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0章 老将出马

作品:《醉卧美人膝

    这个当然是有点想撒娇啦

    当然也是不能承认的。

    皇帝的面颊抖了一抖“什、什么”

    “既然叫了老师,那就说老师的话吧,真心帮陛下的人还少吗陛下做得不错,想为陛下分忧的人多的是。哎呀,那是什么脸”李丞相说到最后,表情里带着嫌弃。

    皇帝撇撇嘴,被教训了之后心里反而有点高兴“老师会帮我的,对吧”

    李丞相默默地看了皇帝一眼,皇帝居然从里面看出一点点的纵容来,登时开心了“对吧”

    李丞相很无奈“陛下也要先说说打算。”

    皇帝早打好了腹稿,打从书院出来,他就在想程素素给他提的几个问题。此时说得很有条理“我意已决,如今之势,非变不可了。有什么后果,我愿承担。然而此事非一己之力可为,我亦不会急功近利,我求的是万代基业,不是一时发泄。我愿妥协。”

    李丞相有些动容,却依旧没有松口“陛下还没有说底线是什么,也没有说怎么想到摸出这么一条路来,更没有说有没有想到会有哪些阻碍,不成又会如何。”

    最最要紧的是,这条路不大像是皇帝能突然想到的,td到底是谁教你的这是要把我往火上烤啊

    在李丞相的逼问之下,皇帝还是将程素素给招了出来。一则李丞相与程素素关系极亲密,二则要做事,是不可能绕过李丞相的,还需要李丞相与程素素那儿多有沟通呢,必得告诉李丞相。

    李丞相听完了,一敲桌子子“我就知道她不弄出点事儿不舒服”

    皇帝微惊,扯了扯李丞相的袖子,怯怯地“老师。”

    d又撒娇了

    李丞相很生气,瞪皇帝,瞪着瞪着,目光便软了下来。想当年,他正经八百给还是太子的皇帝讲课的时候,这个集万千宠爱、万千期待与一身的少年的性格就很不错,也好拉个袖角。如今

    “二十年啦”李丞相感慨一声,旋即板起了脸,“此事陛下没有说出去吧”

    皇帝马上保证“这如何能随便说得”

    李丞相道“那便好,我得见见她,看她到底要搞些什么”

    皇帝心道,李丞相为政多年,总是比谢麟夫妇老练得多,也是该让他们开诚布公地讨论讨论。当即表示,他来安排双方见个面,嗯,他想在场也听一听。

    李丞相道“那就去他们那里吧。”皇帝总以北疆的事情为借口,带着太子去书院,这个借口很能迷惑一群人,京城里已经掀起了研究魏国的风潮。现在李丞相明白了,哪是为了研究魏国呀,这是在研究自己呢。

    再去天一书院,就是皇帝与李丞相同往,并没有带上太子了。

    书院里,谢麟得到通知之后就准备上了,还提醒程素素“李丞相比圣上要老辣得多。”

    程素素道“明白,明白。伯父却也不是固步自封的人,只是免不了要挨一顿骂了。”

    谢麟道“那就挨着吧,要是挨骂能办成事,那简直太容易了。”

    出乎意料的,李丞相进入书院之后却是一派的慈祥长者的模样,也与书院里的学子很和气地打招呼,跟皇帝谈笑风生地进了堂内。

    等清完场,李丞相便表演了一回变脸的绝技,一张脸仿佛是看到儿子期末考了个零蛋的亲爹。

    程素素本能地一哆嗦“伯父”

    李丞相道“我就知道是你”

    程素素乖乖低下头来“哎。就是我了。”

    “你是怎么想到这么个办法的”抛开这法子对旧俗的冲击不谈,这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程素素道“我空闲多,就琢磨嘛。您看,这么多年、这么多能人,什么招儿没用过却都是没能挽救危亡的,可见这法子是不能用的,那就得想别的法子去”

    李丞相也不是来听程素素表达她对事业的追求的,他需要全面的了解一下程素素对皇帝的提议。比起皇帝来,李丞相就更务实,也更会考人。程素素将人口、资源、发展等等,都说了出来,依旧不能令李丞相完全放心。

