到府上的, 是今天圣上突然想起来了,府上快着些吧。咱家立等着呐”

    小黄门不知道赵氏来历,见她居然懂门,平白惊讶了一回,多说了两句。

    程素素一听,就知道这小黄门应该知道点内情。

    不再犹豫,又一个红包塞了过去。以期将小黄门的嘴巴,多撬点缝出来。

    小黄门世情颇为圆融,思忖这个红包可以收,话可以讲,微笑着将红包袖了。再看程素素又漂亮可爱,说话愈发和气,讲得也清楚“咱家知道的也不多,圣上没这么早想起来,不过今日府上哦,恭喜老安人,令郎已是礼部主事啦府上程主事,面圣之后,圣上就可想起来啦。您快着些儿,可不敢叫宫里贵人等着您呐”

    事情来得太突然,赵氏心如擂鼓她没做好这个心理准备程素素忙派人去玄都观请程玄同往,人往玄都观,则紫阳真人等便知道这里的事了,也好有个照应。

    赵氏双手微颤,用力拉着女儿的胳膊“你,面圣的礼,我、我再想想,哎你再给阿娘背一遍,可别忘

    了。还有你这衣裳”

    一旁程珪往前斜插一步,对小黄门“女眷收拾就是麻烦,还请前面用茶,稍待,就好。”

    程素素扶着赵氏往后院走,口里道“阿娘莫慌,哎,祖父在世不过四品,哥哥现在也不过是六品。都不是在中枢,这样的官儿,宫里没心情计较的。我穿什么都不打紧,干净整齐就行。”

    这些天她算是看明白了,她们家、包括被昭雪了的程节,都不是这些真正上层的人物所关注的。既不重要,也不能令他们有太多的感动。重要者如李丞相,如谢麟、张起,回来就面圣了。程家不是碰巧,还得等着宫里排期呢。

    程素素对自家的层次,有一个相当直观的认识。何况,想盛妆,也没那个条件。她家现在,就是个穷京

    官儿的家。

    最后,就只有赵氏作了点装饰,程素素往脖子上挂了个项圈儿,就跟着一道走了。她心里有计较,新衣裳还没裁好,穿什么,都有可能被讲过时,不如穿道袍,她还有话应对。

    到了宫门口,小黄门念着红包的情份,嘱咐一句“既然没学过礼仪,就听咱家的,别乱动,别乱走。”却是男女分开来,程玄与程珪、程羽被领往德庆宫的偏殿面圣,赵氏与程素素却是要去见吴太后的。

    品级不够,丫环使女都只能在外面看着宫墙发呆。程素素权替了多喜的活计,扶着赵氏跟着另一个小黄门往育圣宫去。手掌中,赵氏一直在轻颤。

    这皇宫在程素素看来并不算大,走起来却颇远,走不多时,程素素脑门上已经沁出点薄汗来了。

    路上,赵氏忽然声音微颤地对程素素道“你就跟着我行礼,不问你,什么话不要多说。”程素素小声答应着,心里将对吴太后十分有限的一点资料又回忆了一遍。

    吴太后是皇帝生母,先帝元后过世很久了,二十余年来,宫里就只有这一位太后。吴太后亲生的就两个儿子,一个今上,一个就是齐王。吴太后也不插手朝政,对玄都观也和气,唯一鲜明的特色就是自打儿子当了皇帝,她就一门心思抬举娘家。

    别的,程素素就全然不知道了。

    将吴太后短短的资料回忆完,程素素也扶着赵氏站

    立在育圣宫门前,赵氏低着头,一动也不敢动,掌心全是汗。程素素还有余裕,以眼角余光打量四周,察觉花树后面,似乎还有人围观。

    小黄门进去,不多时便来宣她们进去。

    育圣宫太后宝座之前。赵氏自报家门的声音不但颤抖,而且哽咽,程素素也得行礼,跪在她落后半个身位的地方,焦急不已。

    吴太后的声音很慈祥,说一声“起来吧,过来我看看。”没半分不耐烦。赵氏怯怯地抬起头,看到吴太后,叫一声“娘娘。”泪水便再也止不住了。

    吴太后将她招到跟前,仔细看了一会儿她的脸,才缓缓地说“你是丽华。”赵氏哽咽道“是。”

