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作品:《穿成白月光皇后(清穿)

    老实说,扩建长春仙馆也是傅莹能力之外的事。她在现代的工作鲜有和古典建筑设计打交道的机会, 能用到的不过是大学学过的一点知识, 这知识也因为时间久远而遗忘了不少, 远不能和专门负责皇家园林设计如意馆的那些人相比。

    但傅莹也不是没有优势的, 她知道崇庆太后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这是那些皇家设计师们所不了解的。只是这事儿虽是自己揽过来,也不过是过问的权力,具体怎么来, 还得靠专业人员来做。

    可好歹自己能发挥一些作用,也能学一些古代建筑的知识, 比起以前深居内院、不问世事的日子,要有趣许多。想到这些,傅莹也觉得挺欣慰的。

    一日, 她在看工匠们修佛堂时,掌珠的乳母赶过来告诉她, 说给掌珠穿耳的嬷嬷都已经过来了,要她回去看看。傅莹听女儿要打耳洞,便撇下这头的事回去了。

    崇庆太后对这个唯一的孙女也很喜欢,虽说穿耳洞不是什么大事, 但还是亲自过来看看方才放心。傅莹回来之后, 见崇庆太后也在这里,便先给太后请了安。

    崇庆太后一见她便说道“这些日子皇后你多有操劳,掌珠这里有我看着呢,要是别处忙碌, 你先顾着别处的事吧。”

    傅莹心想,儿女的事自然是天下最重要的事,给女儿打耳洞虽然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她总还是放心不下来,总得亲自陪在女儿才觉得心安。

    于是回道“别处也无要紧的事,过来看看也好。”

    崇庆太后坐在炕上道“你这个当娘的,还真是心疼孩子。”

    掌珠年纪还小,不知穿耳洞是要受疼痛的,听祖母说有了耳洞,就可以像母亲那样一边戴三只漂亮的耳环,自认为是美事一桩,看到给自己打耳洞的嬷嬷过来,反而催促她快些动手。

    傅莹在现代也没打过耳洞,等过来之后,两只耳朵上就已经有六个耳洞了。虽然知道打耳洞这事儿在现代也是最平常不过,但傅莹总是舍不得女儿受疼。

    也不知这古代穿耳的技术如何,反正自她得知此事,就忧虑重重。可因这是旧俗,她怕女儿受疼也没办法阻止。

    看女儿正高兴地摆弄着崇庆太后送她的耳坠,傅莹走过去俯下身来,对她说道“一会儿嬷嬷给你穿耳洞可能会有点疼呢,但别怕,疼有额娘在这里。”

    掌珠拿着珍珠耳坠在自己的耳朵上比划着,有些兴奋地说道“幺嬷说不疼的,扎一下就过去。”

    小孩子就是这样,大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她想着穿耳洞岂有不疼的道理,估计崇庆太后也是小时候穿的耳洞,对此事也记不清了,也是担心孙女所以才骗她。

    她把给掌珠穿耳的嬷嬷叫了过来,对她说道“待会儿给公主穿耳洞时,务必要让公主少受疼痛。”

    那个嬷嬷在宫中做此事也是多年了,她知道掌珠是皇帝的嫡公主,宝贝得不得了,自然万分小心应对,她对傅莹说道“皇后放心吧,这几日奴婢日日过来给公主碾耳垂,公主耳垂比之前薄了不少,穿的时候肯定不会太疼了。”

    这事傅莹也知道的,那个嬷嬷每次过来拿小米一般细的的珠子给掌珠揉,一揉就是小半个时辰。即便前期工作做了不少,但她还是怕女儿疼。

    那嬷嬷说完之后,就熟练的拿出穿耳的工具放在一张桌案上。傅莹看是一根比缝衣针粗许多的长针,还有几个银环,估计是在给女儿穿了耳洞之后戴的。

    别的还好,傅莹看到那针时,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忍不住问道“这针这么粗,扎上去恐怕会疼吧。”

    嬷嬷回道“皇后不知,要一针穿过耳朵方才有用,若是针太细,穿的眼儿就太细,反倒不好了。”

    大约是听到了她们之间的对话,在一旁坐着的崇庆太后走了过来对她说道“你且放心吧,这嬷嬷是顶有经验的。天下最好的都先紧着皇家呢,若她做不好,那就没有做得更好的了。”

    崇庆太后此言一出,傅莹也不好意思在多询问,她只能把掌珠唤到身边,让那嬷嬷给她穿耳洞。

    那嬷嬷俯下身来,像是扎纸层一般,麻利且位置准确地给掌珠左边的耳朵上扎了三个个耳洞。

    掌珠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就因着疼痛一下子嚎哭起来。这一哭,把傅莹的心都揪起来了,忙让嬷嬷下手轻点。

    那嬷嬷一边回应着一边又利索地给掌珠的右耳扎了三个耳洞。扎过之后,在她的小耳朵上涂了些铅粉,然后穿上银环。整个一套流程动作极其熟练,丝毫不拖泥带水。

    虽说穿耳对这嬷嬷来说是件熟练活儿,但毕竟女儿受了疼,又哭个不止,傅莹只能心疼地将她抱在怀里安慰,又怕哭声她哭声太大,让别人生了厌,只能不停地说“掌珠最要强了,疼了不怕,你阿玛和幺嬷不喜欢你哭的。”

