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01 章 我就是那个登徒子

作品:《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三月二十,谢星珩年节里寄出的信件,有了回音。

    今年会试结束,没能取中进士的举人们,结伴来了丰州县。

    他们来看看谢星珩在丰州县做的一番事业,也看看他说的滞销糖制品。

    来人众多,家里住不下,谢星珩一个人也招呼不来,把丰州县里的书生们叫了好些。

    都是外向能说的,再拉了同年举人朱聿和许行之作陪。

    读书人讲理,来到丰州县,先要去谢星珩家里拜访。

    他们心里也有好奇,都记得谢星珩是个赘婿,想知道他的家庭地位。

    江家里外和睦,谢星珩虽是赘婿,却跟江家亲儿子似的,两个爹都对他好,夫郎更是贴心合意,孩子也有。舅舅刚来丰州县,也对他满意。

    客人来家,家里自是好茶好饭的招待。

    江家重新修建过,整体不出挑,大气简约,摆件相对较少,各处景致都是逐年增加调整的,多数是宋明晖种的花花草草。

    最显眼的是两任皇帝御赐的牌匾。第一块牌匾是“积善之家”,挂在了大门顶上,代替了“江府”的牌匾。

    第二块牌匾是“善耕之家”,挂在了二门上。

    这在商户人家,是顶级排面,值得一说再说。多少官员混一辈子都拿不到一块匾江家有两块。

    前年乡试时,谢星珩外出交友,有说过“积善之家”的来历。他那一年出尽了风头,连带着夫郎都小有声名。

    能得“勇士”称号的夫郎,只有江知与。

    他连着两年都没去参加考试,按道理来说,大家都要忘了他。

    但他那封信写得太好了,一下就让人记起他的策问。

    谢星珩又跟他们说起“善耕之家”的来历,十句里总有一两句会提到他夫郎。

    “农庄那摊子事,是他打理顺当了,我过去捡漏,照着现有的种植区、孵化区、养殖区来规划,只等着出货变现,早期的铺摊子、建厂子、组织人手,都是我夫郎亲力亲为。”

    举人们想说他有个贤夫郎,想到他是入赘的,这话又不好说。

    谢星珩帮他们说“我有个贤夫。”

