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一十章 天问幻境,庸枭圣魔

作品:《我有一卷度人经

    atbaatba少司看着余琛。

    声音明明是在催促,但实际上,他的眼里,有些许紧张。

    他这一次来到羽化上京,说是来见见红尘,看看众生。

    可真正的意义,是判官。

    先前他的老师试图卜算判官,结果被那将天地都环绕的恐怖因果吓退。

    虽然仍不晓得判官背后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又到底是好是坏,是福是灾。

    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因果越大之人,对世间的影响,越深。

    如判官这般,说是能影响整个现世,也不过分。

    天机阁担忧的,正是这一点。

    所以少司方才出世,踏足红尘,就是为了看这判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由此做出天机阁的判断,是不计一切后果,将其扼杀在摇篮当中;还是放任自流;亦或拉拢攀附。

    一开始,少司是想搞清楚判官的身份,再亲眼去辨别这到底是怎么一个人。

    但发现这并不太现实以后,他选择了“天问”。

    即方才的一问。

    它看似只是一个选择。

    实际上却是那天机阁用来辨别心性的问题。

    称,天机之问。

    这个问题,一共有四个答案,同时对应了四种心性。

    即庸,枭,圣,魔。

    而除了明面上的三种抉择以外,还有一种。

    便是不答。

    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不抉择,也是一种抉择。

    而四种抉择,在作答之人屏蔽了一切记忆,只依靠本心做出的回答,足以窥见其真正的心性如何。

    根据天机阁的统计,这四种抉择中,大多数人选择的,都是最后一种。

    即,不作任何余抉择。

    放弃回答,放弃选择。

    这很正常,无论是杀亲人还是杀无辜之人,正常人都会难以抉择,无法坦然面对本心。

    而第三种选择,杀尽所有人,攀附昏庸皇帝以荣华富贵,也是有所良知的人难以做出的选择。

    所以在面对这般每一种抉择都无比痛苦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选择。

    而这,也代表了天底下最庞大的芸芸众生,庸碌无为的大多数人,称之为“庸”。

    至于其他三种抉择,都不是常人。

    第一种,杀百姓,救亲人,枉顾苍生,能看出作答者乃是重情重义之人,宁愿为情义负天下芸芸众生,这种人,天机阁称之为“枭”。

    第二种,杀亲人,救百姓,牺牲小我,成全苍生,便说明那作答者乃是心怀天下之人,天机阁称之为“圣”。

    至于第三种,为了前程富贵,亲人可负,无辜可负,却是那不折不扣的自私自利之人,这种家伙,一旦有机会,便会疯狂向上爬,不顾一切,不计手段,杀人放火也好,谋财害命也罢,反正只要有好处,他们都要去做。

    是那大奸大恶之人

    是为“魔”

    而讽刺的是,在天机阁的观测里,一般是“魔”,混的最好。

    脑中浮现“天问”的四种心性,少司深吸了一口气,心头却是有了抉择。

    倘若身为判官的余琛,选择了“不选择”,选择了“庸”,天机阁便不会有任何作为,放任自流。

    倘若他选择了“啸”之道,杀无辜,救亲人,天机阁便当密切将其监视,因为这种人哪怕不是大凶大恶之人,最后也可能因命运多舛而走向绝路。

    倘若他选择了“圣”之道,杀亲人,救无辜,天机阁便会将其视为圣贤,想方设法与之交好。

    最后,他若他选择了那最后一条负尽一切,荣华富贵的通天坦途的“魔”道。

    那就没得说了。

    今儿天机阁哪怕是塌了,也要把这判官扼杀在摇篮之中

    绝不可能让一个背负这般恐怖因果的大奸大恶之魔头,继续成长下去。

    否则,整个大千现世都可能因此而遭受可怕劫难。

    这一刻,少司只感觉,度日如年。

    等待判官,做出他的选择。

    因为这个选择,会影响整个天机阁的选择。

    天问幻境中,失去了一切记忆和自我认知的余琛,望着那地上明晃晃的尖刀,好似雕塑一般,沉默不语。

    少司催促的声音,通过皇帝和那老太监,传入余琛的耳中。

    “选啊选啊快选啊”

    而身后,是妻子肝肠寸断的呼唤,儿子嚎啕大哭,无数无辜百姓声泪俱下的恳求

    无数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响彻在衙门里边儿,响彻在余琛的耳边。

    他被蒙蔽了记忆,深陷其中,身处这两难境地。

    少司眼中,流露一缕不忍。

    但为了在哪怕不清楚判官真身的情况下,辨别他究竟会在将来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天问必须进行。

