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店啦

作品:《我靠煎饼成富贾[种田]

    书生下意识想去接, 那厨子却笑了一声“不急, 还没完呢。”

    他往蟹肉上撒了点不知是什么粉料,递到那老头面前“蒋翁,炙一下。”

    那老头微微睁眼, 空着的左手伸过来,在螃蟹上轻轻一挥,手中闪过一道红光,盘子里的螃蟹表面迅速泛起一层焦黄, 如同被灼烧过一般, 散发出淡淡的焦香。

    文弱书生看得有些目瞪口呆这、这难道就是传言中的武功可是书院的先生们不都说会武功的江湖人大都粗鄙不堪、杀人如麻、凶神恶煞吗还叫我们碰到江湖人立刻躲远些哩

    眼前这一老一少看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感觉啊

    “炙烤蒸蟹,两位慢用。”那厨子笑眯眯地递过来。

    两个书生接过来,端着走到方桌面前坐下, 迟疑地互相看了一眼, 不知道该不该下口。

    该不会有下什么药吧听说江湖武林中有好些稀奇古怪的迷药

    迟疑了片刻,那文弱书生鼻子里闻着盘子里不断散发鲜香味的螃蟹, 忍不住了,咬咬牙道“不管了,我先吃了”

    想来这众目睽睽之下,那两个江湖人也不敢真的下药害人吧

    这螃蟹味儿实在是太香了

    用筷子挟起一块蟹肉,表面上被那蒋翁炙烤出一层焦黄的硬层,入口既有蒸蟹的软嫩香甜, 又有烤蟹的酥香口感,而且那不知是什么的粉料也带着迷人的香气,让人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而且文弱书生惊讶的发现, 不知是不是那江湖人做了什么动作,这螃蟹的外壳看似坚硬,实际十分脆弱,轻轻一掰就可以把蟹壳掰碎。

    他的同伴也早就忍不住了,见他开始吃了,自己也动起了手,两个人一口接口,不多时两只螃蟹就被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两个螃蟹,文弱书生掏出手帕擦了擦嘴,不但没觉得满足,反而感觉更想吃了。

    他们不由自主看向了那个小厨子。

    那俊秀厨子正在给一个带着幼童的妇人做蒸蛋,鸡蛋敲开一端,倒了点掺了佐料的温水进去,一根筷子伸进去搅拌一会,然后把蛋壳打破的一端糊了些糯米浆,放在一块有凹槽的硬木上,如同给他们做蒸蟹一般盖上罩子蒸了片刻,将整个鸡蛋递给了那兴奋不已的孩童。

    这精巧的做法让两个书生赞叹不已。

    他们忍不住又排了一次队,多点了好些吃食,一边看着那小厨子漂亮的动作,一边品尝着仅用两把小铲子就做出来的美食,感觉比猜对了好几个灯谜还要舒适。

    等到两人捂着饱胀的肚子离开这个摊位的时候,才惊觉他们本来是想高雅地在岁安街上猜猜灯谜、逛逛花灯,说不定还能邂逅哪家高门小姐,在这样温馨的元宵之夜私许终身

    结果,现在他们一身的油烟味,肚子饱饱的,钱袋却空空如也,一个灯谜也没猜,更别提什么逛灯会的高门小姐了。

    只有彼此衣袖上还残留的香味,证明了他们刚才的所作所为。

    按理说应当是残留些姑娘家的脂粉味才对的

    不好,闻了闻衣袖,感觉又想回去吃了

    文弱书生忍不住打了个饱嗝,回头有些敬畏地看了一眼那摊位背靠的酒楼上高悬的匾额,记住了这家店的名字

    什锦食。

    等到准备的食材都卖完了,没有吃爽而失望的顾客也都散开了,严墨戟才甩了甩已经酸痛不已的胳膊,长出了一口气,对一旁脸色微微有些发白了的蒋老头笑道“蒋翁,辛苦你了。”

