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 常识判断 名、字、号

作品:《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第二天早上6点,何夏夏就被手机闹钟、手环闹钟的组合拳给叫了起来。

    她边吃早饭边看短视频的评论区,发现热评的位次已经和昨晚全然不同了。

    排第一的变成了明朝建立怎样的宝钞制度才能长治久安。

    而它下面的评论就更加五花八门了,什么“想知道火器的发展史。”

    “什么时候恢复科举”

    “我是朱祁钰,我继位后有好下场吗”

    何夏夏看着这一行字,感觉和自己的“朕、秦始皇、签名”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由得给这条评论点了个赞。

    然后就收起手机,2倍速补起昨晚的网课来,讲的是申论的对策题。

    何夏夏一直觉得这个题型是属于相对简单的提醒,很容易找到点,唯一棘手的地方,就是在给它分类归纳的时候。

    但是听到老师讲的,根据题目要求的回答字数、材料内容篇幅,看看要不要先回答“问题”是什么,再回答对策。

    以及按照“对策的实施者”、“对策的实施对象”等进行合理分类后,她反而有了一种不会做题的感觉。

    这股烦恼焦虑的情绪一直持续到中午做真题的时候。

    这回的运气是真的好,虽然自己认真做的,错的比较多,但是她时间来不及后瞎蒙的题,对的到是挺多。

    晚上,她直接将直播间的标题改成了蒙题战神的68分。

    刚一打开,朱祁钰还没来得及冲出殿外看天幕,就发现自己的面前漂浮出了一颗通红的爱心。

    并且有一道熟悉的男声告诉他“主播给你点赞,获得额外弹幕发布权限一条,可随时使用。”

    各位宝子们,我准时出现啦今天中午刷了一套真题卷子,咋说呢,挺奇妙的。

    按照流程,先来看下常识。

    虽说常识都是我最后十五分钟涂卡的时候,一眼过下来的,但是我发现,有些知识点和前天的复盘擦边了。

    可惜,就擦了一下,我前天没深入去看,就导致我只能望题兴叹

    首先看第一题哦忘了说我的准确率了,92045,比前天多对一题哈

    照例跳过时政。

    第一题是,古代认为“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在成年后会起一个字,除名、字外,还有号。以下关于古人的名、字、号,对应错误的是

    a、李白,李太白,号青莲居士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c、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

    d、唐伯虎,字寅,号六如居士

    唐朝。

    正在院中练剑的李白再一次听到天幕提起了自己,似乎后世的人很偏爱自己。

    他刺出最后一招后,轻挽剑花,来到石桌旁喝了口茶。

    只可惜,似乎从未提起过自己的剑术。

    李白端着茶盏,遥望着天幕,前不久,好友邀他前去长安,提及诏令“文物高才可向朝廷自荐”1,他隐有意动。

    如今天幕再提及他,想来是希望他为国效力的

    就在这时,门外有童子雀跃的声音响起。

    “公子,陛下召您入宫啦”

    明朝。

    唐寅刚中苏州府试的第一不久,五日前的天幕曾说,苏州多状元,他满腔热血,觉得自己必是其中之一。

    怎知五日过后,这天幕就又他送来了字和号。

    “吾名寅寅为虎,伯为长兄,故伯虎必是吾字只是吾日后何以号六如居士,莫不成是因为金刚经“六如偈”只是为何”

    唐寅不太明白,自己意气风发,可谓是顺风顺水,日后又为何要以“六如偈”为自己的号

    除非

    我一看,选了c,只能说对不住了,我和王绩不熟啊但正确选项是d。

    要不怎么说人这个脑子呢,天天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这个名字叫多了,就出现了混乱,想不起来他的本名究竟是唐伯虎还是唐寅了。

    毕竟我们天天叫李白的名字“李白”,叫辛弃疾的时候也是名字,那唐伯虎指定也是名字了

    而且古人取名爱用那个长幼有序的排行,伯仲叔季,伯虎看着就很像名字了结果是我记反了,是取字的时候爱用长幼排名啊

    我真的很想问一问电影的制片和宣发,为什么不用“唐寅点秋香啊”

    原以为天幕会讲述自己丰功伟绩的唐寅,不成想被“唐伯虎点秋香”六个字给呆跑了思绪。

    “秋香多指菊花、桂花,点有引火之意。”

    “难不成,我日后会因火烧菊桂一事而闻名亦或,是点香有菊桂所制的熏香”