    李丞相问道“你怎么知道你这个办法就一定可以呢不提有人阻拦,哪怕没人阻拦,你就一定能成吗不要与我说,别的办法都没有用了,只有用这个办法。至少抑兼并还能缓一时之急你的办法却是从来没有验证过的。剩余人口这说法我算你对,你要知道,良相如良医,看出病症来不算良医,要能治病才是良医。为相也是一样你得给我一个交代国家大事,不是拿来儿戏的。”

    程素素道“伯父既这么说,看来是想过后果的。这样做的后果,会令庶人不必科考再多一条晋身之阶。商人也上了台面,恐怕许多士人会不喜欢。譬如吴起,楚国反覆了多次。可是伯父熟读经史,可发现一件事情么”

    “什么”

    “发展,是永不停歇的。”程素素又向李丞相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也是发展的,很明显的,就说一个亩产量,现在都比几百年前高不少,这是有历史记录的。再者,人口的增加、疆域的扩大

    最最后,程素素给李丞相和皇帝说了一个“文明的进步”。两位都是读书人,程素素便举了古籍记载的例子,从“人葬”、“人殉”,到孔子发出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诅咒,都能看出对“人”的态度是越来越尊重的。越是文明,底层的尊重就越会被重视。说商人不如士人,好,就不如,那接下来的发展,也应该是商人不会被那么轻视。

    李丞相没有去硬抬杠,反问,怎么知道这个规律到这儿不会发生变化呢那就是为反对而反对了。程素素现在这个规律总结得是不错的。哪怕不是很能接受这种“鞋子居然也要跟帽子放到一个位置上”的未来,两人都不能否认,这种事情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程素素的结语是“对庶人关怀,对士人自然就更关怀了。”比如说,你家儿子现在只能死守着土地、官职、爵位,这三样都是有数的,但是经济、金钱这些东西的增长呢,却能跳出这层束缚来。

    程素素自己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与其说是讲理论,更多的是要举事例。但是李丞相做了几十年的丞相,他就是研究这个的,一时之间理解得竟比程素素还要深刻一些。

    听了一阵儿,李丞相不再发问。具体执行的事情,他也不会去问程素素这丫头想法很新奇,让她做事别闹了,实践是程素素的短板,她根本没有参与进这一整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运作的经验。

    李丞相枯坐许久,问道“你知道这有多难吗”

    程素素低声道“知道。不会比坐以待毙更难。”

    李丞相最终也说了一句皇帝常说的话“我要再想想。”

    李丞相想的就比皇帝想的还要深刻一些了,十天后,李丞相又到了书院,这一次,皇帝依旧赖了上来。十天之内,李丞相给程素素写了很多小纸条,想到就记下来,派人送到书院,程素素再给他作答。

    这一次,李丞相要求程素素再系统地给他说一说,程素素照着他的要求讲了。李丞相道“你什么时候读的法家”接着又问谢麟“你也这么纵容她”

    谢麟道“您执政,难道不也是外儒内法吗”

    李丞相白了他一眼。

    皇帝举袖掩面,闷笑,被李丞相抽了下胳膊。

    抽完了,李丞相对程素素道“你这一切,想得很好、说得很好,我也要承认,抑兼并就是驴拉磨地在转圈儿。你这一切,却都是基于对外贸易能赚钱,这些钱,能养活一国人吗”

    程素素心道,艾玛,我等的就是这句话忙说“四海之外还有四海。”

    “哦,土地,嗯,矿藏”李丞相没有被忽悠,“怎么能保证一定能有这么多无主的、可以开垦成良田的土地怎么能保证有矿藏你知道出海之后离有多远吗走出去的人,要怎么治理不划算怎么办”

    还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如果利益足够大,那肯定会想办法,哪怕把统治的重心南移、东移,都值得,中枢也乐于去做。但是,如果这扩张的利益不够大,这就是个鸡肋了。最终可能就是送人出去,然后独立。多出个像安南那样的地方来,中原强大了,征服做郡县,一旦势微,它们就自己称帝去玩儿了。

    这个程素素把握最大了,果断地道“那就赌一赌吧,我赌必然值得。金银铜矿,珍珠宝石,绝不会令人失望,海中有宝。”

    “赌”李丞相想打人了皇帝也要吐血了,他耗费了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经历,最后还是赌吗