    蒋老头收回胳膊,内力回溯,声音有些沙哑“东家客气了。”

    严墨戟看他状态好像不太好的样子,有些担心蒋老头能不能胜任无火加热的工作,问道“没事吧控制铁板的火候很累”

    蒋老头有气无力地摆摆手,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调息了起来。

    其实单独控制温度,他倒不是特别累,只是近距离闻着这小东家做出来的各色美食,让他老是分心嘴馋,一来二去内气循环就容易出岔子

    不过这话说出来太丢脸,还是让小东家以为自己武功不济吧。

    这时,在店铺内一直在给严墨戟的食材做初加工的纪明武走出来了,看了看不断揉肩膀的严墨戟,眼角微微柔和了一些“要去看看吗”

    严墨戟一愣“看什么”

    “花灯。”

    “现在还有花灯吗”严墨戟四下打量了一下,“人不都走光了么。”

    纪明武脸上泛起一丝笑意“城隍庙处还有一些。”

    跟武哥一起逛花灯

    严墨戟眼前一亮“要”

    纪明武把手中的毛巾递给严墨戟“擦擦手,我们一起去。”

    元宵灯会,严墨戟两辈子加起来还真没有逛过。

    前世他不是忙于学业就是忙于工作,开了店之后,常人眼中的休息日对他来说反而是更加忙碌的日子,因此元宵灯会他也只在电视台新闻或者录像中看过而已,实际一次都没有去过。

    沿着已经有些稀疏的人流,严墨戟和纪明武并肩有着去了城隍庙。

    路上也有一些大胆的姑娘甚至少年,看到纪明武那英俊的面容眼前一亮,凑过来想主动搭个讪,然而看到纪明武拄着拐杖的右手,眼神又转为了可惜。

    纪明武神色自若,完全没有任何反应;倒是严墨戟有些担心他家武哥的情绪,频频看他。

    不过很快严墨戟就被花灯吸引了。

    现在已经临近午夜,但城隍庙果然还有不少花灯。

    各色的纸扎花灯、绸扎花灯,六角、七巧、八景花瓣一般展开的灯面上画着精致的仕女图或者山水画,里头点着的烛火耀出一片温柔的光彩。

    头一次参加灯会,严墨戟虽然做了一整晚的铁板烧,仍然觉得特别兴奋,拉着纪明武四处转,猜了好几个灯谜,还凑到几个卖小吃的摊位前尝了尝不同的口味。

    不得不说,严墨戟自己前世吃惯了机械加工的食物,现在这些纯手工的美食让他感觉新鲜不已,也给他不少改良自己的手艺的灵感。

    到底是冬日了,这些小吃多数以米糕、甜点、荤类居多,几乎没有非应季的果蔬食物。

    不过在一个不太起眼的糖葫芦小摊位上,严墨戟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一些冬季见不到的莓果裹了糖浆在卖。

    与那年轻的摊主交谈一番,严墨戟发现,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成熟的冬暖大棚的设计应用了,也算不上行业秘密,之所以没有广泛推广,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了。

    没有现代社会的电暖,古代制暖全靠烧炭,很多作物又受不了烟熏,只能用最精致的无烟炭,导致一个冬暖大棚需要的成本极高,只有王侯贵胄之家才吃得起。

    这个摊主家里兄弟就是给在青州城的齐王府种植一些非当季果蔬的,会采摘一些个头偏小或者遭了虫咬的果子自个儿拿出去卖,齐王府的管事拿了孝敬,也默认了这些外快。

    “别看这些果子不大好看,滋味可不错哩。”那年轻的摊主指着糖葫芦炫耀道,“我大哥就是靠着这大棚的手艺,给齐王府供应新鲜果菜,现在也算是小有家底了,去年还把老家的老爹接了来,一家人一起过日子。”

    严墨戟笑着恭维“那真是令人羡慕啊。”

