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五十一章 魔改长三乙!矩阵火箭!

作品:《重生09:合成系男神

    周瑞微微眯起眼睛,脑海中打开了系统。

    然后立刻,开启了“异曲同工”。

    他的视角向后急速拉伸,像是被绑在了炮弹上一样,瞬间就抵达了那处灰白色、由无数网格形成的三维空间。

    比起“照猫画虎”的漆黑大海,“逆本溯源”的物质尘埃,还是这处空间他最熟悉,也最觉得安稳。

    “请指定对应的工程造物。”

    周瑞的视线里出现了一行小字。

    他脑海中默念出了自己的选择。

    “已选中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cz3be。”

    下一刻,空间内播放了一段他接触“目标物”时的画面,其实就是他外界此时的模样。

    于庞然大物顶端,伸出一只手掌触摸。

    很快,几乎没有任何延迟,灰白空间中,出现了“长三乙”的三维全系影像。

    亦可称之为,三维立体设计图。

    全长5873米,最大直径56米,重45897吨,最大运载能力49吨,拥有三级火箭结构,和四个助推器。

    内容极其详尽,周瑞可以自由移动视角,从各个角度,乃至火箭内部,查看每一个细节。

    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航天重器,毫无保留的出现在了周瑞眼前。

    不过,原味版,不是他需要的,这段时间的工作,他早已经洞悉了“长三乙”的大部分技术。

    他是来魔改的。

    周瑞“深吸”一口气“改造当前造物,加装智能调节推进器,使其整流罩以外的部件具有定向回收能力,可调取我脑中的已有设计信息。”

    “正在调取宿主知识结构调取完毕,可进行强化,该指令会改变此物外形和有效载荷,是否确认。”

    周瑞“最大程度降低影响,确认。”

    也得亏他这段时间,脚踏实地的补齐了许多东西,否则系统都未必愿意给他“魔改”。

    系统深不见底的算力下,一个呼吸不到的时间,眼前的火箭就变了模样。

    周瑞甚至怀疑,这一个呼吸的功夫,都是系统为了完整展现“视觉效果”的强迫症。

    否则一“帧”刷新就完事儿了。

    只见各级火箭外侧,已经出现了镶嵌式的调节推进器,并且沿用了“调节风板”的设计。

    镂空如苍蝇拍一样的金属结构,分散在各级火箭的四个方向,发射时是收起的,坠落过程中可以参与姿态调节。

    可以说,眼前的东西,已经攻破了“火箭回收”技术。

    不过,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改造当前造物,使其分离连接件全智能化,使其燃料系统智能化,使其体内设备进行内组网,在成本尽可能控制的情况下,增加其使用寿命和最大推力”

    周瑞一道道指令,像是小作文一样,但系统的反应依旧是一个呼吸的时间。

    面前的火箭,线条变得更加圆润流畅。

    外形尚在传统火箭造型范畴,只是内部系统有了不少变化。

    现在,这是一发,“智能火箭”。

    然而,这依旧不是周瑞的最终目标。

    如果只是这个程度,他都没必要进来这里,自己在外面做就成。

    他终于说出了设计中,最后两个指令。

    “改造当前造物,使其可以适应月面引力条件。”

    “改造当前造物,使得其可以适配智能工业集群制造。”

    这下,面前的火箭外形,彻底变得鬼马起来。

    当今所有国家的火箭技术,都是分离式设计。

    也就是一边飞、一边抛。

    为什么如此,因为当一部分部件燃料耗尽时,这部分也就变成了“火箭”的累赘。

    抛掉,才能尽可能优化“推重比”,让速度越来越快,让自重越来越小。

    可以说,分离式设计,是因为“燃料技术”能效造成的,人类尚没有掌握,可以奢侈的“不抛”而飞,摆脱地球引力的燃料技术。

    燃料本身,就是火箭最大的重量来源,和体积需求。

    但如果在引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在没有大气阻拦的月球。

    火箭逃逸引力约束,会简单到一个让地球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不单单是只需要六分之一的“推力”,因为推力需求小了,燃料需求也小,燃料需求小,设备体积也更小设备小了,重量也小了

    最后推力需求更小了。

    所以推力越小,推力越小。

    把东西,发送到月球上,需要动用数百吨的庞然大物,燃烧数百吨的燃料,但把东西从月亮发回地球,则只需要很小的推力,离月后,自己就会被地球引力捕获。

    举个例子,前世的嫦娥五号,返回舱500千克,上月球后相当于只有80多千克。

    然后它只需要3000牛的推力,就把自己送回了地球。

    只要计算好轨道就行,其他的交给引力。

    所以,“殖月计划”最大的便利,不是往月亮上发东西。

    而是从月亮上发东西。

    在地球,依靠火箭回收技术,降低载荷成本。

    在月球,利用“机械智能”和引力条件,构建物质流通。

    只有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才能构建出一个双向“地月通道”。

    这将直接影响“殖月计划”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白色空间内,眼前的火箭,直接缩水到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程度。

    而且不再是分离式设计,而是一个整体。

    最有趣的是,因为不需要考虑“空气阻力”。

    它变成了一个

    正方体。

    是的,一个边长四米左右的正方体。

    不能说奇形怪状吧只能说离了个大谱

    不过周瑞细想一下,倒也理解了系统的选择。

    正方体可以节省材料,结构强度优益,还大大降低了智能工业集群的制造难度,更方便排列储存。

    在地球,飞个砖头,都比飞它强。

    但在月球,这很核理

    到时候一个个排开,如同矩阵一般,一定非常带感。

    最离谱的是,它的载荷能力,和长征三乙相当四吨左右

    其内高度智能化,拥有112个智能节点的内组网,可以空中调节姿态,可以落月回收,可以模块化制造。

    周瑞怎么看怎么满意

    暂时叫它矩阵火箭吧。

    一时间想不到,什么华夏神话能和这种形象联系起来

    “吴刚”这个名字用早了啊这个多“刚”

    如果这东西最后真的在月面弄出来了,他就具有了批量、低价的月地运输能力。

    虽然月面燃料也得地球运上去,但总归是划算的。

    因为月球上运回来的东西,比燃料溢价高太多了。

    甚至,胆子大一点。

    批量发送四吨重的陨石,往地球发这算不算“月基武器”

    周瑞里里外外看了一遍。

    不错的设计很符合我的心意

    不过

    我选择白嫖

    这个设计思路拿到了,但难度并没有超出他的极限,并且工作量上,是可以手动搬运的。

    背诵全图嘛无非就是麻烦点,经常回来,重新输入指令,二刷三刷。

    或者二十刷,三十刷

    反正只要不最终确认,就不消耗今年的配额。

    白嫖成功

    告辞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