    来看下解析哈。

    a不用多说了,小学生都知道。

    就是我真的好奇,李白号青莲是因为他就住在青莲乡,还是因为他信佛修仙

    正在急匆匆赶往正堂面见使者的李白险些脚下踉跄。

    天下百姓谁人不知,当今陛下推崇的可是道教

    让陛下以为和他的信奉不同,可不是什么好事。

    b项,辛弃疾,我为我做题的时候,对稼轩有过一分迟疑而道歉。家人们谁懂啊我以为辛弃疾是易安居士,又以为稼轩是归有光。

    在此向李清照女士和辛弃疾先生道歉。

    我记忆中有篇课文叫什么轩志,是归有光写的,在出淤泥而不染那一篇陋室铭的后面,啊呸,爱莲说

    刚刚我查了下,那课文叫项脊轩志,里面有句让我当年听完语文老师的翻译后,就记忆深刻的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结果

    就和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样。

    抛开他们的成就不谈,只怪我粉丝滤镜开太大,忘了时代背景。其实他们的感情是真的,追思也是真的,但可能就是写归写,妻照娶,妾照纳。

    只有我真情实感了。

    唐朝。

    被一再贬谪的刘禹锡猛地抬头是我的陋室铭吗

    北宋。

    正在赴永州任通判途中的周敦颐缓慢地扬起了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去岁,他与好友们游玩之时,兴之所至而作,却原来一直流传至了后世吗2

    他心中的抱负越发汹涌澎湃。

    唯独新婚不久的归有光和苏轼吾妻且听吾解释不是那样子的

    c项,王绩,字无功,绩和无功是反义的关系,取字时也常会这样用。至于号东皋子,是因为想和五柳先生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可以因此联想记忆下,他有一本著作,叫五斗先生传。

    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说他最有名的是诗野望,开头第一句就是东皋怎么怎么样,而且王绩还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叔公。

    不得不说,王家的文学素养和遗传因子,都是有点厉害的。

    唐朝。

    在沛王府当修撰的王勃正应沛王的要求,在写檄英王鸡文,听天幕提及自己,不禁笔尖微顿。

    就是两人的仕途都不太行。王绩是自己辞职,还辞了三次,最后隐居,划重点嗷,所以号东皋子

    而王勃就比较惨了,他是有才学和为官抱负的,可惜就是毁在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上。这檄文不受唐高宗待见啊,认为王勃不干正经事,还带坏自己儿子,所以要把他逐出长安。

    王勃看着自己写了一半的檄文,毛笔啪嗒掉落。

    写不得写不得

    他赶紧将纸揉成一团。

    但是

    王勃愁闷地哭丧着脸,陛下看到天幕后,还是知道了呀

    记一下,王勃,字子安,没有号。但是他这个名和字,跟他生平是真对不起来。

    他安不了啊,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居然窝藏官奴罪犯,可能前脚窝藏完,后脚脑子就长回来了,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啊。

    然后,他就把这个官奴给噶了,好在遇上大赦,他才没死。

    唐高宗李治朕觉得有些离谱。他的檄文定是不会写了,但还是找个理由,将人贬出长安去吧。

    王勃听完觉得天都要塌了

    他无法理解,日后的自己为何会做出如此违背理法之事

    你以为子安这就安了吗没有哦,他出狱后准备去看望因为受他牵连而被贬到交趾的父亲,回程的时候被风浪拍进海里,给淹死了。

    有一句大家用来打趣的话,叫做“考编是需要一定运气含量的”,因为国运,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王勃仕途不畅,是不是因为相面大师说他运气不好真的,怜爱了。

    王勃的天,此时完全裂开了。

    任谁在短短几句话内,就听到自己一生的落幕,都会有些无法接受。

    对了,既然都提到交趾了,那就要呼唤一下在我视频号下评论,问古代人怎么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宝子。

    交趾就是一个好答案全球著名的产粮区

    虽说现在是国外的了,搁以前秦朝的时候,属于象郡,汉武帝那时候是“交趾刺史部”,唐宋的时候专门建了个衙叫宋平。

    只要那个时候重视下交趾,不要贬官才去交趾什么的,好好带领百姓种地,每次收成时都收集好的优良品种,然后不断更新迭代,想来能收获很多粮食吧

    诸朝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令人展开舆图,找到天幕所说的产量区。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我食言成了咕orz

    还有三千字出不来了,我道歉明天补明天补

    1百度百科“李白”词条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

    2百度百科“周敦颐”词条嘉祐八年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移任永州通判。

    感谢在20230513 20:48:2120230514 01:06: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顾北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