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74 章 补更章节

作品:《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谢星珩隔日才出门去拜访归乡举人们,先去的朱聿家,再去许行之家。

    他从朱聿这里,还拿到了一份礼物跟家书。

    是二月里,江致微委托朱聿捎带回来的。

    礼物是一对金镯,给小孩子的。

    家书暂不知写的什么,但能给孩子送礼,说明江致微还不知道两家之间的矛盾。

    谢星珩略微怔忪,把东西收了,问道“你们回来时,有见到他吗”

    朱聿跟许行之都说没有,言语之中不乏担忧。

    他们俩有了经验,再去京都赶考,直接往君子坊找住处,江致微不跟他们一起。

    朱聿说“我们都没察觉,正常的考试,考完以后,大家都在走动,结识新朋友。结果突然有一天,士兵过街,把官员府邸围起来了”

    他们又不知是逼宫,认知有限,看到了一家,以为是被处置的官员。

    看到了两家,以为是同谋罪犯。

    三家、四家,也同理。

    官场合伙,必然是有一个小小关系网的,能上下勾结,沆瀣一气。

    但全城的官员宅邸,都被围起来了呢

    皇城脚下生活的百姓们,自有生存之道。

    看见士兵过街,不用急着躲。

    看见士兵围门,也不急着躲。

    需要躲的是那种,围都围了,里头的喊话,外头半句不应,出不去、进不来。

    这要么是犯了大事,要么是即将有大事要发生。

    风波很快来到君子坊。

    书生执笔,能掌口舌。

    他们人多势众,没什么职权,也因自身特殊性,受到了同等待遇。

    朱聿想到那阵的日子,还心有惶惶。

    “我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官兵过来就把各个街口包围了。头几天,我们都很配合,在家待着,没有出去。越往后,内里越是躁动不安他们连住在君子坊的百姓都拦”

    百姓们要过日子的,他们有营生做,要出摊干活。有的人不用出摊,也有别的活计,论月拿工钱。

    这一番阻拦,叫他们日子过不下去,工作也丢了。怨气往坊内聚集,只一个引线,就彻底爆发。

    百姓们说,一定是他们之中有人作弊了,弄出了科举舞弊的大案子,才牵连到当地居民。

    读书人哪能受这个冤枉当即吵嚷开。

    他们是外来客,跟当地人产生矛盾,不是明智之举。

    出也出不去,百姓们再不容他们,他们别提栖身之处了,每日三餐都成了难题

    过了半个月,外头兵防松了,他们才知道是兵变。

    他们活动依然受限,所有应试举人,被带到贡院居住。

    从君子坊走出来,他们才知道在坊内跟百姓们产生的矛盾,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动了刀兵的城市,砍砸痕迹严重,脚下有血迹未干。

    一路经过之地

    ,有的官府衙门都焦黑一片,竟是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他们在贡院里,待了五十天,这期间,消息封闭不说,还每天一张卷子。

    做不做无所谓,可每个人都在用全力去写。

    他们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怕手里的卷子,会成为入场资格。

    想趁机扶摇直上的,大有人在。因此久没有消息,发现只是给他们消磨日子的普通卷子后,心态大崩。

    也有人害怕,拿了卷子,绞尽脑汁去答题,努力让自己显得平庸。

    心思花在了这里,大量试卷的磨练之后,他们的文章,竟在心境变化中,真的变得平庸无比。

    再想好好写,恢复不了水平,潜意识告诉他们,他们必须平庸。这又崩了一批人。

    除前途之外,还有忧心生死的。

    怕被波及,怕被无辜砍杀,也怕贡院里生起一把火,所有人都困在这里,魂都回不了乡。

    谢星珩耐心听着,看他们在叙说里,情绪逐渐变得平静,话题也随之转向到了局势之中。

    朱聿跟许行之在朝内没有人脉,很多关系不清楚。

    参与的人除了太子之外,还有三位皇子,分别是四皇子、九皇子、十四皇子。

    其中四皇子因年长,势力强,跟太子在宫门口战斗激烈。

    九皇子跟十四皇子,是被围困在府里,从里杀出来以后,落了叛贼逆子的名头。他们从府上出来,就一路有人追着围捕,街上痕迹,都是因此而来。

    京城里官员多,不乏脾性烈性刚直的。

    文官尚且有大骂太子,死都不怕的,武将们自然也有带着府上护卫就冲出家门的。

    根据各家大门的保存情况,就能判断一番。

    当然,不乏有人趁机清除政敌,官员们没作出反应前,就被拖出来砍杀的。

    “我们从贡院出来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新皇登基,城内有官兵清理,百姓们能出摊上街,商铺也都重新开门。

