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32 章

作品:《庶子的糟心科举路

    “可惜啊,真可惜,三爷当真是生错了时间啊。”看完叶居敬今日交过来的作业,朱夫子忍不住感慨道。

    才读了几日书,就能有这样的见解,还能有这样稍显稚嫩却规整的字,若是放在前朝能科举的时候,这叶三爷少不得金榜题名去。

    只可惜,前朝末年科举作废,如今新朝初立也没人再提起科举之事。

    生错了时间叶居敬有些疑惑,心里嘀咕,若是生错了人家他倒是也还能理解,但生错了时间这是什么意思

    “三爷若是生在前朝,以三爷的读书天份,那必然是要身着红袍,跨马游街的了。”朱夫子继续对着叶居敬感慨道,“只可惜前朝末年的时候科举作废,如今又是新朝初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继续开科取士。”

    “科举三爷知道吗就是朝廷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科举作废”听到这几个字叶居敬只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天旋地转,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他的脑海里崩塌了,朱夫子絮絮叨叨地解释着的科举,这会儿都已经被叶居敬自动屏蔽在了脑外。

    他不过是一个庶子,更是除了读书,几乎身无长物,若是不能科举进身,那岂不是意味着自己这辈子也只能当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那如今自己还读书有什么用叶居敬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也不由自主地问了出来。

    没想到叶居敬这话一问出口,之前一直笑咪咪,仿佛万事都随心的朱夫子却是正了脸色,严肃道,“三爷这话说得不对,三爷读书难道只是为了做官”

    叶居敬没说话,但他心里却是也差不多就是这么想的。

    前世的经历让叶居敬更加渴望于权力,而他一个庶子,想要获得权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科举。

    若是前世他再努力一点,考中了进士,难不成他们还能私下对一个朝廷命官下手更何况,他们能如此有恃无恐,把他推出去给嫡长兄挡灾,也不过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有权力罢了。

    “三爷若是存着这个念头,我劝三爷还是趁早别读书了,也省得玷污了这圣贤书。”朱夫子虽然一辈子屡试不第,到如今也不过就是一个穷秀才,但他对读书却仍然是抱了最诚挚的热爱。

    “好叫三爷知道,您是勋贵子弟,哪怕身无长物按照惯例也能荫封,得个一官半职,这就比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年,兢兢业业考上进士的官职大得多了。”

    “要是这您还不满足,那可以跟您父兄一起去习武,武将的功勋来得也比苦哈哈地寒窗苦读要快得多了。”

    朱夫子一顿输出完,这才想起来,如今在自己跟前站着的不过是一个垂髫小童,哪里懂得了这么多,估计他心里也没这么多弯弯绕绕。

    朱夫子到底是缓了语气,只说道,“你呀,旁人家境贫寒,生于田野之间,一心想着要读书出人头地我能理解,但三爷您已经出生于富贵之乡了,不用为朝不保夕而担忧,您读书就得比旁人更加明白几分,读书不只是为了出人头地,读

    书更是为明理。您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而读,而应该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

    “您年纪还小,不懂这些也不妨事,日后您读书甚至是做官的时候,能记得我这话就行。”

    叶居敬只觉得朱夫子说得这话大道理倒是确实一套一套的,但实在是太过于天真,仿佛全都是书生气,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被触动了一下。

    朱夫子见叶居敬不说话,只当是自己刚刚说话太过于严厉,把叶居敬吓到了,倒也不再继续话题,只笑着说道,“今儿咱们先不讲课,我给三爷讲一讲选官制度吧。”

    叶居敬自持在读书一道上,自己的学问不比朱夫子差,甚至比朱夫子更要好上一些,但在对本朝或者说前朝的历史和世俗上来说,他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毕竟他是个借尸还魂的,再加上原身不过就是一个小童,平日里也没机会接触到这些。

    见叶居敬来了兴趣,朱夫子这才讲了下去。

    “前朝官员的来源基本上是两个方面,其一的荫封,就比如你父亲因军功而受封国公,你将来便能得到荫封,具体能得什么官职品级,那就得看父辈们的官职、在皇帝心里的印象和你本人的才干了。”

