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32 章

作品:《穿成白月光皇后(清穿)

    宫里但凡查出有过私卖东西的, 该受罚的受罚, 该赶出宫的赶出宫, 傅莹这边有几个宫女受此事牵连,被赶了出去。

    空出来的这几个人,吴书来又挑了几个新的给补上来。

    因刘士农的教训,傅莹对这几个新来的人有些戒心, 不太敢轻易信任了, 只让她们在外面活动。自己的内室,除了亲近的几个人之外, 不随便叫她们进来。

    刘士农这事, 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没过多久, 这后宫都知道此事。

    虽然众人过来都是说的安慰的话, 或者替傅莹骂那刘士农几句, 但傅莹听着却十分别扭,毕竟是自己的人犯了事儿,自己这个当主子的, 能有多光彩。

    七八月天气闷的厉害,傅莹能不呆在屋里就不呆在屋里, 坐在廊下乘凉也是十分惬意。

    她见女儿正在同堂妹踢毽子, 两个孩子你一下我一下的,显得十分有趣。

    傅莹摇着扇子,想着自己自从穿过来还没有玩过。毕竟小孩子的游戏, 自己出嫁之后,自然不能玩了。

    她想起永琏也是不玩毽子的,他是阿哥,要学很多东西,没有那么多的功夫去玩。

    掌珠踢得正在兴头上,脚下一用力将毽子踢到一个正在搬花的小宫女的头上。

    掌珠踢得用力,傅莹看着砸到那小宫女的头上,都替她疼。

    掌珠走到那小宫女面前,问她道“你没事儿吧”

    那个小宫女,将花盆小心翼翼地放下,然后将毽子递回给掌珠,道“公主,我没事儿。”

    傅莹见女儿做了错事,就朝她走了过去,看看那个小宫女砸得严不严重。

    她看了看那个小宫女,见她十五、六岁,模样稚嫩,估计正是吴书来给她补过来的新人。

    好奇之余,问道“你可是近几日过来的”

    那个小宫女点了点头,道“奴婢是吴公公指过来的呢。”

    “看样子,你好像刚进宫不久。”傅莹笑着问道。

    小宫女低头回道“娘娘明鉴,奴婢是今年小选进来的。”

    除了三年的选秀为皇室择选女子之外,内务府也要举行小选,选一些出身相对较低的女子进宫当宫女。傅莹猜测,这个小宫女就是通过小选进来的。

    她见这个小姑娘,眉目灵动,楚楚动人,着实是个美人坯子,心里喜欢之余,忍不住多问她几句道“你叫什么名字年龄几何”

    那小宫女不防备皇后会问她这些话,有些惶恐地回道“奴婢姓魏名长思,今年虚十有六。”

    “长思,倒是很有趣的名。”傅莹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问道“刚刚公主没有弄疼你吧。”

    小宫女摸了摸自己的头,虽然摸到确实有些疼,但还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无事。

    傅莹从女儿手中接过毽子,掂了掂分量,感觉到不轻,知道那一下肯定砸得重,只不过她不敢说出罢了。

    傅莹对玉净说道“你去我屋里去一些消肿的药。”

    玉净心想,不就是被毽子砸到了头,傅莹何至于送药呢虽然心里觉得多此一举,因是傅莹的命令,所以不得不去。

    那叫魏长思的小宫女,忙摆手道“娘娘使不得,奴婢没事儿的,不劳娘娘赠药了。”

    傅莹觉得这个小宫女很眼缘,心里喜欢之余道“我见你刚刚被砸到,被还是抱着花盆,丝毫没有受此影响而放弃自己所做之事,于情于理,我都该奖励你一些东西。”

    玉净从屋里拿来一个小瓶子,递给傅莹,傅莹又把它递给那小宫女,道“这药是太医专门给配的,说是有活血化瘀之效,你且好好收着吧。”

    那个小宫女小心翼翼地接过瓶子,连忙谢恩。

    傅莹看了一眼女儿道“你同你堂妹去那边玩吧,那里空旷些。”

    掌珠点了点头,拿着毽子同堂妹欢欢喜喜地离去了。

    回到廊下之后,玉净看了一眼那个搬花的小宫女道“吴书来也真是的,怎么能挑一些刚进来的人到娘娘身边来。”