    “我们头几天没敢走太远,就近找了客栈住。在京城又留了七八天,确认风波停息,我们二月里白考一场,今年也不会有补考,才动身返乡。”

    回家之前,他们俩绕路,去了江老三的府邸,想看看江致微的情况。

    他们去晚了,朝内官职大变动,江老三府邸完好,人不好。携带妻儿与双亲,发配边远苦寒之地。

    江致微不知道有没有跟着一起,他们没见着人。

    回乡时,他们一路出京,再看城内被破坏的情况,以及百姓们犹带伤痛的面貌,心里压抑得厉害。

    到城外,他们这批学子又重逢,再是胆肥的人,都不敢当众交换信息,就这么无声别过。

    他们是夹在官与民之间的阶层,陡然面对兵变,也只能窥见冰山一角。

    许行之那里有额外补充,他不声不响的,找到了同科解元顾慎行。

    顾慎行叫他们早点走,回家好好读书别瞎想,来年再考再会。

    虽没多的言语,却给了最终的结局定向。

    太子继位,包括四皇子在内的几个成年皇子,全被发配去守帝陵。

    先皇退位,做太上皇。宫内正兴土木,做清修之所,以供太上皇修道炼心,为万民祈福。

    这消息让谢星珩意外。

    先皇居然还没死

    今日会见结束,谢星珩把江致微的礼物跟信件带回家。

    这属于家务事。两位岳丈对江致微还有养育之恩的,他不插手。

    礼物带给小鱼,小鱼沉默半晌,叹息一声,把东西放到小木箱里锁起来。

    木箱是新打的,里边都是给宝宝的礼物。

    夫夫俩等了一阵,主院那边来了个小厮,把信件送过来。

    他们拆开看了眼。这信件是二月里写的,当时并未兵变,江致微写这封信,一来问家中是否安好,二来说明他被禁足限制自由的情况,三则是问询事件始末。

    言语之中,并未含怨带怒,文字平平。

    他不知道家中发生何事,也没偏信姜楚英。

    说自身状况,是解释久未联络的原因。知道两家已生嫌隙,没提委屈,也没求帮助。

    信件末尾,又提到了府城几个医科圣手,说当时在府城,听说他们接生在行。然后是问候家人平安,祝愿江知与生子顺利。

    这封信,看得人心头沉沉的。

    江知与想了想,把信留着了。

    六月中旬时,江家有客人拜访。

    上水白家的白老爷,携带亲眷与家资,来丰州投靠老友,求一个落脚地。

    年前,两家合作过,做木制玩具,以字块与华容道为主,在附近府县爆红脱销。

    白家厚道,提前给了钱,让谢星珩顺利把江知与的嫁妆赎回来。

    原说好,按季度结算后面的利钱,他家二少白喜文,还说三月里会来一趟丰州。

    直到六月,信件都没一封。再见时,他们家落魄得不成样。

    白老爷是江承海的旧友,府上摆酒宴客,客院收拾出来,先给他们落脚。

    夫夫俩跟着到主院里陪客,听他们说起上水县的事。

    白老爷跟江承海同龄,他是坐商,不必走南闯北,往年很是富态,今年苍老,头发银白,腰背也跨了。

    他脸上剩下一层老褶子皮,从富态变得愁苦。

    上水县换了县官,从前打点都成空。

    他们听谢星珩的意见,老二回家前,买了几船粮食带去仓库屯着。

    “我把生意都收了,说攒着存货再出去,暂时就做县内的生意。结果县内突然征兵,也加了赋税,商税尤其重。给是给得起,怕节外生枝,我们给得爽快”

    服劳役,可以花钱免去。

    服兵役,就没法子。这是特殊情况,上门抓了就走,才不管愿不愿意。

    白老爷一共两个儿子,再有一个小哥儿。

    小哥儿的夫婿被抓了,回娘家来

    哭,想求父亲想想办法,回来一看,两个兄长也被抓了。

    算是有惊无险,只在当地兵营里训了数月,过后又给各家退回来了。

    白喜文说“养不起,成天里稀粥配野菜,满营的人都是一脸菜色。”