    程素素心说,难道我给你讲世界地理吗有三代两汉三国,有隋唐,世界地理,也能讲的,对吧可是你讲了,你能保证不烧死我吗不过李丞相这表情将她打醒了,她刚才说的话有些出格了。

    程素素只好换了一种说法“也没损失,不是吗除了拉磨转圈儿,您还有别的办法吗没有只有向外,只有跳出兼并、抑兼并,抑不了就乱套的怪圈。不然总有一圈儿碾子要碾到咱们身上。先派人去勘查呗,您要不动,我自己个儿派人出去。”

    李丞相一口气卡在喉咙里“你”皇帝担心极了,给老师拍背。

    李丞相缓了一缓,道“陛下,市舶司那里要派能员干吏前往,臣举”看了程素素一眼,“襄阳侯第八子,精明干练,就他吧。”程素素说得对,没别的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李丞相还是心疼他的皇帝学生的。

    皇帝犹豫地问“可行”

    李丞相指指程素素“她还有话没说,咱们不问了,我看是行的。”心里也在嘀咕,程素素这个人,在李丞相看来,还是有那么一点神神叨叨的。

    皇帝微愕,不问他能压制得住好奇心,但是在国策上,能不问明白吗

    李丞相不再问了,皇帝也只好记上一笔得空自己问。

    今日的目的已经达到,李丞相起身邀请皇帝离开,皇帝也不赖在这儿非得在今天把事儿问明白。不意回去的路上,皇帝邀李丞相同乘一车,李丞相却低声对皇帝道“她与她哥哥不一样。”

    “那岂不是不好么”程犀的评价是相当好的,与他不同,那就是没那么好。

    李丞相道“陛下,她是女孩子,有志向又有什么用谁也不给她这机会去做,所以呢,你要她亲自去做某事,那她得现学。可是要她去看事情,出谋划策,这些她闲得发慌的时候早不知道想过多少遍了。”

    总之,这是一个理论派,还是一个水平很高的理论派。至少在李丞相心里呢,还是个比较有人品的理论派。

    皇帝苦笑道“老师,也能只能相信了。”

    李丞相突然道“她有点神神叨叨的,信一回,倒也无妨。”不然还能如何呢既已决定要对学生再好一点,李丞相也只能上了贼船了。面对贼船上的困局,连李丞相都短暂地希望世上真的有神仙了。

    “她们家,出过神仙嘛,”皇帝如此安慰自己,“那咱们怎么办”

    李丞相低声道“市舶司先管起来嘛。再有,招募船工、矿工、会探脉的技艺之人出海。”

    皇帝道“好政事堂呢”

    “政事堂陛下,两府还是先盯着魏国吧眼下魏虏才是大患吧”

    皇帝摸了摸鼻子。

    有了李丞相的出谋划策暗中支持,事情进行得很顺利,蔡八被派到了市舶司。他背后有人,靠山极硬,本人近来又上进,将市舶司也打理得似模似样。

    “官商勾结”是绕不过去的坎儿,皇帝一面派了蔡八管市舶司,另一面也采用了程素素的办法,他派出了商人去参与贸易,先掺一脚。没有任何意外的,京中几家与皇帝关系亲密的权贵,也都参与了此事,程素素直接将高英派了去。

    李丞相则暗中下令,在沿海择址,一旦利润可观,即刻修建船坞,以供应可以出海的海船。如果没有利润,那就不用建了。与此同时,有经验的船工水手、会探脉矿的匠人、跑过海路的商人等等一一就位,且有一队兵士奉命随船,悄无声息地扬帆出海。

    两府则将目光放到了北方。

    魏主重华遣使来通报了自己成婚的消息,邀请虞朝派员观礼,同时要求修订盟约。新的盟约,魏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一条便是借地。理由是近年来魏国的自然环境变得更恶劣了,希望虞朝能够出借一部分土地用来安置魏国的百姓。

    理由如此冠冕堂皇,令一向标榜着“仁义”的虞朝想骂都骂不出声儿来。

    皇帝深沉地道“想要内附吗政事堂拿出个内附的章程来。”

    当然不是内附了明显是要地嘛于是一方要地,另一方要魏主去帝号内附,这条件显然是谈不拢的,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亏得双方好耐性,使者你来我往了好几回,终于谈崩。

    次年春天,魏主亲自领兵南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