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第102章

作品:《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赵元柔的蒙着面纱, 他们俩就站在花灯的阴影处,小心地避开着人群,以免遇到熟人。

    她靠在周景寻的身上, 眸光微闪,心里隐隐有了一个猜测。

    她的手轻轻地摸着小腹。

    若是真的这孩子来得正好。

    当时, 她是抱着跟周景寻过一辈子的心私奔的, 就算无媒无妁,他们也是拜过天地, 她也为他挽起过长发的。

    要不是秦惟, 他们现在正舒心的过着小日子, 又岂会再度陷入到这京城的泥沼里。

    赵元柔轻声道“皇上中风了。”

    秦惟闻讯后匆匆赶了宫,她才得已和周景寻见上一面。

    皇帝中风, 不管是轻是重, 必定不能再主理朝政了, 肯定会定下监国之人。

    皇帝没有皇子, 有资格监国的也就只有秦惟了。

    更何况, 宫里还有太后在。历朝都有太后垂帘听政的先例, 这就表示, 在皇帝不能理政的时候, 太后在朝堂上也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太后只有皇帝和秦惟两个儿子,太后会让谁能来监国摄政,显而易见。

    这简直比她原先预想的还要好。

    只要秦惟能够登上那个位子,这一切都会是她孩子的。

    赵元柔心志坚定。

    这件事先不能告诉周景寻,她得好好谋划一番。

    “阿寻。”赵元柔眼中充满了柔情, 温言道,“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先忍耐些日子”

    她不能让人发现, 她和周景寻还有往来。

    为了以后,现在的忍耐是必须的。

    唯有站在王朝的最高峰,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

    周景寻轻轻揽住了她的肩膀,缓缓点了点头。

    是他没用,护不住柔儿,让她为了他们的将来,百般谋划。

    “柔儿。”周景寻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娘已经把东西给刘氏了你放心。”

    赵元柔点了点头。

    皇帝突然中风,局势大好,为秦惟争取镇北王府已经不是那么迫在眉睫了。

    不过,盛兮颜屡屡羞辱自己,让她受点报应也好。

    赵元柔抬起头,温柔地注视着他,说道“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我。为了我们的未来。”

    周景寻捏了捏拳头。

    他当然信她,他不会再为了一点小事,惹她伤心。

    赵元柔眉梢微动,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宫中的情况。

    嘭

    烟花一朵朵在夜空炸开,花灯在寒风中摇曳。

    为了迎接圣驾,皇觉寺旁的挂满了花灯,姹紫嫣红,只是,圣驾看不到了。

    皇帝被送回宫后,宋远立刻就召来太医院的所有太医,他们都围在一块儿给皇帝诊脉施针,稳定病情。

    宗室勋贵和大臣们候在前殿,神色惶惶,脸上带着一种迷茫和不安。

    郑重明坐在圈椅上,他微垂眼帘,神情晦暗不明,时不时地朝对面的楚元辰看去。

    太后更是坐立不安,难掩眼中的焦虑。

    她近日头痛乏力,就没有去元宵灯会,本来以为也就跟往年一年,与民同乐一下,皇帝就会回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噩耗。

    她还没从先帝梓宫被烧的事里缓过神来,就看到皇帝昏迷不醒地被抬了回来,他们还说,皇帝中风了

    怎么就中风了呢。皇帝还不到四十岁啊。

    已经等了快半个时辰了。

    太后坐立不安,很想进去看看,又担心扰了太医们,头也隐隐作痛起来,她抬手揉了揉眉头,打了一个哈欠。

    终于,太后院使从后殿出来了。

    太医院的一众太医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会诊和治疗后,由太医院使向太后禀道“太后娘娘,臣等为皇上施过针了,皇上如今已经平稳了下来。”

    太后紧张地问道“皇上现在如何了”

    太医使院恭敬地禀道“皇上还昏睡未醒,臣等为皇上开了方子,先、先用上一副试试。”

    能在太医院里当太医的,医术都是拔尖的,一副方子下去,哪怕不能药到病除,也至少能够看出几分效果。但凡太医用了“试试”这两个字,就表示,太医们其实也没有几分把握。

    太后的身子晃了晃,脸色越发惨白。

    “哀家进去看看。”

    她的脸上没有一点儿血色,脚步也有些蹒跚。

    曹喜一手扶着她,嗓音尖利地说道“太后娘娘,小心脚下。”

    礼亲王阻拦道“太后您先别急,先让太医把话说完。”