    再有朝局定下,不用新兵当炮灰。放就放了。

    谢星珩问“军籍解了吗”

    军籍才是关键,大启朝有规定,入了军籍,要响应战时的号召,爹没了,儿子也得上。

    军籍不消,往后麻烦少不了。

    白老爷笑得苦涩“解了,家财都散得光光的。”换了他儿子跟哥婿三人平安。

    聊到这里,前情已完。

    白家剩余家财不多,还要安家落户,再有日常开支,暂时结算不了货款。

    白老爷记了帐,做生意诚信为本,先做了保证。

    “等我家落定,这几个不成器的东西就会出去看场子,重新搭架子做生意,挣了钱,第一个还给老哥哥。”

    江承海不急。

    白家之后,京都的消息也回来了。

    先是京都的庄子。

    何镖头夫夫俩按照谢星珩的指点,种地挑了作物,以红薯为主。

    生长期就买了红薯,试做粉丝粉条,看保质期,也锻炼手艺。

    开春才种,等丰收后,就有第一批货赶制起来。只等销售变现。

    另一个是养殖可以入药的虫子,也划地做药田。

    让他们意外的是,虫子比药苗苗好养活。

    目前已小有经验,他们单起了一封信,专门写药虫的养殖方法。丰州兄弟有意,也能养。

    其余的则是各联络点的来信。

    比朱聿和许行之的信息全面,几位先生整理过,一张纸算一条消息,类似的放在一起,不做分析,以免误导人。

    最厚的信件是联络点传来的兵变感受,从他们的叙述里,可以看见这场变故,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江知与跟谢星珩认识的熟人,铁匠唐虎,因会打铁,瘸着腿被征去军营当铁匠,至今未归。

    家里小儿子学了打铁的手艺,一同入营。

    铁匠是手艺人,只要朝廷还要兵器,他们父子二人就是换了个地方工作。

    安危有保证,待遇难说。

    还有谢星珩应考时,在贡院边上开茶摊的小两口。

    他们平时经营的小摊是城内的。这几月受影响,家里只出不进,花的都是老本。

    两人叫苦,又比别的人幸运。他们卖茶水,挣辛苦钱,搭着卖的茶点口味普通,算不上好手艺。

    有的小摊贩,手艺不错,方子都被人强抢去了。

    城里乱着,报官都不管。

    再有家里没有多少银钱的,赶上粮价上涨,又没活干,跑出去抢别人口粮,被追着打死的。

    死了人,往街上一丢,官府也不知道是兵打死的,还是谁打死的。也没心思查,死了白死。

    正是因此,压力之下,又无王法,很多趁乱作恶的人。擅闯民宅,强抢良民的都有。

    这些乱象,看得人心不适。

    往后翻了数页,谢星珩看见了关键信息,拿了纸笔过来画思维导图,做人物关系梳理。

    皇子里面,还有双面间谍。

    比如九皇子,他表面是向着四皇子,暗地里效忠太子,实际上他独成一派。

    谢星珩从里面当抽丝剥茧,找到了沈观这一脉的线索。

    沈观是来丰州,公报私仇,主理抄家,还想趁机杀人的凶手。

    他背后有个曾为封疆大吏的沈钦言。

    小鱼要为父报仇,这条线必须梳理清楚了。

    沈观也是两面派,明面保皇,只效忠帝王,是个纯臣。实际上是四皇子的人。

    兵变一来,是人是鬼全浮出水面。

    他是四皇子的人,参与布局,对一个小小的吏部主事动手,让皇上跟太子陷入两难局面,就合情合理。

    蝴蝶翅膀一动,吏部主事的老家,丰州一窝窝,跟着倒霉。

    这条线划出来,还需要再看江老三之后,在吏部当差的都有谁。

    曾经有资格竞争升职的、后来空降的,都有可能给余春至毒药。

    因后期升职的可能性,以及大事件里,每个人的作用不同,其他皇子,也有可能搅浑水。

    谢星珩从信件里,记下一个个的名字,静等补充信息。

    江知与坐旁边,做着一样的事。

    他要学从边缘信息里,窥探全貌的本事。

    弄完以后,他跟谢星珩交换着看。

    江知与心细,虽是学管家的本事,应用起来会举一反三。

    主理农庄就是很好的例子,以管家方式,管理农庄,一切都井然有序。

    去年到今年,他成长不少,在家闲着,他也会去找爹爹,再做学习。

    夫夫俩聊天,江知与乐意学,谢星珩也愿意教他,他在这方面的进步相当大。

    整体线索跟谢星珩找出来的没大区别,也在沈观的名字上画了圈圈。

    江知与很可惜“他应该要死了,没法问。”