    吴太后一番叹息,对一旁的皇后道“哎,看看,

    看看,你们也是见过的。”

    皇后姓袁,亦出名门,声色和缓“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吴太后眼中现出慈悲的模样“都不容易。”

    赵氏又拜见袁皇后。袁皇后指着下手坐着的一个宫妃道“你们也是认识的。”这宫妃与赵氏年纪相仿,乃是太子的生母淑妃。淑妃旁边,是寿安公主的母亲李昭媛,也是赵氏认识的。三人见面,都是感伤,吴太后与袁皇后看着,也一起感动得落泪了“再见面可真不容易啊。”

    赵氏与巧嘴是沾不上边的,太后、皇后说话,她从来就是听着,此时也不例外。二人说了一回,赵氏也没能趁机表现。倒是一边宫妃、宫女出言劝慰。

    吴太后对赵氏十分宽容。当初给儿子选妾,就两条老实、能生,赵氏两条都达标了,吴太后就没想过要拿更高的要求来挑剔她。只是伤感地摸摸眼角,看到程素素,便问赵氏“这是哪个”

    赵氏忙道“是妾的女儿,素素。”

    程素素大大方方上前给吴太后看,眼中也透出对吴太后的好奇。吴太后看了她,也很喜欢。问她年纪,问她到京城喜欢不喜欢,又问她为什么不穿得漂漂亮亮的。

    赵氏一急,越发想不出理由来了,总不能说家里又穷又土,就只好这样吧也不能说不重视进宫,所以没有盛妆。

    程素素笑得天真而坦然“这样穿的不漂亮吗”

    吴太后笑道摇头“你漂亮,衣裳不够漂亮。真是小孩子,哪知道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呢”又说赵氏,“你也不打扮打扮她。我就想要个闺女,就是生不出来,有个闺女,我天天打扮她。”

    赵氏嗫嚅着,越发说不出话来,就差跪地请罪了。程素素歪着头道“可是,我爹也这么穿,师祖师伯,都这么穿来着。”

    吴太后被逗笑了“真是小孩子。”

    赵氏不安地挪动了一下,低声道“素素”

    吴太后还要说她一句“你是老实人,老实人就会有福气的,看你这么多儿女,很好。看这闺女,也不挑剔吃穿,好。”

    淑妃与昭媛交换了一个眼色,心知吴太后这是在借

    机抱怨。吴太后对齐王妃万分不满,才有此言。

    当年事情闹得大,吴太后拗不过儿子,是被按着头同意的,心里本就有气。

    新妃胜在长相讨喜,性情娇憨,次后又怀了齐王的孩子。一朝分娩,生下一对龙凤胎。本是好事,眼看婆媳之间有所缓和。却又出了一件令吴太后恨不得掐死新妃的事情新妃生育辛苦,哭着说不生了,齐王疼爱新妃,也依了她,不生就不生。也对,儿女都有了,也够用了。

    可吴太后不这样想

    生一个哪里够皇帝后宫十数位,生了八个皇子、十个公主,活到最后也只有太子一个男孩儿,并四位公主而已。齐王可就一儿一女呀你自己不生了,还不让齐王跟别人生,这是安的什么心

    每逢齐王世子有个头疼脑热,吴太后就担心得好像儿子要绝后一样。开始想抱到宫里自己养,可新妃想儿子,齐王就能连夜过来接儿子回府。闹得吴太后养孙子也养不下去了。

    一开始是骂赵氏等人“没用,连自己男人都拢不住”,然而这些人都是选的老实人,且已发遣回家,渐渐的,吴太后也忘了她们。儿子,骂两句就算了,吴太后心里,自己儿子是最好的,如果有不好,也是别人的错最错就是那个小妖精

    可齐王护着,甚至不惜翻脸。吴太后也只能忍了,平常能不见这儿媳妇,就不见,也不召进宫里来说话。吴太后活到现在,风雨坎坷都过去了,自打做了太后,只此一件不如意的事,越发印象深刻。日日念叨,花开了,骂两句,叶落了,再骂两句。想起来就挑剔。见着谁家孩子多,就想起齐王就一个儿子,见谁