    礼亲王是宗令,也是宗室的长辈,素来说话是有些份量的,不过,太后如今哪里坐得住,正要不管不顾地往后殿闯,殿中一下子就静了,所有的声音就像瞬间被什么给吸走了似的。

    所有人都面向了殿门,以比对太后还要更加恭敬的态度,躬身道“督主”。

    一袭红色麒麟袍的萧朔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气质温和,步履间带着矜贵之气,就仿佛勋贵人家走出来的公子哥。然而,所有人在面对他的时候,却是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郑重明看着萧朔,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离京的时候,萧朔虽说已经掌了东西两厂,甚至因为手段果决狠辣,让人生畏,但也远不到如今这般叫人闻风丧胆,又敬又畏的地步,更不能让整个朝堂上下,甚至包括勋贵宗亲都对他服服帖帖。那个时候的萧朔,更多的是别人对他的一种畏惧,而远非如今的说一不二。

    萧朔的确有皇帝的信任,事实上,皇帝对自己的信任,绝不比萧朔差在他离京前,他在京中的地位远不似如今这般不上不下的尴尬。

    真要论起来,他当时在朝中的地位其实和萧朔不相上下,或者可以说更胜他一筹。

    郑重明掩住心里的不快,眸色暗沉,后悔当初真不应该因为和皇帝置气,负气离京。

    他不由想到去年,去年年初时,皇帝突然提到,要让萧朔在禁军中挑选精锐组成十二卫营,由东厂统领。

    郑重明当时火冒三丈,只觉皇帝是要用萧朔来分薄他的兵权。毕竟皇帝对兵权的渴慕,简直就是写在脸上的,郑重明虽说自诩为皇帝心腹,皇帝待他也确实与旁人不同,不过,在亲眼目睹了两位藩王的下场后,他也怕,怕会和他们一样鸟尽弓藏。

    眼见皇帝有了分薄他兵权的苗头,郑重明就和皇帝大吵了一架,拂袖而去。

    当时,郑重明也是算计好的,以他和皇帝的情份,一次的争吵并不会怎么样。

    皇帝一心忌惮镇北王府,他需要自己为他统领禁军,他想让皇帝弄弄清楚,他和萧朔谁才更有用。

    “郑大人。”萧朔走过他身边的时候,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本座听闻英陵被毁,先帝梓宫被烧,郑大人掌管着禁军,怎就不去彻查此事”

    萧朔说道“本座听闻是一万流匪,京畿出了这么多的流匪,郑大人身为京营总督可是失职了。”

    萧朔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仿佛手握重兵的郑重明只是他手下的番子。

    郑重明的脸色更沉。

    京畿怎么可能会有一万流匪出没

    若真有这么多流匪,他早就得到消息了,哪里会像现在这样两眼一摸黑。

    郑重明相信,英陵的事十有八九是楚元辰干的,皇帝肯定也心有怀疑。就是这一万人怕是水分很大郑重明心知底下那些禁军的德性,近年来是吃空饷吃上瘾了,英陵到底有多少守军真是难说

    不过,吃空饷这事,但凡露到门面上,萧朔绝对会抓住自己这个把柄不放的。

    郑重明轻哼一声说道“这是本都督的事,萧督主逾越了。”

    萧朔也不恼,淡淡笑道“本座就等郑大人的好消息了。”

    他说完,也不等郑重明,就向太医问道“皇上如何”

    太医院使赶紧行礼,禀道“督主,皇上是中风。”

    太医院使小心地看了看萧朔的脸色,接着说道“督主,皇上年前就因为急怒攻心,有过中风之兆,需要静气养神才会好,绝对不能再动气,可是今天,皇帝偏偏再度动怒,所以,中风了。臣等也是回天乏术。”

    萧朔不紧不慢地问道“皇帝现在如何”

    林首辅等人心中又起了一丝希翼。

    中风有大中风和小中风,小中风者也就是口舌不清,四肢无力,仔细调养也能恢复七八分。

    太医低着头,禀道“皇上已经两便失禁,口舌歪斜,半边不遂了。”

    他的意思是,皇帝病得非常严重了。

    臣子们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又被彻底浇灭。

    太医接着道“皇上需要安心静养,绝对不再操劳。”

    萧朔微微颌首,示意自己知道了。

    萧朔道“脉案呢”

    “没用的东西。”太后勃然大怒,直接打断了萧朔的声音,“统统拉出去,给哀家打,连皇上都治不了,要你们有何用统统打死”

    内侍们一个个全都低着头,就跟没有听到一样。

    太后吆喝了半天,都不见有人理,不敢相信地看了看四周,又喝道“来人”

    萧朔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真吵。”

    众人打了个寒颤,假装没听到他是在说太后“吵”。

    “太后累了,送太后回去休息。”萧朔淡淡地说了一句。

    太后“”

    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抬手指着萧朔骂道“放肆来人,把萧朔给哀家拿下。”

