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2章 水到渠成

作品:《醉卧美人膝

    十一月廿三,

    是谢麟给一双儿女办周岁的日子,

    也是赵骞给谢麟谋划好的,

    提及创办书院的极好的场合。已经私下筹划了很久,

    风也吹过了,

    正式的提出还是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场景的。

    这个场合就很合适。

    几人心知肚里,

    一切都照着这么个标准来。在做周岁之前,

    谢麟又与族中长者如谢侍郎等再次通气。谢侍郎本就为前番家族盛事不能常有而遗憾,接到谢麟的书信,登时喜出望外“这是想到一起去了”

    瞌睡送来了个枕头,

    谢侍郎憋着股劲儿动起了自己的小心思。这书院有利于家族,当然也有利于谢麟个人。到了这一步,家族得利是肯定的了,

    谢侍郎就想自己也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暗搓搓地将兴建书院所需之财力、物力等等方面都算了一回,

    暗中准备了不少财物,预备着等谢麟公开宣布的时候,

    自己要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

    以此分一些名声,

    也与谢麟的联系更紧密些。

    为此,

    谢侍郎还准备了一份地契,

    田地的出息作为维持书院正常运转的资金,

    使之可以长期发展。甚至还在想,谢麟丁忧总有完结的时候,谢麟之后,

    谁来主持这个书院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谢侍郎笑得很暧昧。

    到得谢绍与谢秀周岁这日,谢侍郎不早不晚地着家眷子孙往城外去了。到得别院外面,却见车马相连,谢氏族人到了大半,内里有事先知道消息想躬逢其盛的,也有一些是听过谢麟讲课,必要来给他捧场的。此外又有一些客人,譬如谢麟的舅舅叶宁等人,又有孩子的外祖拖家带口也来了,谢麟故交等都没有嫌地方偏僻,热热闹闹地给谢麟撑场面。

    虽在孝中,这件事情上热闹一些却是可以被理解的。只是没有歌舞伎乐等等罢了。

    程素素侍奉在林老夫人面前,老夫人道“你忙正事去吧,这里有你两个婶子陪我说话就够啦。”程素素笑嘻嘻地道“您就是我的正事儿呢。”米氏往她脸上拧了一把“这小嘴儿,蜜一样的甜。你也夸夸我呀。”

    程素素道“您还用夸吗照着您的样子说就成啦。”

    米氏往林老夫人身上一靠“阿家看她太会哄人开心啦。”

    林老夫人也笑了起来。

    自家人取笑一阵儿,客人也渐渐到了。谢麟与谢涛、谢涟在前面接待男宾,程素素就相帮林老夫人管待女眷。林老夫人上一年纪,喜欢人多热闹,不喜冷清,陪客多了起来,她的精神也越来越好。米氏与方氏自打搬到城外,很担心的就是家族的未来,今见依旧热火朝天,脸上心上都舒展了开来。

    人一多,程素素也忙了起来,等到李家长媳薛氏到来的时候,人已到了一半,程素素到了要补妆的时候了。

    对李丞相说,希望能够明正言顺地接待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时间却终归太紧,程素素也没有着急在抢在此之前就将史先生认下了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原因,对史先生不好。

    是以周岁宴的时候,史先生还是不能作为长辈出席,他只能是托李府给捎带了几样礼物。李丞相夫妇也没有亲至,却是命长子长媳同来。

    此时谢丞相的周年还没有到却也有几个月了,京城各种新闻层出不穷的地方,在众人心里,事情似乎已经过去很久了。谢府又借着这一件事,提醒一下众位亲朋,谢家这个庞然大物依旧在。

    程素素与薛氏接触不算多,因两家关系倒也颇为亲近。薛氏拉着她的手道“平日不像今天这么忙罢”

    “是,都关起门来读书。”

    “那便好,趁着这个功夫好好养足了精神。才生育完就忙碌对身体也不算好。”

    “大嫂说的是。”

    两人又交流了一下信息,薛氏是带着任务来的,指出了单子上哪样是李六夫妇特意准备的,那样是代史垣捎带来的。而李丞相夫妇与他们自己的礼物,却都不提了。程素素暗道,这位大嫂也是个不错的人,引薛氏去看孩子。

    周岁宴名义是为谢绍谢秀两个孩子办的,实则他们并不会露什么脸,外面是不要想看到了,女眷也只有特别亲近的人才能看到。用来客的话说就是“今年冬天格外寒冷,不要着凉了。”

    薛氏对程素素而言又与旁人不同,程素素悄悄引她看了一回。两个孩子正在渴睡的时候,吃过一回奶,又睡了。屋子里木炭烧得足,两张小脸睡得红扑扑的。薛氏仔细端详了一回,又看看程素素,道“有几分像你,另几分是像了咱们姑爷吧”

    程素素笑着说是。薛氏看了一回,便说“回去阿翁阿婆问起,我也有得说道了,这两个孩子长得可真好。”二人不能离开太久,又相携回到席上。席上正在说“今年柴炭耗费得比往年都多,太冷了,哎,城外比城内更冷,老夫人一定要保重身体”

    程素素想了一回,心道,这书院的墙一定要修得厚一些才好,要是能做夹墙烟道盘个炕就更好了。晚间要与谢先生提一提,至少得有那么一间屋子冬天好住,郊区没有遮挡,确是比城里要冷不少的。热岛效应嘛。

    她脑子里一面想着,一面应酬着,分心二用丝毫不错。正与谢家一位近亲的娘子说儿女经,忽然听到前面嘈杂的声音,心道来了。

    林老夫人也住下话来,问道“他们怎么了,这么开心”