    家孩子少,又想起齐王就一个儿子。

    这些事情,程素素与赵氏都不知道,还在陪吴太后说笑,主要吴太后与程素素说话,赵氏挨一边儿听着。有人听,吴太后谈兴更浓,又不好明着说儿媳妇不好,就开始指桑骂槐。

    这样高深的话,赵氏哪里听得懂安静陪坐。程素素能知道吴太后在挑剔人,不久之后,猜到在说齐王,她便也不好接话了。此事,太后骂得、邺阳大长公主骂得,她们却提不得。

    吴太后遇到个生人,过足了嘴瘾,口干舌燥,喝茶的空档,又想起一事来,问程素素“你哥哥们,是不是都跟着来啦在前头吗”

    程素素点点头“是,说是在德庆宫。”

    吴太后对袁皇后道“咱们去问问,能让咱们看看不你想不想看看呀”

    袁皇后欠身道“娘娘想见,咱们也沾光,我这就打发人去问圣上。”

    皇帝很快就亲自来了。

    皇帝对整件事情,充满了好奇。

    其实,当年他为儿子发愁,不是生不出,是养不大。总养不大,就再纳几个充实后宫。当时余真人为他合了合八字,最后选了十个八字好的。吴太后心疼小儿子,向皇帝讨了几个给齐王。皇帝大方,顺手一划,分了四个给弟弟。好巧不巧,赵氏就在这四个之列

    。

    这件事,远在公布采选女子归属之前,知道的人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单是一个程节昭雪,他也不放在心上,单是一个赵氏改嫁,他也不放在心上。赵氏改嫁了程节的儿子,还生了一个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的儿子。这就有点意思了。

    程节救过的紫阳真人,为他抚养遗孤,皇帝也就在口上感慨一下紫阳真人的人品好。程节判过归属的李福遇做了丞相,再为程节平反,皇帝顶多再感慨一下。可李福遇又招了程犀做女婿,招婿的时候还不知道程犀的来历,这就更奇了。

    全凑到一起,得有多少巧合

    所以,皇帝下令程家全家上京,给他们赐宅。反正,程节原籍就是京城,顺手的事儿。

    程家到京之后,皇帝事多,一时又将此事忘到脑后。今天再见到程犀,又想起来了,于是便有了现在这一出。

    纯粹是想看看人,满足一下自己的突然兴起而已。召见的地方也是在偏殿,皇帝本身没将这当成件正事来办。皇帝对赵氏也不感兴趣,当年就是为了要生儿子才充实的后宫,半分感情也是没有的。赵氏还没进宫,就被吴太后讨去给了齐王,没有跟皇帝相处过,半点纠葛都谈不上。

    不过看到程玄儿子多,他的心里还是小有嫉妒的。

    这种情绪,在见到程玄之后,变得怪异了起来你要娶媳妇儿,我给你赐美女啊你娶我弟弟发遣的

    妾干嘛干嘛不觉得该配更好的吗紫阳真人是怎么想的

    双手撑在御案上,探着身子直往前看的皇帝十分不开心。

    李巽说得没错,紫阳真人要早将这小弟子带到京城,大约别人是争不过的。

    皇帝对赵氏,真是半点印象也没有了。但是有一条他是知道的,齐王这几个妾,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想一想,真觉得委屈了程玄这张脸呢。

    虽然吴太后骂来骂去,皇帝心里,弟弟这事儿办得,不算太出格。现在他只恨弟弟没将赵氏留下来,弄得他现在这样遗憾。

    程玄走近,皇帝直勾勾地看着他行礼,有没有合规

    矩皇帝也不计较了。将座位赐在了自己手边,就开始嘘寒问暖。

    程玄从小到大,什么时候都是被别人关照的。被皇帝关照,也不觉得诚惶诚恐。这份淡然,让皇帝更是喜欢。

    与李丞相一样,皇帝一眼就看出程玄没有城府。要说程玄是什么大德真人,皇帝是不信的,可是对着这张脸,皇帝心里就舒服。仿佛自己真的修道有成,在与仙人谈玄。

    皇帝自己也信道,程玄别的不行,唯记性很好“不怕考”。两人谈得投契,程犀听得想打瞌睡。很想进谏,请皇帝不要迷信道士。然后,他也这么做了“圣上,子不语怪力乱神,请圣上多关心朝,少谈神仙。汉文帝,一代明君,不问苍生问鬼神,也为后世所讥”