    傅莹摇着团扇笑道“我看新来的也没什么不好,吴公公办事谨慎,断然不会挑那些笨手笨脚的人过来,加上新人没有旧主子这层关系,反倒好调教呢。”

    玉净恍然大悟道“是呢,我怎么没考虑到呢。”

    玉枝见莫渝不在身边,便笑着说道“你没考虑的事情多着呢,我想着过两年,娘娘身边的莫渝就要放出宫了,我正考察着谁合适补她的缺呢。”

    玉净翻了个白眼道“你是掌事姑姑,考虑的事情多,我可比不上呢。”

    傅莹摇头道“别管谁了,这宫里都是到年龄放出去的,最后还不是你们二人相陪呢。”

    玉净和玉枝对视一笑,觉得傅莹说得极有道理。

    夏去秋至,冬去春来,自五阿哥永琪出生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宫里再没有新生的孩子出生,也没有后妃怀孕。

    弘历想着现在自己的儿子也算不少了,母亲那里也算能交代过去,自然懒得去召幸后妃什么的。

    他想着自己妻子为一国之母,却深居宫中,即便是祭祀典礼之类有所露面,但远不足以显示国母风采。

    一日弘历翻阅典籍,查到前朝有皇后率命妇采桑养蚕,行“亲蚕礼”的先例,便打算仿照前朝行此礼,好让天下之人以敬皇后,明示真正母仪天下的典范。

    于是,他命人还是着手建行与亲蚕礼有关的先蚕坛等建筑,等建好之后,便行典礼。

    弘历要做之事,自然是要告诉傅莹的。

    傅莹本不是爱出风头之人,听弘历要自己行什么“亲蚕礼”,自认为典礼之事多是劳民伤财,便有心劝他放弃此事。

    等他来长春仙馆相告时,便摆手说道“此事我看不妥,建那些蚕室自然是要耗费诸多人力物力的。”

    弘历听罢,叹了一口气道“我也无旁意,只不过想让天下人知晓皇后于国并非一摆设。过你的千秋,你嫌浪费,如今行这亲蚕礼,你又是以浪费为借口推拒。”

    傅莹心想,她这皇后差不多算是摆设吧。她不让弘历给自己大办“千秋”寿辰,除了嫌浪费之外,主要还是觉得自己过生辰,同身边最亲近之人一起过便好,人太多反倒没了氛围。

    她把双手搭在弘历的肩上,笑道“皇上对我的心意我明白。皇上偏爱我一人,只是我一人之福,若爱天下人,便是天下人之福了。若以我一人之福,换天下之人福,倒也是值得了。”

    弘历摇了摇头,将她的手从肩上轻轻移开道“你这话,倒真是像一贤后所说。”说到这里,他又摇了摇头道“不,婉仪你本就是一贤后,纵观古今,无人能比。”

    傅莹没曾想他给自己扣这么一顶大“帽子”,虽然她想做贤后,但自认为还不是,更何况弘历又来了一句无人能比,惭愧之余,忙连连否认。

    当然,她的否认在弘历看来不过是谦虚的表现。

    弘历道“行亲蚕礼并非是我一人独创,前朝便有,只不过我朝自先祖入关,对此多有忽视,但重农桑之策不变,如今让你去行这亲蚕礼,也不过是为了鼓励天下妇女织布纺织罢了。”

    既然这事情都上升到国策,傅莹也没有拒绝的道理了。如果这些虚礼,是起到鼓励的作用,傅莹倒觉得可行。就像是弘历每年在太阳底下晒着祈雨,明知此事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是为百姓做事,傅莹断没有轻视的道理。

    于是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我愿行此礼,算是带头做榜样了。”

    弘历见她同意,很是高兴地说道“如此甚好,让天下人好哈观赏我朝皇后母仪天下的风范。”

    傅莹细想这“母仪天下”四字好像离自己很远,她虽为皇后,但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些嫔妃们的头儿罢了,活动范围十分有限。

    当然,在封后大典之上,她确有那种“母仪天下”的荣耀感,但那荣耀感不过是转瞬即逝。

    她不想着什么“母仪天下”,她只想自己尽自己所能做些有意义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魏姐终于出现了,主要是她比皇后小太多,不太可能出现早。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