    大家都是笑。

    举人观光团到丰州县的第一天,只上江家拜访,再安顿休息。

    第二天开始,谢星珩当起了导游,带他们从城里开始逛。

    第一站是扫盲班,增加百姓识字率。

    班上孩童跟成人都有,学些常用字。

    举人们是重要人脉资源,谢星珩不跟他们藏着,第二站是“商务训练营”。

    这里是内部培训基地,优先培训掌柜的、管事的。再从优择优,层层提拔。

    目前最顶上的一职是总经理,是白喜文担任。

    训练营跟扫盲班配合,让有销售天分的人,不会困于“学历”,能更快接轨。

    举人们对扫盲班的作用不太理解,看起来与启蒙的作用重合了。

    看了训练营,他们又懂了。

    启蒙是为了向上读书,后面紧跟着的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等等。

    扫盲班则更为实用。先是各人姓名,再是常用字,附带数字教学、珠算。

    谢星珩还给他们见识了第一样好东西算数尺。

    这是早期的算尺,后来被计算机取代,然后又成为现代的小文创。尺子分内外两层,可以滑拉,调整到相应的数字,可以直接看见答案。

    他了阿拉伯数字,初时不习惯,久了就知道方便之处。

    但尺子的成型,是江知与设计完工的,谢星珩是了一个想法。

    江知与爱数字,当个游戏,很轻易就制作好了。

    班上有文字版算尺,方便他们比对。谢星珩拿来的是文字版。

    现有数字简单,举人们扫一眼就知道答案,但更清楚算尺对初学者的作用,都很感兴趣,问这个卖不卖。

    当然要卖。

    看完训练营,能顺路去逛小集。

    展区没什么好说的,一眼就看到底了。

    重点是每个展区所代表的产业链。

    竹编草编,纺织、成衣,日用品、厨用品、送礼佳品玩具、首饰、胭脂等等。

    仅是逛小集,他们就用了两天时间来了解。

    有人需要,就有市场价值。逛小集是把商品跟顾客需求对接,让买家买得开心,买得放心,也让手艺人能有挣钱的地方,不再两眼摸瞎的埋头苦干。

    说起来全是生意,深入了解,又都是民生。

    逛小集走完,就下乡看农庄。

    农庄的一体化模式,更让他们震撼原来还能这样种地。

    谢星珩早提过,农庄是他夫郎盘起来的。到了地方,再有夸赞,看客的心里也多了几分服气。

    不看到实物,都是表面客气罢了。

    农庄各厂走一遍,重点是孵化区和兽医培训班。

    孵化区单独起了一间房屋,将种蛋放置的时间人为控制,每一窝都是不同阶段。满屋子走一圈,能看见孵化的过程,见证生命的诞生。

    这也让人震撼。

    黑暗环境下,一星烛火的照耀里,他们甚至能看见蛋壳里有鸡心在跳动。

    他们在兽医培训班停留最久,这是全新的职业。给畜牲看病的职业。

    最后的压轴场地,是糖厂跟糖果屋。

    谢星珩在路上跟他们说“有些话我说多了,还怕你们腻味。不过我夫郎真是有本事的人,你们看看农庄,多齐整,多省心他后来怀孕不方便,才在家里歇着。我嘛,没什么经验,也不会做生意,他跟我岳父都支持我,总归有点家底,看我那些想法能不能成事。”

    他叭叭叭的说,总而言之,他夫郎又聪明又有才干。

    给他铺好了农庄的摊子,他才能这样大刀阔斧的实现抱负。

    “去年他生了孩子,看我这头有声有色的,就没跟我抢,

    转头出去,又跟朋友合伙,把糖厂跟糖铺子开起来了。附近几个村子,都有合作种原料,再又请人熬制糖浆做押运,店里还有卖货,再有别的活动配合,也了很多再就业机会。”

    朱聿跟许行之配合着,连连点头称是,江夫郎是真有本事的人。

    羽春提醒您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尤其是许行之。他是枫江县人,逃难来的,江家接济难民后,他就去了农庄,是眼看着农庄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人,也确实是江知与在那里主事,可以作证。

    读书人多少都有点清高傲气,再怎么和气、佩服,对着个在外头做事业的小夫郎,都有点看不上。

    或是觉得谢星珩有偏爱之心,或是觉得赘婿难当,承认江知与有本事,也觉得他们上,他们也行。

    这几天走下来,他们看见了生意之后的民生,知道一个行业带动起来以后,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就真的打心底服气。

    一个后宅夫郎,能有这般本事与眼界,着实厉害。

    这样一来,他们对糖厂的期望也随之拔高。

    糖厂不算成熟的厂区,但当前时代,多是以作坊为主。

    农庄的多个厂子,就足够让人眼前一亮,到了规划更加合理,各处更加齐整的糖厂,他们的初始期待就被满足了。

    糖厂是大厂区,再细分小作坊,目前是全部开工。

    正经熬制的步骤,他们无法知晓,看生产过程,知道环境卫生,员工都井然有序,就连连点头。

    再去仓库,看糖厂现在就开始用冰来控温,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

    有人说“难怪你着急卖糖。我们路上还说,哪有愁卖的糖你这是不愁卖,但要快点卖。不然夏季来了,一天天的用冰,哪里用得起”

    话到了这里,谢星珩不跟他们客气。

    “是这个理,丰州只是个小县城,吃不下这批货,我只能厚着脸皮请各位兄台帮帮忙了。”

    现有存货,一大半都是秦六爷的。

    既然没送走,那就是滞销。

    跟单不急,他们来都来了,不会空手走,紧逼着下定,吃相太难看。

    谢星珩带他们去看了糖厂的展示区。

    展示区是后来做的,跟糖果屋一样,糖果分类摆放,开放试吃,也将现有的卡池一套套的展示出来,更有精美绣像画放置在中心展区。

    这是给进货商看的东西,他们可以试吃,根据口味来选。

    配合糖果屋现有的活动进行推广,可以参考现代的连锁店加盟。

    他们只需要出钱,店内布置、货品、活动策划等等,都由糖厂来。

    谢星珩想在他们之中,发展几个加盟商。

    糖不愁卖,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糖贵,糖能挣钱。

    关键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制糖,也不知道去哪里拿到低价的糖。有点门路的人,也因路途、押运,货品保存等问题,望而却步。