    皇帝正在兴头上,被他这一谏,弄得十分扫兴“君与父言,你插的什么嘴一旁站着去你看看他,真是太死板无趣了,你也忍得了他。”最后还向程玄抱怨了起来。

    程玄慢悠悠地道“还行,家里正事有他在做,我就闲下来了。”

    皇帝失笑“也对,打发他干事去,咱们接着说,”又叹,“紫阳仙师一门,就是太飘逸了,总令凡人难以捉摸其韵,无法照做呀。余仙师就有迹可循”

    那一厢,小黄门来报,余仙师求见。

    皇帝笑谓程玄“余仙师与你的师父,可有瑜亮之争呐”

    程玄不开心地说“圣上错了,我师父才不会与人争什么。”

    皇帝一想,笑了“还真是。所以紫阳仙师才更近乎得道呐你们见一面吧。”

    片刻之后,余真人便来了,他是带着气来的。

    这位余真人,见到皇帝还在紫阳真人之前,皇帝求子,就是他给算的卦。然而紫阳真人运气极好,见着皇帝的时候,皇帝上头有哥哥,连太子都不是。紫阳真人小地方的道士,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人物,只觉得他这气质比别人更好些,就赞他“大富贵”、“云气蒸腾”。

    好巧不巧,刚夸完,皇帝他哥死了,排一排顺序,看一看能力,他就成了太子。

    余真人之前做得再多,也赶不上紫阳真人这一嘴虚无缥缈,玄都观就给了紫阳真人。这种感觉,甭提有多闹心了。哪怕紫阳真人从来不生事儿,他的徒弟也很老实,余真人还是憋屈。

    紫阳真人老实道士,连士大夫都喜欢他他乖啊,不生事儿还喜欢请紫阳真人门下去算卦做法事。余真人则想做个名垂青史的道士,想弘道,偶尔还往朝廷上伸一伸嘴,士大夫就总讲他是“妖道”。

    余真人相面算卦准,往往很快就能应验。给皇帝宜男的采女,果然生了五个儿子虽然只养活了一个,好歹,太子长大到能娶媳妇儿了。淑妃很感激他,太子与他也颇为亲近。

    但是紫阳真人说过的事儿,当时看来是老生常谈,有些甚至匪夷所思。然而,五年、十年之后,才有应验。紫阳真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活得长,一口气活

    个十年八载,活到应验。

    近几年,人人都说紫阳真人是真神仙,比余真人这个只会操心道门事务的道士,强多了。

    今年更可气,紫阳真人的义举,更得到了仕林的赞扬,将余真人压得抬不起头来。眼看紫阳真人徒孙做了丞相女婿,只要不早死,至少能混到个尚书。朝中有人,才好做官。有程犀护着紫阳真人一脉,余真人的头都要被按到泥里去了

    余真人坐不住了,听说了赵氏的事后,心生一计,必要趁此机会,将紫阳真人一脉拨除。搬去这弘道路上的绊脚石玄都观极大,归了紫阳真人,余真人却在宫中的小道观里有一席之地,消息灵通,来得极方便。

    进门便一脸的焦急“圣上,贫道有罪”

    皇帝知道两派有争执,余真人急匆匆赶来,他以为是来争执的,不想余真人说了这么一句。皇帝一怔“怎么了”

    “贫道心头一动,起了一卦。察觉当年算过卦的人,到宫里来了。”

    “你给多少人算过卦,哪天没有这样的人进宫”皇帝不以为意。

    余真人道“臣当年为陛下子嗣求过卦,卜得将来天子今日卦相有变。贫道怕做许负,误了陛下。请陛下准许贫道,能为当年之人,相一回面。”

    程玄犹不觉有异,程犀面上遽然变色。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