    她这边话刚说完,崇庆太后就在一边说道“哪里,掌珠受了疼,哭是应该的,你这个当额娘的可不能这么教女。”

    然后将掌珠从傅莹那里抱到自己怀里,拍着她的背安慰道“哭吧,你阿玛和幺嬷最疼你,不像你额娘说的那样,哭就不喜欢你了。”

    听了崇庆太后的话,傅莹有一丝羞愧。大约是受现代原生家庭的一些影响,她总觉得因为身体受了疼痛就放声大哭,是软弱的表现。

    别的她不记得,反正记得一次自己小时候跑步摔倒,膝盖磕了一大片,向父母哭诉之后,不光没有得到安慰,反而受到了训斥,怪她到处乱跑不小心。

    这事儿给她留下了阴影,她总觉得自己在外面磕了碰了,错就是自己的。这种影响持续到现在,三十多年都没有消褪,反而又来影响自己的下一代。

    不知是不是祖母的话起到了作用,掌珠的哭声一下子小了不少。

    崇庆太后依旧抱着孙女道“你庆幸吧,托生成了公主,要是生在汉人家里,那就得裹小脚呢。裹小脚知道不就是把你的小脚弄折了,不让它长,等你长成大姑娘了,脚还是这么小。”

    祖母提到的“裹足”,掌珠也不是十分理解,她只听得祖母说要把自己的脚弄折,不禁吓了一跳,停止了哭,然后下意识地探出胳膊,想摸摸自己的脚。

    傅莹趁此机会,上去看看自己女儿的耳朵,见虽没怎么出血,稍稍心安些。

    芳桃听崇庆太后提到裹足之事,在一旁忍不住说道“太后怎么知道裹足呢旗人不都不让裹脚吗”

    崇庆太后把孙女放下来,让她靠着自己的母亲1道“这你就不了解了,你原是这宫里的旧人,不了解外面的事儿。我家里原有个汉人姨娘,她就是裹足的。她常常和我唠叨说什么旗人女子好,旗人不用裹脚。你没见过她那脚,真的比掌珠的脚大不了多少。”

    说到这里,崇庆太后把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撑开,比划着长度给众人看,道“就这么点,脚背前面鼓出来一块儿,像个粽子。那时我还想姨娘的脚怎么能这么小,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姨娘却不给看,只说脚骨折了才能这样。”

    崇庆太后说完之后,一旁给掌珠的穿耳的嬷嬷说道“太后恕奴婢多言,这汉人缠足的女子,脚是不能随便给人看的。奴婢生母就是裹脚的,未出阁时见过生母的脚,别提有多难看了,四个脚趾都被窝到脚底,走路极不方便。”

    傅莹在一旁听她们谈论裹足之事,想自己还好穿成个旗人女子,不用裹脚,要是成了汉人女子,就算穿到成人身上,不用经历缠足之痛,以后行动也是大大的不方便了。

    自己是有幸逃过这陋习,但深受此陋习迫害的女子却数不胜数,傅莹并没有半点侥幸的快乐。

    崇庆太后又接着说道“我听那汉人姨娘说,这民间裹足之风甚重,别说汉人裹了,有的旗人也偷偷裹呢。要不是孝庄太后曾有禁令入宫裹足者斩,只怕这裹足之风在宫里也要盛行呢。”

    听崇庆太后这么说,傅莹好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没有什么比直接下命令禁止更有效了,如果让弘历下个圣旨什么的,直接让天下的女子不能缠足岂不是好事一桩

    见傅莹没有说话,崇庆太后问道“皇后,你家中可有裹足的女子”

    傅莹想了想,好像自己在富察府里还真没见缠足的女子,于是回道“没有呢,虽说儿媳娘家府里有汉人女子,但都是些丫鬟仆妇要干活的人,裹了脚行走不便,肯定不会裹的。”

    听了傅莹的话,崇庆太后连连点头,话中似有几分忿意道“这种陋习可是要不得,好好的脚弄折了能干什么种不了田,骑不了马,咱们老祖宗要让女子裹了脚,家中劳力不足,怕是要饿死人了。”

    那个嬷嬷听罢笑道“我听人说,也不是所有汉人女子都裹脚,穷人家的女子就不裹,富贵人家的女子怕夫家嫌弃才裹呢。”

    “什么歪理我看那小脚就极难看。先别管这事儿了,横竖宫里是没人敢裹脚的,你今儿替公主打了耳洞,以后公主耳朵要是化脓了,我可不饶你。”崇庆太后提醒道。

    那个嬷嬷连连应声道“奴婢定会小心的,日后常常来看,不让公主的耳朵有半分不适。”

    掌珠不大懂大人们的话,她现在耳朵火辣辣地难受,而且一碰就疼,眼泪汪汪地看着母亲,让傅莹十分难受。

    女子生来就是要受许多苦的,打耳洞这点痛楚确实算不上什么,她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  读者“小铭同学”,灌溉营养液1020190611 21: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