    中午在糖厂吃大锅饭,山珍家常菜上桌,谢星珩才

    跟他们聊“加盟商”。

    这一说,好几个举人都有意动。

    至多一千两银子,就能盘下这个营生了。

    一千两银子,搁在普通百姓家,是天价。

    正经做生意,一千两银子,也是不小的本钱。

    但如果这一千两,包括了铺面呢

    谢星珩没把话说死,只拿丰州这个县城举例。

    县城里,一千两左右差不多。

    换到京城一千两,吃屁去吧。

    饭桌是谈生意的好场合,能考上举人的,都已实现财务自由,但做生意,他们着实不在行。

    有人扭捏,有人直接。直接问的人,就成了嘴替。

    进货价、出货价、损耗、运输、人员培训、活动卡片资金、活动策划,还有至关重要的问题卖不出去能退吗

    跟厂家合作,最大的好处,就是滞销货能更换。

    谢星珩逐一解答了,还做出了承诺“一路会冰控温保存,送到你们手上的糖,不会融化一块。”

    满桌举人们对视一眼,齐齐腹诽真是大手笔啊。

    举人里面,有两个是顾慎行的好友。

    这次观光团,是顾慎行攒局组织的,人员经过挑选,都是些有想法,也敢于冒险的人。

    顾慎行取中了进士,此次没来丰州,但给了一千两银子,愿意买一批滞销的糖制品。

    顾家有生意,但主营生意不是卖糖。他们互相对视一样,不知道这一千两银子,是买糖,还是加盟。

    加盟的话,朋友关系更亲近。

    以后解绑也方便,关门就行。

    买糖的话,需要后期维系。

    他们沉思着,依着顾慎行的性格来,这一千两银子,只要花出去就行。

    加盟商要出大价钱,从买糖变成卖糖,现在正需要人领头,带动气氛。

    饭后,他俩凑一处叽叽咕咕商量了会儿,决定加盟。

    实在不行,顾慎行还能退嘛。

    说要加盟,谢星珩也没立刻收钱写契据,而是带他们去最后一站,糖果屋。

    “不是我跟你们客气,是我做不了主。我就是个介绍人,糖厂是我夫郎跟他朋友合伙开的,加盟的话,要他俩来签契据。”

    至于为什么他俩都没见着人,举人们都不介意。

    此行都是男人,两个小哥儿能自在,他们都不自在。

    到了糖果屋,谢星珩所提的经营模式就更好理解。带着他们在店铺里走一圈,各样都对上了。

    尤其是卡池。需要到店看看,才能更好理解。

    最后再去后院里坐谈“旅游”结束,该上消费环节了。

    糖果屋是徐诚的嫁妆铺子,原来是江家的铺面,是面积仅次于杂货铺的店面。

    后院可以住人,重新休整后,只留了一间厨房、一间卧房、一间茶室,其他都打通,做仓库。

    江知与在茶室里坐着,正在熟悉最

    新抬上来的“加盟商企划案”。

    企划案是他找小谢学的。

    加盟商计划,是他见过赵大宇以后,有的朦胧想法。

    赵大宇是南地镖局的当家的,南地镖局是挂牌经营,可外头的人,谁能知道两个四海镖局不是一家的只会认为四海镖局的名头大。

    前几天,他听小谢说起未来的长期计划以后,对糖厂的定位更加清晰。

    赚钱有赚钱的规划,打响名声有打响名声的做法。

    还有什么比全国开花的名声更响亮

    各地开花,需要的人员与资金,简直不可想象。

    但如果是挂牌经营呢他们给秦六爷的价钱都能挣,给自家挂牌的店铺,同样的价格,一样能挣。

    只要不亏本,这个计划就有推行的价值。

    用最低的代价,打最响的名声。

    他跟诚哥儿,要联手做“糖王”