    程素素起身道“我这便使人去问。”

    不一会儿,张娘子就一脸喜色地道“老夫人,各位娘子,咱们家学士要办个书院,就在旁边那块地,各家儿郎都能来读书呢。老侍郎还说要捐助”

    程素素心说,聪明人还真是不少。这份捐赠却是不能不收的,只好自家出得多一些,占得份额大一些,免教喧宾夺主了。

    林老夫人欢喜地道“这也是应该做的,他阿翁在世的时候就喜欢他提携后辈。”族内女眷又凑趣,说是一定要让自家儿孙来读书,又有来宾也捧场,也说要来读书。林老夫人笑道“那叫他们去商量,我只管听着这个消息乐一乐。”

    书院还只是划出了一块空地,便已引起了不少人注意。三元及第的噱头很吸引眼球,但是到了六部九卿这个级别,也只是知道了有这么一回事而已。须知开山立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个二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自成一派,桃李满天下的。

    成体系、分科目,不同老师教不同科目的,官学比较多,私人讲学打孔夫子起,就是一个老师讲全场。比较流行的也是一个大儒,再几个、几十个学生,专治一门学问。

    谢麟丁忧三年,能做出什么样子来大家都是存疑的。是龙是凤,还得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行。

    比较热心的是谢氏族人,他们似乎有一种将族学搬过来的美好愿望。同时还有一些姻亲,也有些到亲戚家的族学里附学的念头。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略有那么一点大,谢麟的狗脾气是不可能给别人家当保姆的。好在是书院正在打地基,不用即时就教学生。谢麟聚了族老们商议,退还了大部分对书院的捐赠,且提醒他们“书院在建,如今子弟们还在族学读书,若人心浮动,反而不利于向学。族学里的先生也要不安心了。”

    谢侍郎知晓其意,与他一搭一唱“这倒也是,子弟这般多,又有附学者,书院一时容不下这么些人,再则芳臣学问深,小学生们未必听得懂,不若取学问有成的过来。”

    这才避免了谢麟有可能做幼儿园老师的窘事发生。谢氏族人在甄选弟子,谢家有一个通病好面子,因谢麟说要开书院,学生便不止是姓谢,为了在外人面前维持住自家的面子,从旧年十一月廿四开始,直到第二年春天,谢丞相周年祭的时候,通过各种考试终于精选出十人。

    此时,书院也初具规模了,匾额是牌坊上的字是谢麟自己写的,并不用请任何人来题字。谢麟将他的印章大大方方地扣在了匾的左下角“难道我还写不得一个书院的名字”

    好好好,你行的,惹不起,随便你。

    其次便是学制,谢麟拿出了自己读书时的劲头,将学生的功课排得满满的。学生们此时面对的不是那个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风趣可爱的族叔族兄了,而是一位严师,顿时觉得以前遇到了一个假的谢麟。

    谢麟耐着性子,与他们从日出到日落,每门功课都盯着,一直盯了一个月。课表也从谢麟擅长的部分,讲到了律法等等,谢麟便将舅舅叶宁给请来,给弟子讲一课。叶宁顺手将儿子也带了来听讲,又听谢麟听一回,便将叶斐留下来听课了“芳臣讲得更好些,你也来入这书院里吧。”

    叶宁这个身份,也有荫生的名额,他儿孙也是不少,便遇到了“不可能每个人都入国子监”的情况,叶斐放到谢麟这里看着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令人放心的。

    天一书院第一个不姓谢的学生出现了。

    有一便有二,因一开始谢氏择选子弟的标准就高,此后入学学生的标准也被提高了。入学便要先考试,考过了谢麟出的题目,才准许入学。

    学生渐多,谢麟便开始广邀大儒来讲课,史垣自然而然地便被请到了书院。天一书院本是在谢府别院的地皮上建的,府里人也常有出入,程素素假意去听讲,听到史先生讲课时,赞叹一句“真先生”

    自此水到渠成,拜了这位“真先生”做老师。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程素素以谢家妇的身份拜李丞相的学生做先生,与她尚在闺中之时娘家与李家结为通家之好,情况是不同的。这代表着谢麟认可了这层关系。

    落入旁人眼中,又是一番计较。

    程素素不管这些,她名正言顺多了个老师,多了处可以明着走动的关系,走路都带着点小细风。趁着这股高兴的劲儿,程素素问赵骞“老梅还能快活几天”

    彼时二人自林老夫人处离开,如今程素素主管家务,而赵骞因与谢丞相的旧日关系,与谢麟若即若离,府中上下都知道的是,娘子是学士与赵先生之间一根绳子,将二人给拧在一起。

    赵骞好笑地问“娘子就这般着急”

    “水到渠成,谈不上急吧”

    “李相公在找机会。”

    “咱们送过去的,还不是机会吗”

    “是,但是要怎么使呢就送到陛下面前怎么送,是门学问。”

    程素素仰起脸来“要不要与伯父通个气”

    赵骞的兴趣来了,一直以来,他听到程素素不少事迹,但是在谢丞相面前、在京里,程素素总是装老实,赵骞也很想知道她能做些什么“娘子有主意了也不必事事都问李相公,自家没有主见,如何能让人看得起呢不投到水里,永远不会游。”

    程素素眉毛一挑,打袖子里摸出一封书信来“先生看。”

    赵骞接起来一看,唇角微翘“娘子想好了派谁去操办吗许多事情办不好,不是因为主意不对,而是因为做事的人不够妥当。”

    这是一封勒索信,写给梅丞相的勒索信,信尾附了一小段当年梅丞相给古老太师拍马屁的信件的节选。

    相当的精彩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