    与这摊主聊后,严墨戟感觉收获颇多。他现在正在考虑把恒温大棚搞起来,之前在牙行的时候也打听过有没有合适的田地。

    对什锦食来说,因为捞到一个当牛做马的劳改蒋老头,正常的冬暖大棚成本最高的热量反而是最不需要成本的。以严墨戟从吴娘子那得到的经验看,蒋老头一个人的火阳之气撑几间大棚应该没问题。

    严墨戟暗暗决定,等元宵之后,得尽快把恒温大棚搞起来,新鲜蔬菜在这个季节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最后严墨戟拉着纪明武来到一处小摊位,摊子上卖得是片成薄片的烤鸭,与甜面酱裹在面饼中间,鸭肉比较油,透过面饼呈现出油汪汪的感觉,显得特别诱人。

    买了两份,严墨戟尝了一口,眼前一亮“武哥,这烤鸭味道确实不错。”

    纪明武看他吃得开心,也跟着尝了一口,颔首道“尚可。”

    吃着香喷喷的烤鸭,严墨戟忽然想起来过去在小镇上的经历,一边走一边对纪明武笑道“说起来,镇上那个尤大厨做的酱鸭我虽然没吃过,不过闻那个味道感觉应该也挺不错的,武哥你觉得呢”

    纪明武摇摇头“我也未曾吃过。”

    “可惜,要是他专心提升厨艺,说不定能更进一步。”严墨戟遗憾地摇摇头,“他手艺还是挺好的。”

    手艺不好也担不起百膳楼的大厨了。单看尤大厨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百膳楼的大掌柜还能容忍他,就知道他确实有几分真本事。

    纪明武神色淡然,只说了一句“不能专心致志,将来成就也有限。”

    跟武哥一起逛了灯会,虽然只是赶上了个尾巴,严墨戟还是觉得身心舒畅了不少。

    回到住处的时候,严墨戟刚准备去洗漱,就见纪明武拍了拍椅子“坐下。”

    严墨戟有些奇怪,过去坐下,微微仰起头“武哥”

    纪明武站在他身后,两只手轻轻放在他肩膀上,内力轻吐,帮严墨戟捏起肩膀来。

    严墨戟忽然记起来,什锦食第一家铺子开张的那天晚上,他忙碌一天腰酸背痛,他家武哥也是这样默默地拍拍椅子让自己“坐下”,然后就像现在这样帮自己捏起了肩膀。

    不过是不到一年前的事情,严墨戟回想起来却觉得好像过了很久,心里浮现起淡淡的温馨感,靠在靠背上,仰起头看到纪明武棱角分明的下巴,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一会,严墨戟感觉自己肩膀的酸痛感缓解了很多,转了转胳膊,笑道“武哥,你这按摩技巧都快比上你的雕刻水平了。”

    纪明武收回手,瞥他一眼,拄着拐杖回去卧房了。

    严墨戟笑了一下,扯了扯身上忙碌一天皱巴巴的衣服,闻了闻沾染到的各种油烟味、海鲜味、还有最后吃的烤鸭的油腻味,嫌弃地皱了皱鼻子,脱下来准备先去洗一洗。

    打上皂角搓着衣服的时候,严墨戟忽然想起一个被自己忽略的细节,微微皱起了眉。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那天王二在百膳楼设计自己的当天,自己回家时,闻到武哥身上有跟百膳楼里尤大厨做的酱鸭一模一样的味道。

    当时他问武哥是不是去吃酱鸭了的时候,武哥明明回答的是“尝了鲜”。

    为什么今天武哥又说他没吃过尤大厨的酱鸭呢

    元宵灯会的铁板烧,也算是把什锦食名声在青州城打出去了。

    为了尽快开店,避免时间太久名声过气,严墨戟抓紧时间把开店的各种准备都做了出来,重新装修、定制烤鱼锅、购买木炭等等。

    除了烤鱼之外,严墨戟也调制了卤汁,做了不少卤货。

    一旦卤汁调好,卤货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入味煮熟的过程,做起来方便,味道也好,而且既可以单独卖,也可以给烤鱼当前菜。