    他有了想法,就跟徐诚商量,两人说好是挂牌经营。再说给谢星珩听,谢星珩立刻就联想到了“加盟商”,对他们更是刮目相看。

    这可是古代啊。

    这就有了连锁店经营的概念。

    厉害。

    谢星珩根据现代更加成熟的加盟商模式,把他们的计划完善。

    目前只是半成品,因为还有一个“厂区建设”还在研究当中。这需要看地图,选择合适的输送区域。在分店之外,再设立分厂,保证货源供给。

    这样一来,他们最初的糖厂扩大化经营,也要改换方向,从扩大,变成“开花”。

    只是举人观光团来得突然,机不可失,先把加盟商计划打出去。

    加盟数量少,没关系。他们回家多多宣传,他相信有商人会动心。

    江知与听见外面嘈杂声,知道“生意”上门了。便合上本册,换了花样糖果的设计图摆在桌上。

    有人来敲门,他说“进来”,见是谢星珩带了五个举人进来,便知道事情成了一半。

    顾慎行的两个朋友见过江知与,前年一起喝过酒,还见过他打架。再见面,有些犯怵。

    江知与笑吟吟请他们坐,叫伙计上茶点。

    谢星珩跟他打配合,故意邀功道“我这些同年都有意向加盟,我说了一千两银子就够了”

    江知与表情僵了下,似乎在介意“一千两”。

    谢星珩“恰好”偏过头,去看即将加盟的举人们,满面春风,为他给夫郎解决了滞销糖制品而自豪,没有看见。

    “我夫郎在外面给我面子,话比较少,你们别介意,有事尽管问,生意的事,就不要顾及我了。”

    有人注意到了江知与的脸色,确认问道“是一千两吗”

    江知与表情又僵了下,但立刻点头笑道“是,对,我夫君说的没错。”

    他又做了额外的补充“如果你们买的店面超过了一千两银子,我这里就不收加盟费,但多出来的部分,你们自己承担。”

    这次加盟,意在扩大经营、传播声名。

    铺面是加盟商自己的,经营不下去,他们卖别的、转卖铺面,都可以。

    能比普通商人更低价的拿货的前提,是他们必须有个挂牌“糖果屋”的铺面。

    他们甚至能钻空子,用自家铺面,左手倒右手,直接最低价拿货,转手就生钱。

    谢星珩还在吹我都说好了,到时拿货价,一斤三十五文钱”

    江知与倏地侧目,眼睛都瞪大了,就差把“赔钱货”三字写在脸上,骂在嘴里了。

    谢星珩这回注意到了,顿时局促起来,都不敢去看坐着吃茶的同年,小小声问“报价错了”

    江知与笑得牵强“还好,没事。”

    谢星珩松了口气。

    江知与抓住机会,先一步问道“有提运输方式吗”

    谢星珩望着他,懵懵眨眼道“不都是冰运吗”

    夫夫俩一唱一和,让五个举人都明白了一件事谢星珩这个介绍人,好像为了面子,把事情办砸了。

    他们也打起了退堂鼓,要是江家不用冰,他们就要提高运输成本,这样一来,利润就低了很多。

    利润低了,他们就要再做考虑。

    银子在手,做什么生意不行

    江知与亲自给他们倒茶,讲话温声细语,不见半分气性。

    他说“各位老爷也该知道冰价,我也不好下我夫君的面子,都按他说的来,但押运一趟,按照每斤一文钱的价,收个运费行吗若进货量在一千斤以上,这个钱就不收了。”