    包括朝臣在内的所有人都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太后,仿佛太后在说什么异想天开的话。

    曹喜讪笑地说道“太后,您许是累了,还是先回慈宁宫歇歇吧,这里,有太医在呢。”

    太后终于反应过来,他们完全默视了自己的话。

    她的脸色一黑,骂道“大胆”

    曹喜在太后面前还是卑躬屈膝的样子,只恭顺地笑着,然后使了一个眼色,立刻就有两个嬷嬷过来,一左一右地搀扶住了太后。

    “太后,您回宫歇歇吧,您若累病了,皇上也会不安的。”

    这些内侍嬷嬷们说的话一个比一个关切,一个比一个好听,动作上却是不动声色地把太后朝外拖了。

    她简直傻眼了。

    她十五岁嫁为太子妃,后来是皇后,再后来是太后,一生简直顺风顺水,没想到,活到老了,她的话在宫里头竟不管用了

    太后愤恨交加“哀家是太后,你们一个个的敢对哀家这般无礼,都不要命了吗”

    嬷嬷们全都是在宫里待惯的老人,对于怎么让人有苦说不出来是最有法子的,平日里,她们当然不敢对太后动粗,现如今,萧督主都发话了,她们不敢也得敢

    太后还要叫嚷的时候,就有嬷嬷捏住了她的手臂,用了些巧劲,太后的半边身子立刻就又酸又麻,还没说出口的话,自然而然地就吞了回去。而在表面上,她们只不过是扶着太后,若非有心人,丝毫看不出玄机。

    很快,太后就被带了出去。

    殿内又静了下来,萧朔拿着太医院使递来的脉案在看,包括林首辅在内的一些朝臣们则面面相觑。

    他们也实在顾不上太后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皇帝病得这般重,肯定不能再打理朝政了,往后该怎么办

    朝堂该怎么办

    谁能来摄政监国

    朝臣们都看向了林首辅,想等他一句话,林首辅嘴角露出苦笑,再过几个月他就能致仕了,怎么就遇到这种事呢

    林首辅好不容易才艰难地说道“说不定,皇上还能好。”

    这话说的,连他自己都不信。

    郑重明一直都没有出声,哪怕太后被带下去时,他也只是保持着沉默。

    他又一次后悔,当初不应该轻易离开京城,不然,如今的他至少还能和萧朔相的抗衡。

    自己离开这半年多,实着让萧朔的气焰和权柄都涨了不少。

    就算他现在手上还有禁军,却完全被萧朔的气势给压了过去。

    郑重明的目光更沉了。

    “本座进去看看皇上。”

    萧朔把脉案还给太医院使,他掸了掸身上的红色麒麟袍,往后殿走去,太医院使赶紧跟上。

    等出了前殿,太医院使轻声对着萧朔说道“督主,皇上”

    萧朔漫不经心地瞥了他一眼,淡声道“皇上中风了,让皇上好生休养。”

    太医院使把头低得更低了,忙道“是。”

    皇帝的脉象显然不是中风,不过,萧督主说“中风”,那也只能中风。

    让一个健康人立刻中风,他办不到,让一个人健康人像“中风”,还是可以做到的。

    太医们都还守在皇帝的榻前,萧朔一进去,就纷纷躬身问安。

    乌宁随手把人都打发了下去,自己退到一边候着。

    萧朔默默地走到榻前,居高临下地看着皇帝。

    这张比二十年前成熟许多的面庞,萧朔没有一刻敢忘却。

    每一个午夜梦回,萧朔都仿佛置身在火海里,炙热难耐,大火焚烧了一切,娘亲在他眼前活生生地被烧死

    那一天的岭南王府,仿若地狱

    似乎是感受到了萧朔的目光,皇帝艰难地睁开了眼睛,他觉得自己全身没有力气,好像睡了很长很长的一觉。

    他动了动嘴唇,含糊不清地喊道“阿朔”

    “朕怎么了”

    他发出的每一个字都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然后,皇帝慌了,他发现自己不能完整的说出了一句话,舌头好像不听使,就连手脚也很难抬起来,重得仿佛不是自己的。

    “皇上。”萧朔不走心地说道,“您别着急,您这是中风了。”

    中风

    皇帝嘴里“唔唔”着,脸上惊恐不已,他怎么会中风呢他还不到四十岁啊。

    他后悔了,他就不应该和楚元辰置气,他不该动怒的

    “皇上,您别着急,太医说了,好生养着,还是有机会恢复的。”萧朔平静道,“朝上的事,臣会替您料理妥当的。”

    “您就好好养着吧。”

    皇帝没有注意到萧朔声音中的凉薄,他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眼中满期翼“阿朔朝堂,交给你了”