    时间,一点儿一点儿过去。

    终于,在皇帝的冷漠,太监的奸笑,亲人的哭泣和无辜的百姓哭喊声中。

    余琛动了。

    他弯下腰,捡起刀。

    那一刻,少司屏住呼吸。

    余琛捡起了刀,证明他放弃了“庸”之道。

    只剩三者。

    圣,魔,枭。

    坦白来说,少司是想让他选择“圣”之道,因为这般一来,足以证明这个背负莫大因果的可怕之人,将来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圣贤。

    整个苍生,都会跟着享福,甚至那天魔之灾,都能妥善解决。

    但一切,还是要看他的本心。

    在这天问幻境中,也只能看作答者的本心。

    在少司屏息凝神的目光中,余琛提起了刀。

    然后,抬起头来。

    那双眼中,是无比凶狠的决绝

    迈步

    向前

    挥刀

    唰

    三个动作,一气呵成,甚至让周遭官兵都没来得及反应

    血光绽放

    那尖笑着的老太监,笑容凝固在脸上。

    一道嫣红的血痕,浮现在他的脖颈之上。

    砰一声,砸在地上,滚烫的血,流淌而下

    紧随其后,刀光再闪

    那宝座上的皇帝陛下,好像就没想到一介草民胆敢向自个儿挥刀

    那被酒色掏空了的身躯,甚至比之太监都不如,眼看着那雪亮的恐怖刀光撕裂而来

    瞳孔放大

    脸色苍白

    从嗓子里嚎出声来

    “护驾”

    惊叫出声

    周遭官兵,立刻动了起来,声声怒吼,持剑杀来

    但下一刻。

    噗嗤。

    响彻在这纷乱嘈杂声音中的,是钢铁撕裂布帛和血肉的声音。

    明晃晃的长刀,齐柄没入了皇帝胸膛

    那位不可一世的九五之尊,低下头来,怔怔地望着这一切。

    难以置信。

    唰

    雪亮长刀,呼得抽出,带上滚烫又肮脏的鲜红,洒落一地

    紧接着,异变突生。

    天地崩塌

    无论是那地上的老太监尸首,还是跪地求饶的百姓,亦或是愤怒杀来的官兵同时烟消云散

    天地之间,旷野幽幽,只剩余琛,提刀而立。

    此时此刻,他仍旧未曾恢复自己的记忆。

    只是凭借他两世凝练的本心,做出了抉择。

    那便是不做抉择。

    但不同于“庸”之道,拒绝回答,任人宰割。

    余琛的“不做抉择”是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小孩子才选来选去,大人全都要。

    就像有人非要问你亲娘和媳妇儿同时掉进水你,你要救谁。

    余琛的回答是,把问这个问题的家伙揍得半死不活,再扔进水里,看他亲娘和媳妇儿谁来救他。

    天文幻境里,皇帝让他选,要杀亲人还是百姓。

    他选杀皇帝。

    那一刻,天问幻境破碎。

    于是,属于本身的记忆,回归脑海。

    黄粱一梦。

    梦醒如初。

    光正坊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切如常。

    方才天问幻境中的漫长人生,在大千现世,只是一瞬。

    明悟过来以后,余琛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语气不善。

    “大师,当真是恶劣的抉择啊”

    他盯着对方,目光冷了下来。

    任谁被逼着作这种决定,心头自都会不快,余琛当然也是如此。

    他已决定了。

    若是眼前这个所谓大师,今儿不能履行契约,算出吴忧的行踪。

    那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完了。

    而对面,那少司,却是完全没有听进去余琛的话。

    他怔怔地站在那里,整个人就像是僵硬了那样。

    余琛的抉择,他看见了。

    所以,如此惊愕

    因为这天问幻境,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幻境和选择。

    它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简单来说,幻境中包子铺老板,代表着作答者本人。

    亲人妻儿,代表着作答者相关亲朋。

    无辜百姓,代表整个天下。

    而那皇帝,太监,官兵却是代表着这个冷漠的,不仁的,以万物为刍狗的世界。

    作答者在那天问幻境中做出的抉择,同样象征着以后他们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时会做出的抉择。

    世道无常之下,有人放弃挣扎,浑噩度日,拒绝抉择,是为“庸”。

    有人逆流而上,为情为义,辜负天下,是为“枭”。

    有人心怀天下,舍小我,成大我,是为“圣”。

    有人自私自利,为名为利,不择手段,是为“魔”。

    但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在“皇帝”,也就是在“世界”这个框架和规则的束缚之下,凭借本心,挣扎着做出的抉择。

    可眼前的判官,不一样。

    他不甘于妥协,不甘与屈服规则。

    倘若世界不如所愿,不如其想,便一刀劈之

    今天事有点多,更新晚了点,抱歉哈兄弟们,顺便求个月票

    本章完

    atbaatba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