    “而另外一种,那便是科举了。科举由前朝的太、、祖皇帝建立,有进士、明经、明算等科目,当然主流的就是进士科了。科举要从民间选取大才,所以是从县、府中开始考起来的,分别是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我是前朝的老秀才,就是过了童试和院试。过了乡试便是举人,会试便是贡士,殿试则是进士。考到进士,朝堂便会派官了。”

    朱夫子说的科举与叶居敬前世了解到的科举也没什么差别,连荫封也是差不多。只是寻常人家,家中子弟但凡是有点出息的,都不会选择荫封这条路子。毕竟荫封得看长辈们的脸面,更何况,但凡是荫封出身的,在朝堂上多半会被人看不起。只有科举才是正统的出身,像那种荫封的官员,至多到正三品就到头了。

    于是,叶居敬便问道,“那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吗”

    朱夫子大抵是没想到叶居敬会问出这么个问题来,愣了一愣,这才说道,“那自然是没什么区别的。”

    这下轮到叶居敬有些疑惑了,“若是如此,那岂不是那些朝廷官员家的子弟都会选择荫封,而且哪怕他们不学无数,也能当官”

    “这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朱夫子没料想叶居敬居然能想到这儿,“但有荫封制度在,能激励大臣和百姓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话说得朱夫子都有些心虚,作为没享受到过荫封制度的人,朱夫子在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在背地里议论过荫封的不合理。但又不得不说,站在国家的角度,这荫封制度又确实是不得不,也是一定要存在的。

    但是你一个国公府的公子,作为一个利益既得者,你问这问题就有点奇怪了吧。

    等等,不对,这小子不会想

    着哪怕他不学无数也能当官,以后就不读书了吧,朱夫子仿佛都看到了一个极有读书天赋的苗子要夭折当场了。

    “但前朝也有不少的勋贵子弟,不通过荫封而是正儿八经地科举进身的。”当然了,这些单纯地是为了炫一下技,这个就不用跟三爷说了。

    叶居敬表面上附和上朱夫子几句,但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起来了。

    原本按照他的猜想,父亲和嫡母是想着要一力抬举嫡长兄的,他这个庶子是要被压着出不了头的。所以叶居敬故意撺掇着与叶奔定下约定,而叶居敬自己则是表面装成学得不怎么样,待到童试和县试的时候再一鸣惊人,考个秀才的功名出来。

    再借着当初那一纸约定,彻底将事情闹大。

    只要将事情闹大了,叶居敬这个名字就会出现在京城勋贵们的圈子里,与之一同出现的应该还会有“颇能读书”这个名头。

    那之后哪怕是为着自己的名声,父亲和嫡母也不敢再压着他不让他读书。

    可如今这个计划是可以完全作废了。

    他起初那个父亲和嫡母要打压他的预设都是错的,这还如何进行下面那一步。

    最为重要的是,如今也没有科举叫他一举成名。

    但没有科举,这就更加需要一举成名了,因为做官的途径就只剩下跟着父兄打仗和荫封了。

    打仗,这个两个字放在一起,那就是叶居敬完全不会的了。

    但若是荫封,虽然作为国公之子,叶奔又简在帝心,叶居敬大概率是能得到荫封的,但具体能得个什么职位,那就不好说了。

    先不说他是庶子,在荫封这一道上天然地会比其他嫡子们低,更不用说叶奔是武将,所有的人脉也基本应该在武将这一块。所以若是他能得一个荫封的职位,也必然是武官之职。

    要想做文官,那只能靠他自己了,得先把名头给打出去,比如,少有神童之名。

    虽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又恢复科举了,但这荫封的准备却是得先做起来的。

    若是旁人要得一个神童的名头那自然是不容易,可叶居敬那是有上辈子的记忆在的,伪装成一个神童却是十分容易。

    以他这个年纪,他哪怕是确实能编一个四书五经的集注出来也没人会信。但若是一个刚刚入学的稚童,编一本书,用大白话来解释启蒙书籍,顺带着解释其中的典故,这就很合理了。

    这种启蒙书籍的集注算不得什么难事,只消得读过几年蒙学,这些东西基本都是了如指掌的,难的是这其中的巧思。更为巧妙的是,如今叶居敬占了一个年纪的便宜,稚童的巧思,那就更值得让人夸赞了。

    头一个写蒙学集注的叶居敬难道还能不被夸上一句“神童”。