    皇帝还很清醒,他明白,自己这么一倒下去,必是要有人来监国的,而且,最有可能的是秦惟,或者说,只有秦惟有资格

    他不信秦惟。

    一旦让秦惟掌权,秦惟必会除掉他,然后自己登基。

    他不过是中风罢了,他能好的,一定能好的

    就算他不能好,他也是皇帝

    “阿朔替朕看着”

    “臣遵旨。”

    萧朔眼帘微低,浓密的睫毛投下了淡淡的倒影。

    他说道“臣先告退了。外头还有众位大人在等着。”

    皇帝费力地点了点头

    萧朔向着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宋远说道“好生照顾着皇上。”

    宋远对他的意思听得分明,恭敬地应道“是。督主放心。”

    太医院使留了下来。

    萧朔朝前殿走去,乌远不远不近地跟着。

    “督主到”

    前殿中,众人都还候着,见萧朔出来,再度躬身行礼。

    萧朔在众人身上淡淡地扫了一圈,说道“皇上中风需要休养,不便处理朝事,皇上有旨,从今日起,由本座监朝。”

    林首辅等人皆是肩膀微动。

    他们其实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而现在,有种果然如此的谓叹。

    林首辅露出苦笑,方才他就在想,要是真是萧朔掌权,他要不要反对。

    这和从前不一样,从前,司礼监代管几事顺理成章,然而现在,皇帝中风,怕是很难再好,若是萧朔掌权,就不会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大荣朝总不能真得交到他的手里吧

    但凡有皇帝重病难以理政的情况,按例是交由太子临朝的,偏偏如今既无太子又无皇子。

    林首辅想了又想,还是觉得,应当要劝萧朔,让太后垂帘听政,再从先帝诸子中择其一监国,方为正统。

    只是,当萧朔的目光轻飘飘地落到他身上的时候,所有想好的话,一句也说不出口。

    “林首辅。”楚元辰好枕以闲地开口了,“皇上又不是没有罢过朝,朝政看起来也没有受到影响吧。”

    林首辅深以为然,不止没有受到影响,还更加顺了呢。撇开藩王的几件事情不提,皇帝平日里的确不算什么暴君,可奢靡无度,好大喜功,而还优柔寡断,朝政多有不顺之处,也就最近几个月皇帝时时罢朝,反而顺利多了。

    楚元辰两手一摊,说道“这不就得了,皇帝罢朝时是什么样,现在也是什么样。”

    林首辅“”

    宗室的几个王爷们频频看他,用目光示意他出面说说。

    林首辅索性把心一横,自曝自弃地想道反正这大荣朝也不是姓林的,连宗室亲王都没人开口,他管这么多干什么呢

    他相信,就算自己真开口了,也没有几个人会跟上的。

    当这个出头鸟,不值得

    反正,萧朔监朝也监习惯了,不差这么几天,说不定皇帝很快就好了呢。

    林首辅觉得自己的腰可能弯得有点快。他是快要致仕的人了,不想在致仕前被抄家啊。

    林首辅率先拱手道“是。”

    有林首辅出声,其他人也不敢说不,宗室的王爷们迟疑了许多,诚亲王时不时地朝殿外看,想看看怎么秦惟还没来,明明秦惟更应该监朝的。

    大臣们已经纷纷表完了忠心,萧朔似笑非笑道“诸位王爷们可有异议。”

    他的声音明明温和如旧,却像是一盆冰冷泼到身上,王爷们忙不迭地说道“督主说的”

    “既如此,即日起,就由本座监朝理政。”

    一锤定音。

    自始至终,唯有郑重明没有出声。

    他冷眼旁观,毫无疑问,楚元辰在明面上就毫不避讳地偏向了萧朔。

    郑重明想到了自己离京时,除了愤怒,更是因为有人悄悄告诉他,萧朔的身上有一个天大的把柄。

    郑重明当时心知,要扳倒萧朔,只有让皇帝对他生疑,让皇帝再不信他,舍弃了他。而且郑重明也想借着短暂的离开,让皇帝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就假借着和皇帝争吵负气离了京城。

    他带着一家子离京,只为掩饰一二,不让萧朔生疑。

    他本以为,不过离开个半年,影响不了什么的,谁能知道,才短短的半年,一切就变了。

    在自己不在的大半年里,萧朔的权势和地位已至锋顶,连他都难以企及。

    若非如此,现在临朝监国的,哪里轮得到萧朔这个阉人。

    他真不应该离开的

    郑重明的目光不由地看向了通往后殿的方向,眼神闪烁。

    皇帝到底是真的中风,还是被萧朔禁锢,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还没有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