    参与夺嫡,败就是死路一条。

    沈观才干一般,沈钦言没返京,就没人力保。

    谢星珩侧目,发现他家小鱼很霸气。

    他认结果,只要敌家倒霉了,不论何种方式,都算事成。

    小鱼却更加喜欢亲自动手的爽感。这跟他平时表现出来的软乎完全不一样,谢星珩很是心痒。

    京都的第二次回信到来前,谢星珩带着白喜文出去,领着他先去牙行,看宅院。

    好巧不巧,李家宅子至今没有人买。

    李家死的死,散的散,这种结局,大家都说风水不好。

    白家经商,很介意这点。

    牙行看起来也知道,风水压价,这么大一宅子,四百多两就能买到。

    白家手

    里银钱不多,也没分家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一大家子住一起,地方要大。

    其他宅子要么小了点,要么太偏,也荒废了,修缮要花一番功夫。

    白喜文忍着不喜,又叫牙子领着,细细把李家旧宅逛了一圈,发现里面还有丧事遗留的纸钱,心中厌恶简直到了顶峰。

    谢星珩也是找过住所的人,知道好房子难寻。

    他跟白喜文说“这事不急,你先找场子也行啊场地选好,就地起宅院,先简要搭起房子,过后慢慢添置物件,也是个办法。”

    白喜文却在这时,给谢星珩使了个眼色。

    “哦就地起宅院大致要花多少银子”

    谢星珩“”

    原来是要砍价的,演技真好。他看了都当真。

    “花费不贵,人工便宜,你们家又是木商发家,木材花销压低,工匠又是自家的,再请几个壮劳力帮忙。人工便宜,一天算下来,把饭钱一起搭上,要不了一两银子。至多两个月,给你弄得全乎又体面”

    谢星珩用眼睛把这宅子嫌弃了一遍“还能自选风水宝地呢。”

    牙子一听就急了。

    “可以请人做场法事赶赶小人,再叫个风水先生来看看嘛,盖房子哪里是小事你们看看这院子,保存又好,地段也佳。李家原是做生意的,也讲究风水”

    他话说一半,谢星珩跟白喜文一起打断“所以他家风水不好”

    牙子嘴角抽了抽,还颇为幽怨的看了眼谢星珩。

    怎么举人老爷也砍价。

    在牙行做的,哪些客人真想买,哪些客人是想买但没钱,哪些客人是纯挑刺,他们自有判断法子。

    像眼前这两位客,挑剔来挑剔去,东也风水西也风水的,说白了就是对宅子满意,想再压压价。

    没有更好的,这便定下了。

    他让白喜文给个准价。

    白喜文说“这宅子风水太差,我们凑个吉利数,三百八十八两八钱八分,你这头同意,我就下定。”

    这宅子,按照常价来说,需要七百两到一千两之间才能买下。

    地段、大小、保存情况都好。因李家低调,内饰不多,花园都没几分可看的,价位就往低了来。

    丰州有钱人家就那么点,都有住所,犯不上买这么一座宅院。

    价格降下后,来看的人有不少,进来都说后背生寒,传得邪乎,价格再降。

    降到了四百五十两,这上水来的少爷,竟还要往四百两以下压。

    这个价位是绝对同意不了的。

    两头展开拉锯战,谢星珩双手环胸看热闹。看他们一个加,一个减,最终达成一致,在四百二十八两成交。

    牙子按照白喜文的说法,要凑吉利数“四百二十八两八钱八分”

    白喜文双标得很“我都买下了,你不给我抹零啊”

    牙子“”铁公鸡成精。

    谢星珩鼓掌。

    真划算。

    宅院定下,谢星珩叫来喜带着白家的管家,出来走动,请人驱邪看风水,也请人重做打扫,添置物件。带着管家走一圈,方便白家人过日子。

    ▏羽春的作品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头安排妥当,就是生意的事。

    白家做生意的理念,很合谢星珩的胃口。他想找同伙。

    生意总要人看场子,一个“坐”,一个“行”。

    与常规的坐商跟行商,有一定区别。

    坐是守,行是扩。

    谢星珩这阵子到处搜刮人才,经商一事上,他还从黄家找了人。

    场子盘大,都是合作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要负责人不变,下边多几个小股东完全没问题。