    其他几个人也没有闲着,纪明武虽然加入了什锦食施展刀功,但是有些木工还是可以做起来的;冯问兰被严墨戟抓去做采购,活鱼活鸡、油盐佐料;钱平更不用说,作为什锦食的老骨干,大事小事哪儿有需要就顶上。

    就连暂时不太被信任的蒋老头,都被严墨戟安排了许多杂务。

    不知是不是认命了,蒋老头干起活来不再那么阴沉,脸色比以往好看了许多,而且一到饭点就准时出现在饭桌前,不像刚被抓来时那样,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准备以后,什锦食在青州城的第一家店铺终于开张了。

    惯例地敲锣打鼓舞龙舞狮之后,严墨戟在围观过来的人群面前大声宣布,什锦食内今天的酒水一律半价,前五位顾客酒菜全免,登时吸引了无数客人。

    元宵灯会之后,那个用两把小铲子、一块无火的铁板就做出了各种精巧的美味的小厨师,已经成了逛过元宵灯会的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那厨子所对应的店铺“什锦食”的名声也流传开了。

    今天进店的客人,有大半是冲着那传说中的铁板烧来的,结果进店之后都没看到有铁板,顿时有些失望“伙计,你们这的铁板烧呢”

    被严墨戟提前培训过的新伙计,笑起来跟严墨戟一样讨喜“诸位客官,本店的铁板烧每月逢五做一次,诸位今天不妨先尝尝我们的烤鱼火锅,也是一绝”

    来都来了,又是新店开张,客人们找桌子坐下,早有伙计过来倒了茶水,笑着帮他们点单。

    “几位吃什么鱼鲢鱼还是草鱼”

    “要什么口味酸菜、麻辣、鸡汤都有”

    “要什么配菜千张、豆腐、鱼丸、萝卜”

    等待烤鱼的过程中,伙计也向这些食客们推荐了什锦食的卤味,晶莹香浓的卤味一上盘,顿时就让点菜了的食客们感觉口水开始分泌了。

    这家店的卤味怎地如此之香之前从未吃过哩

    一会问问伙计,这卤味能不能打包带一些,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后厨这边,一份份单子不停地传过来,纪明武看一眼单子,手中两把鱼鳞刀飞舞,不过片刻,一条鱼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刺和肉都被他用内力震散,保证鱼在烤制过程中不会碎散的同时,还能让鱼肉和刺分离,吃起来更方便。

    纪明武处理过的鱼传到严墨戟那里,上火烤制。烤鱼相对而言不是那么辛苦,可以一次性烤很多条,考验的是对火候的把握和记忆力。

    这两点恰好是严墨戟擅长的。

    等到鱼烤好,摆入锅底,浇上对应的汤汁,再铺一层酱料,就可以送上桌了。

    青州城里也有一些火锅店,冬日里人气颇为旺盛,很多人也都吃过;但是这家什锦食的锅底是方方平平的,里面还有一条香浓的烤鱼,这就让食客有些开眼界了。

    此外,每桌严墨戟还送了两三张折叠得方方正正的小煎饼,让没吃过这看起来像羊皮纸的食客们大开眼界,有些还不知该怎么吃。

    严墨戟的烤鱼能够征服苑家吃过不知多少美食的苑老爷子,征服这些普通的食客自然不在话下,很快店里就传开筷子碰碗的“叮当”声。

    吃完了烤鱼,加汤涮肉,最后还能煮一把面条,就连那柔韧的煎饼蘸一下鱼汤,吸饱了汤水之后格外的鲜美,本来只是冲着铁板烧的名气进来凑凑热闹的食客,最后都扶着腰,格外满足地走出了门。

    一整天下来,钱平和蒋老头两个武林高手,来回跑着去采购新的活鱼和食材,足有三四趟;