    运费是个糟心事。

    有人会为此凑单,有人会觉得麻烦,还有人消费有计划,说买多少就买多少。

    这是一步险棋,谢星珩不确定能不能行。

    夫夫俩配合着演一场,说起来也就一文钱的事,一千斤也就一两多银子。

    一年到头,即使每个月都进货九百九十九斤,运费到顶,不过十来两银子,根本不算事。况且他们哪能进那么多货

    他们看一眼江知与。

    江知与脸好,还是个小夫郎,自己做生意不容易,摊上个好面子的夫君,也是可怜。被他这样看着,几人说不出拒绝的话。

    他们又看谢星珩。谢星珩这几天给他们介绍时,那叫一个掏心掏肺,尽心尽力。

    在民生一事上,他是真有本事。最初也是为了帮糖厂清货写的信,介绍糖厂时,都要神采飞扬的夸夸夫郎,是真心想帮忙。哪成想,人家不会做生意,只想成事,没算利润。

    好心办坏事。

    也是可怜。

    运费没几个钱,他们答应了。

    根本不知道这是“凑单陷阱”。

    江知与跟谢星珩立刻眉开眼笑,情绪转变之间,极富感染力,让举人们吃茶都吃得甜蜜。

    江知与话说得也甜“等你们开业,我每家铺面都送两副绣像画,给你们做镇店之宝”

    绣像画是限量单品,获取方式有限,他们听了,也眉开眼笑。

    这个赠品,足以抵消运费的事。

    羽春提醒您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都是举人,契据都能自己写,签字盖章,当天就让人送去衙门公证。

    孙知县给他们一路开绿灯,入夜前就办好,一伙人还能吃个“合伙饭”。

    酒宴散场,举人们就近在客栈休息,江知与跟谢星珩坐马车回家。

    行在路上,他俩都抿着嘴巴憋着笑意,怕声音传出去,把事情闹黄了,愣是一路憋到了家,进了内院,才相对着哈哈大笑。

    江知与开心坏了

    五个举人,有两个是一伙的,另三个是独家,总共加盟了四家。

    四个加盟商铺,最多三个月就能全部开业。

    加上丰州的,就有五家铺面

    糖果屋开业不足一年,就能裂变成五家,牛得很

    他知道这是谢星珩的信誉使然,有信誉加成,再有利益诱之,合作商承担的风险极小,才能成事。

    可他依然开心。

    他不再纠结“你的我的”,夫夫之间都不能互相付出,那也太让人心寒了。

    他问谢星珩“我的演技好吗有进步吗”

    谢星珩实话实说“还要练练。今天来的都不是好色登徒子,没人盯着你看,否则你就露馅儿了。”

    江知与重重点头,“明天开始,我就对着镜子多多练习”

    做生意,也要好演技

    谢星珩抬手,指指自己“考虑一下对着我演”

    江知与还在兴头上,当即答应了。

    “好啊,你陪我练习”

    谢星珩给他安排剧本“你今天演一个报错价位,让老板亏了大钱,因为还不起债,只好以身抵债的漂亮小哥儿。我就是那个老板。”

    江知与懵住

    啊

    他反应过来,条件反射,抬手就给他两拳头。

    谢星珩猝不及防,没接住招,给老婆揍了。

    他挨了揍,嘴巴还是厉害。

    “好,我们换个剧本。你演一个失误揍了登徒子,结果被登徒子讹上,要亲力亲为照顾他的漂亮小可怜。我就是那个登徒子。”

    江知与跟徐诚闹着玩儿,才爱动手,在夫君面前从来都很斯文。

    看他没躲开,心就慌了。向前跨一步,听他还能说流氓话,顿时哭笑不得。

    谢星珩伸手抱他“小鱼,你算个账,我今天给你挣的银子,有没有两百两”

    两百两的梗,也是过不去了。

    他跟林庚较劲。

    江知与止不住笑。

    加盟费,他们是不收了。

    就看第一批货,能有多少。

    除了加盟商,其他举人们离开丰州之前,也会有大大小小的订单。

    零售很挣钱,量少而钱多。

    他说“肯定有的,你比他厉害”

    谢星珩舒坦了。

    不枉他费尽口舌,拉几天的好感,才去糖厂谈加盟。

    “那你有没有心仪的剧本我们玩玩”

    江知与想了想,说“那你当登徒子吧,我这次会忍住不揍你的。”

    谢星珩脑内自动浮现出一个画面。

    洞房花烛夜后的清晨,他问小鱼哪里不舒服,小鱼体贴,说没有不舒服。实际身上哪里都酸疼。

    被他发现了,还反过来安慰他,说“我不会让我爹揍你的。”

    日子真快啊。

    晃晃眼的功夫,他们孩子都有两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