    关键是黄家太保守,谢星珩都直言讲了利弊,他们也只敢吃一小口的饼子。

    两人路上走着说,谢星珩带白喜文去逛小集转转看看。

    全部货架逛完,再听谢星珩的经商路子,白喜文跟丰州商户一样,感慨路子太野。

    他来的时候巧,逛小集的市场占领度超高,已经窥见这种经营模式的强势之处,更叹谢星珩有远见,有魄力。

    “可你这地方太小了啊,都有那么多合作商了。我家还是做木料商的,两件家具都摆不下。”白喜文说。

    这都是小意思。

    谢星珩说“逛小集沿街的商铺,包括对门的商铺,我都要买下的。往后这一条街,两排的商户,都是江家的。”

    算个小小步行街吧。

    这场面安排开,逛小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逛小集。

    白喜文

    好大口气。

    好大手笔。

    他跑出去看一圈,数完回来,问谢星珩“你知道这些商铺,要花多少银子买吗”

    谢星珩很奇怪“我看起来像在开玩笑吗”

    要不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呢。

    白喜文心想没做过生意的人,路子野,心也野。

    谢星珩看他意动,神色兴奋,知道他是个胆大的,更是要抓住他不然这些活都谁来干

    他跟白喜文说农庄的一体化模式,再提他的经商之道。

    市场的容量与质量;带百姓挣钱,再挣百姓的钱;这两点听得白喜文兴致很高。

    听到这里,白喜文也听出来不对劲了。

    “你说要跟我们家合伙做生意,这个合伙,是什么生意我们家出货,做供货商”

    听起来不像啊。

    谢星珩笑了“都说了是合伙,当然是大饼子一起吃。”

    这一刻,白喜文心里也闪过了一句话天呐,这跟白给的有什么区别。

    他们家初来乍到,家财不丰,江家图什么啊,给他们这么大的饼子吃。

    白喜文做不了主,回家跟父亲商量。

    白家兄弟俩个,一个以技术为主,一个以经营为主,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兄弟俩都在,等

    着白老爷发话。

    白老爷看事通透“应了吧。老哥哥家照看我们,我们两家互相帮衬着点。”

    江家人丁稀少,从前还有个江致微在,如今江致微不知行踪。

    余下一个赘婿,赘婿眼看着要科举当官,家里这么一大摊子事,总要有人盯着。

    江承海跟宋明晖还能帮几年

    江知与是年轻,可是他能留在老家,放任他夫君单独出去闯荡吗

    白家没出书生,这番合作,他们也是有了个靠山。

    只要谢星珩不倒,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妄动江家家财。

    再有两家情谊,白家两兄弟也学到了父亲真本事,这事能成。

    另一头,谢星珩也跟家里人商量。

    趁着局势稍定,试着联络一下舅老爷,看他们愿不愿意来丰州。

    白家终究是外人,不如自家人靠谱。

    江家主理,再有舅爷坐镇看场子,白家再主外经营,这摊子事儿就稳了。

    舅爷贩盐出身,对盐务熟悉,江家有盐商名头,实际跟小摊子没多大差别,这一处生意还没开发出来。

    到时舅老爷来了,能以盐为主,跟白家不冲突。

    能把舅爷接来,宋明晖就能放下担忧。江承海连声叫好。

    宋明晖看了眼乖乖坐在谢星珩身旁,因怀孕,脸蛋都变圆润了许多的江知与,目光再回到谢星珩身上。

    “那小鱼怎么办”

    他的认知里,这些家业,应当是小鱼的。

    谢星珩笑道“小鱼跟我一起,他想出去闯闯,我会带着他。”

    江知与适时接话“我跟诚哥儿打算弄个制糖的厂子,场地已经找好了,诚哥儿在筹备。我前期少参与,后边就多辛苦些,也让他歇歇。”

    孩子决定出去闯荡。

    两个老父亲心里都酸涩。

    江知与见状,连忙说“就在丰州,只是我会出府做事,不会待在后院里光看账本。”

    等谢星珩考出去,他们再看分配。

    这几年,肯定都在丰州的。

    江承海跟宋明晖的脸色由阴转晴。江承海说“你这孩子,说话怎么说一半看把你爹爹急的。”

    宋明晖瞥他一眼。

    江承海干笑道“我急,我急。”

    吃了口粮的小夫夫俩,也相视而笑。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