    在前台算账的冯问兰一贯与药杵药草打交道的纤纤玉指,今天跟算盘发生了无数次的碰撞,要不是柜台上也有一份香浓的卤味供她做零嘴,恐怕她就坚持不下去了。

    等到月明星稀,最后一位食客才满意地离开,店里所有伙计和厨子才都长出了一口气,各自露出了疲态。

    “今天辛苦大家了。”严墨戟其实也很累,不过还是揉着肩膀从后厨走出来,笑着安抚这些第一次陪他“开荒”的人们。

    几个伙计赶紧道“东家客气了,都是我们分内之事。”

    这位东家开给他们的月钱,比其他店家多了不少哩在这家店多些日子,回去娶媳妇的本钱都有了

    而且瞧这家店的生意如此之好,恐怕将来赚得越来越多

    倒是冯问兰揉着自己的手腕,袅袅婷婷地走过来,对严墨戟噘着嘴抱怨“东家,小女子之前从未做过如此繁重的活计呢您看”

    这时纪明武也从后厨出来了,淡淡地看了她一眼。

    冯问兰迅速脸色一正,坚定地道“您看我今天做得如何若有哪里不好,您只管说”

    严墨戟没留意身后,被冯问兰前后不同的口吻闹得有点迷惑,不过还是回答道“你今天也辛苦了,过两日我去请专门的账房先生,你之后就跟蒋翁一起去搞大棚吧。”

    冯问兰脸色一僵。

    她是不想打算盘没错,可是也不想去种菜啊侍弄药草和种菜浇水完全是两回事

    自己青桑谷嫡传弟子的身份摆出去,去什么门派世家不是被好好供着偏偏在这里还得算账种菜

    她就不该为了一时好奇,千里迢迢跑到这个店里,隐姓埋名地做工看来是时候回门派了

    这时严墨戟让伙计从后厨端出几锅烤鱼,笑道“还剩几条鱼,一起做了大家吃了再走吧。”

    闻着那烤鱼的香味,冯问兰刚有些摇摆的心思就又安定了下来,自我安慰道算了算了,来都来了,看在东家的手艺份上,自己再多待些时候吧至于种菜,不是有个苦力蒋老头在么

    东家说过他是作为俘虏加入什锦食的,那脏活累活自然都算是他的

    什锦食烤鱼的名声很快打了出去,寒冷的冬天,水鲜货的市场原本不算太好,但与火锅结合之后,不少人都被这热气腾腾的火锅所吸引,点一锅麻辣汤底,又暖又爽快,

    隔几日,什锦食还会表演一次铁板烧。那上下飞舞的小铲子,还有没有明火却能烤肉的铁板,一度成为青州城津津乐道的话题。

    青州城不愧是大城,就算烤鱼火锅定价不低,舍得出钱的人也络绎不绝,还得排队。前几日的收益比在镇上高了十倍还不止,让包括钱平在内的所有伙计全都咋舌不已、举手相庆。

    不过严墨戟没有被新店开张的惯常流量冲昏头脑。现在烤鱼和铁板烧都是靠着噱头才赚了这几天,若是不思进取,后面的收入肯定会慢慢降下去,最后归于平淡。

    不少酒家其实就是赚这一锤子买卖,做个一年半载,关门换个店铺换个名字再捞一波。

    但严墨戟是想把什锦食的牌子做成常青树的,当然不会这么搞。

    这些日子他开始关心起恒温大棚的事情。

    新鲜蔬菜在这种天气绝对是一个有力的武器,何况这个时代大都只有王侯世家才能享受。

    不过严墨戟的恒温大棚计划,刚开始就遇到了一点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呜呜呜越活越回去了,高中语文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的成语都用错了,我对不起我的语文老师和小天使们tvt

    感谢在20191117 19:32:0620191118 18:52: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小柒爷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ibeaker、卿卿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